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紅
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構成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保護環境,從娃娃抓起。對幼兒進行生態環境教育,旨在萌發幼兒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環境保護的自覺性。通過對自然環境的體驗和探索,提升自身經驗,獲得發展,為幼小的心靈播下一棵綠色的環保種子。幼兒園環境教育可采用綜合主題活動的教學形式,圍繞不同的環境教育主題,有計劃地組織系列活動。在各領域的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與環境教育目標相關的因素。
一、營造自然生態教育環境
(一)創設自然、綠色、生態的游戲環境
確立“生態教育”的辦園特色,把生態環境的特色融入到幼兒園的建設中,幼兒園可通過合理的規劃與建設,精心營造具有濃郁生態特色的室內外環境,使環境自然化、生態化。設計“樹木擁有綠色,地球才有脈搏”“草兒可愛,大家愛”等富有情趣的環保標志牌;環保主題繪畫的作品作為吊飾進行裝飾;利用自然物或廢舊材料制作玩教具等。
充分挖掘園內可利用資源,創設自然、綠色、生態的游戲環境,給予幼兒豐富的學習、游戲、生活體驗的空間。設立種植園、森林小屋、沙水區、輪胎木梯區等自然場景的活動場地,吸引幼兒放手游戲、感受快樂。各班開設自然角、飼養小動物,通過照顧動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長規律。園內的自然環境不僅給幼兒帶來玩耍的快樂,更有愛心的培育,情感的陶冶。寓教于生活之中,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在和環境的交互中感受到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的快樂。
(二)優化教育環境材料的選擇和投放方式
共同搜集各類自然物和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作為幼兒游戲的主體材料。如:柳條、絲瓜、南瓜、泥巴、輪胎、紙盒、紙箱、油桶等;在游戲過程中,幼兒順手撿來樹葉、小草等也可以作為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投放時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和發展水平,在數量和層次上體現出各年齡階段的發展特征,及時更新游戲材料,滿足不斷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提供合作型游戲材料,提供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充分發揮半成品材料對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支持作用,如自然物和廢舊材料屬于低結構或無結構的材料,適合幼兒探究多種玩法。
二、利用大自然特有的資源進行生態環境教育
“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他們總是不停的探索周圍的世界,大自然好比一個有趣的實驗室,激勵他們像科學家一樣不斷的體驗、探索,不僅獲得了知識,還發展了思維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如秋季郊游活動,觀察了解秋天的特性;親手體驗種植胡蘿卜的樂趣;參觀污水處理廠,思考水污染及防治問題,體驗環境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相互關系。由此可以發現生態環境的教育是通過幼兒親近自然、接觸自然、感受自然的體驗活動來實現的。
三、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教育
(一)結合各領域教學內容有機滲透生態環境教育
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教學時,凡與環境保護有聯系的教學內容,我們都注意滲透。本學期我園開展了“環保小衛士”的綜合主題活動,并制定了各領域的主題網絡圖,明確目標,有目的、有計劃的由淺入深的滲透教育。
我班本學期的環保主題從“節水小衛士”出發,了解水是生命之源,鞏固節水意識。通過語言領域“小水滴漫游記”,了解水循環的過程;科學領域“奇妙的水”,了解水的特質;健康領域“生水和飲用水”,知道水源于地下水和天上的雨水,經過加工和過濾才能飲用;社會領域“關緊水龍頭”,知道有限的水可以做更多的事,懂得節約用水;美術活動“我是節水小衛士”,畫一畫節水的好方法;“參觀污水處理廠”,了解國家水資源的現狀,激發節約用水的責任心等,結合各領域教學內容有機滲透生態環境教育。
(二)開展多種方式的生態化游戲活動
生態游戲就是教師在理解生態教育理念基礎上,順應孩子的天性和學習發展規律,為孩子營造自然、和諧的游戲環境和氛圍,提供適宜的、豐富的,體現自然生態、節能環保、常見易得的游戲材料,支持幼兒自主、自愿開展的各類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積極地參與體驗中積累經驗、提升技能、感受快樂,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三)創設自然生態課堂
本人所在園位于城鄉交界,有著便利的地域、人文和物質資源。我園辦園特色為“生態教育”,自然生態課堂隨處可見。園內的“種植園”精心種植了胡蘿卜、白菜、豆角、韭菜、小蔥、山楂、海棠等蔬菜和水果,我們劃分好班級負責區域,認領各班的果樹,在小樹上掛上自己的心愿,讓幼兒定期為植物進行澆水施肥;開辟動物飼養角,建立“開心農場”,觀察動植物的成長規律,專注探究,更為直接的了解動植物與環境的關系,萌發創造美好環境的情感。
(四)以節日為契機的生態教育
“節日”只是契機,“環保”應成常態。在一些與環保有關的節日里,積極地開展生態教育主題活動。一年有很多環境相關的節日,如何深層次挖掘教育資源,讓每個節日都閃光,取得應有的教育效果,也是教育者應該深思的問題。在3月12日“植樹節”,組織“我和小樹共成長”主題活動,小班幼兒給小樹澆水、松土、修枝,與小樹合影;中班幼兒去公園實地觀察樹葉的形狀、顏色,收集標本,制作粘貼畫;大班幼兒自制“愛綠護綠”宣傳單,打上標語,幼兒進行繪畫,離園時分發向家長發出倡議。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為主,只有直觀形象的教育才能給幼兒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借此通過與自然的互動,明白人類與萬物息息相關、共生共榮的關系。
四、家園互動,鼓勵家長的參與
對幼兒進行生態環保教育,應爭取家長的配合。在家園櫥窗張貼標語,向家長宣傳環保知識;召開“親子環保藝術節”,號召家長與孩子一起利用廢舊材料等物品變廢為寶;借用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的機會,進行有關生態環境教育的講座,加強家長的環境教育素質;我園每年還會開展“大手拉小手,愛心義賣”活動,孩子們拿出自己閑置的布娃娃、玩具汽車、圖書繪本等,邀請家長輔助孩子參加買賣,把所得款項捐贈給需要的地區和孩子們,不僅奉獻了愛心,也滲透了環保教育。
五、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提高辦園水平
隨著創新思想不斷涌現,我們要把轉變思想、更新幼教觀念放在首位。二要樹立“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的先進兒童觀。在組織教育活動中,尊重幼兒游戲需求,支持、鼓勵幼兒開展各類游戲活動。三是樹立終身教育、生活教育、個性教育的先進教育理念。
24615005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