曾泰元
上一期的內容消化完了嗎?如果還沒有,那請趕緊找時間再努力努力。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時不我待。)我們繼續踏上“征途”吧!
沒錯,征途。希臘詞根的學習是個硬功夫,我們必須掌握方法加以“征”服。同時,希臘詞根為數不少,要征服它,也是條相對漫長的路“途”。
為了避免學了后面忘了前面,我們在正式開始之前先重點復習一下,溫故而知新。迄今為止,正式介紹過的希臘詞根羅列如下,隨后各附上一個講過的例子:
(1) cardio-(心):cardiopulmonary(心肺的)
(2) cephalo-(頭):cephalopod(頭足類動物)
(3) encephalo-(腦):Japanese encephalitis(日本腦炎)
(4) cranio-(顱骨):cranial(顱骨的)
(5) arterio-(動脈):arteriosclerosis(動脈硬化)
(6) ven-(靜脈):intravenous injection(靜脈注射。注:源自拉丁文)
(7) hemo-/hemato-/-emia(血):anemia(貧血)
(8) dermato-/-derm-(皮;皮膚):dermatology(皮膚科)
(9) sarco-(肉):sarcoma(肉瘤)
意猶未盡的,或是已經遺忘的,請回頭翻翻前面兩期雜志,我們接著往下看。
皮膚下面有肉,有一種特別的肉是肌肉,“肌肉”的希臘詞根是myo-,這也是我們正式介紹的第10個。這個myo-是不是有點兒面熟?沒錯,原來之前在講myocardial(心肌的)、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心肌梗死)時順帶介紹過。
重點回顧一下。myo-(肌肉)原指“老鼠”,是mouse的遠親,因為我們的上臂有個二頭肌(biceps),用力拱起時的形狀就像只小老鼠。我也同時提到,muscle(肌肉)的本義就是“小老鼠”,前面的mus-就是mouse,后面的-cle表“小”。
除了myocardial(心肌的)之外,myo-還派生出myasthenia(肌無力)。肌無力,顧名思義就是肌肉衰弱,缺乏力氣——意思的密碼隱藏在英文的myasthenia里:
my-(肌肉)+ a-(無;沒有)+ -sthen-(力氣;強壯)+ -ia(病癥)
肌肉沒有力氣的病癥,就是肌無力(myasthenia)。嚴重的肌無力叫作“重癥肌無力”,英文是myasthenia gravis,后面的gravis是“嚴重的”意思,在此作后位修飾,英文的形容詞grave(嚴重的)與它有關。
拼法看似“奇怪”的sthen(力氣;強壯),還隱藏在另一個較為常見的字眼里:calisthenics(健身操)。這個calisthenics是美式拼法,英式拼法多了個l,作callisthenics:
cal/call(美麗)+ -i-(連接元音)+ sthen(力氣;強壯)+ -ics(學問;技術)
讓自己既美麗又強壯的技術就是健身操,也就是仰臥起坐(sit-up)、俯臥撐(push-up)、引體向上(chin-up)、卷腹(crunch,小幅度的仰臥起坐)等鍛煉肌力的體能運動。容我稍微離題一下,calligraphy(書法)就有call-(美麗)這個成分,寫(-graph-)得美麗才稱得上書法。
2014年夏天有個“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為的就是要幫ALS(漸凍人癥)募款,喚起社會大眾對漸凍人的關注。倘若大家對漸凍人癥有點兒陌生,不妨想想知名的物理學家、《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的作者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他就是漸凍人。
ALS是“漸凍人癥”英文名稱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的首字母縮寫,這是個比較長的專業字眼。我們由后往前分析,sclerosis(硬化癥)是個醫學詞,之前介紹過,出現在動脈硬化(arteriosclerosis)、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中。lateral(側面的)是個有點兒深度的詞,unilateral(單邊的,uni- 一)、bilateral(雙邊的,bi- 二)、trilateral(三邊的,tri- 三)、multilateral(多邊的,multi- 多)可以順便學一下。
ALS的第一個字母A代表的是形容詞amyotrophic(肌萎縮的),它的名詞是amyotrophy(肌萎縮),也是個醫學詞:
a-(無;沒有)+ myo-(肌肉)+ -trophy(營養)
肌肉沒有營養,就會導致肌肉萎縮,簡稱“肌萎縮”。關于-trophy(營養)這個成分還會出現在其他字眼中,不過我們就不再往下介紹了,否則會越走越遠,拉不回來。
第11個希臘詞根,是遍布全身的神經(neuro-),英文的神經nerve來自拉丁文,跟neuro-有關。這個成分的譜系比較簡單,我以精簡明了的條列式來介紹:
neurology(神經內科;神經病學):neuro-(神經)+ -ology(專業;學問)
一個類似但不同的專業是精神科(或精神病學),英文是psychiatry,精神科醫生(或精神病學家)的英文是psychiatrist,由psycho-(心理)和-iatry(治療)結合而成,容后再仔細介紹。
neurosurgery(神經外科):neuro-(神經)+ surgery(手術;外科)
神經外科就是要給神經動手術的,神經外科醫生是neurosurgeon。在醫學的分科里,外科(或外科學)就是surgery,外科醫生是surgeon,內科(或內科學)是internal medicine,內科醫生可統稱為physician。
neuralgia(神經痛):neuro-(神經)+ -algia(疼痛的病癥)
另一個詞根-algia是由-alg-(疼痛)和-ia(病癥)組合而成,這個詞根還會出現在描述其他部位疼痛的詞中,如myalgia(肌肉痛)。另外,鎮痛劑(或止痛藥)的英文,較為專業的說法是analgesic(口語可說painkiller):an-(無/沒有,為a-的變體)+ alg(疼痛)+ -esic(形容詞后綴,此轉作名詞)。
neurasthenia(神經衰弱):neuro-(神經)+ a-(無;沒有)+ sthen(力氣)+ -ia(病癥)
神經沒有力氣的病癥,神經無力癥,就是神經衰弱。還記得myasthenia (肌無力)嗎?后一半的asthenia(無力)是一樣的。
neuron(神經元):neuro-(神經)+ -on(名詞后綴,此指“最小成分的單位”)
神經元就是神經細胞(nerve cell),是神經的最小單位。-on這個后綴,還出現在electron(電子)、proton(質子)、neutron(中子)、photon(光子)等指稱“最小粒子”的詞匯中。
neurosis(神經癥;精神官能癥):neuro-(神經)+ -osis(名詞后綴,此表“疾病”)
這是種神經方面的疾病,常有焦慮、缺乏安全感甚至莫名的恐懼。neurosis的形容詞是neurotic(神經癥的;精神官能癥的),neurotic也有“神經過敏的”非專業意思,形容詞neurotic也可轉作名詞,意思是“神經癥患者;神經過敏的人”。-osis這個后綴還出現在hypnosis(催眠)、metamorphosis(變形)等字眼中,其他例子將來碰到再說。
由neuro-(神經)派生出來的常見專業詞匯,我們就暫且講到這里。繼續往下看。
前面講到,皮膚(skin,詞根dermato-/-derm-)底下有肉(flesh,詞根sarco-),有種特別的肉叫肌肉(muscle,詞根myo-),肉里面除了血管(blood vessel,詞根vascul-)、神經(nerve,詞根neuro-)之外,還有骨頭(bone)。骨頭的希臘詞根是osteo-,這也是我們學習的第12個詞根,以下是由此派生出來的常見詞匯:
osteoporosis(骨質疏松癥):osteo-(骨頭)+ por(小孔)+ -osis(疾?。?/p>
骨質疏松癥就是骨質密度降低,以致在顯微鏡底下好像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孔,所以這個詞的本義是“骨頭有小孔的疾病”。英文的pore(氣孔;毛孔;孔隙),最終就是來自這個希臘詞根por。代表疾病的名詞后綴-osis,在此又出現了一次。
osteogenesis(骨生成):osteo-(骨頭)+ genesis(生成;起源)
這個osteogenesis看起來就頗為專業,后面加個imperfecta(不完全的,源自拉丁文,就是英文的imperfect)構成復合詞osteogenesis imperfecta(成骨不全癥),更是讓人望而卻步。不過這個osteogenesis imperfecta就是“玻璃娃娃癥”的醫學說法,這個醫學術語比較長,經常取首字母縮寫為OI,有時也俗稱為brittle bone disease(脆骨?。?。“玻璃娃娃”是OI patient,患者極易骨折,嚴重的話甚至會喪命。小寫的genesis是“生成;起源”,大寫的Genesis就是圣經的《創世記》。
osteopathy(整骨療法):osteo-(骨頭)+ -pathy(療法)
整骨療法是一種另類醫療(alternative medicine),也就是主流西醫之外的非傳統醫學,歐美常見的另類醫療還有順勢療法(homeopathy)、芳香療法(aromatherapy)、針灸(acupuncture)等。整骨療法(osteopathy)強調按壓肌肉骨骼來治療疾病,跟chiropractic(整脊療法)十分接近,不過chiropractic重點關注脊柱(spine)。-pathy這個后綴除了“療法”的意思之外,還有“疾病”(如neuropathy神經疾?。?、“感覺;感知”(如telepathy 心靈感應),將來有機會再說。
osteology(骨骼學;骨骼系統):osteo-(骨頭)+ -ology(學問)
這個osteology指的是研究骨骼的學問,也可指整個骨骼系統,但不是“骨科”。骨科的英文是orthopedics,原義為“矯形外科”[ortho-(正)+ ped-(兒童) + -ics(學問;技術)],本是矯正兒童脊椎和骨骼畸形的醫學技術,后來才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意思。
希臘文的osteo-有個拉丁文的近親oss-,意思一樣是骨頭,出現在ossify(骨化;硬化;僵化)和ossuary(骨罐;藏骨堂)兩個較常見的字眼里,后綴-ify(化,如simplify 簡化)和-ary(地方,如library圖書館)的構詞能力很強,許多字眼都能發現這兩個成分,讀者可以留心觀察。
第13個詞根是arthro-(關節),派生出來的常見詞匯不多,我們就介紹兩個。
第一個是arthritis(關節炎),此乃由arthro-(關節)和-itis(發炎)兩個成分所組成,相關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是rheumatoid arthritis,“風濕”是rheumatism,這里的rheumatoid是“類風濕性的”,后綴-oid有“類;似;像”的意思。
第二個是arthropod(節肢動物),此乃由arthro-(關節)和 -pod(腳)結合而成,原指一節一節的腳,后轉指有這種腳的動物,諸如各種昆蟲(insect)、蛛形綱動物(arachnid,如spider 蜘蛛、scorpion 蝎子)、甲殼動物(crustacean,如lobster龍蝦、shrimp蝦、crab蟹)等。
好了,這一期就這么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大家加油!
*上海杉達學院英語系教授,臺灣東吳大學英文系原系主任,國家語委漢語辭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本刊編委。
Best 10 London Attractions (3)
SEA LIFE London
Get a taste of the deep blue sea at SEA LIFE London. Spot up to 400 species including sharks, stingrays, moray eels and clown fish at the aquarium. See stunning green sea turtles and test your nerve on the glass “shark walk”.
Shrek’s Adventure! London
Shrek’s Adventure! London takes you on a family-friendly journey through the world of Shrek and friends. With Donkey as your guide, you’ll visit 10 fairytale-themed live shows, including a mirror maze and Shrek’s swamp.
Madame Tussauds
At Madame Tussauds, you’ll come face-to-face with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faces. From Shakespeare to Lady Gaga, you’ll meet influential figures from showbiz, sport, politics and even royalty. Strike a pose with Usain Bolt, get close to One Direction or enjoy an audience with the Queen.
233150118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