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環
【摘要】初中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需要名著閱讀來提供“養料”?!墩Z文課程標準》中規定,初中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隨著初中語文新課標的推行,名著閱讀顯得越來越重要。基于此,本文從當前農村初中學生開展名著閱讀出現的問題入手,詳細分析農村初中生名著閱讀的現狀,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式,為促進名著閱讀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名著閱讀;教學策略
哲學家培根說:“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闭Z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中考乃至高考中所占權重較大。大語文時代,“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名著則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案褂性姇鴼庾匀A”,文學素養是需要長期熏陶的,只有通過不斷閱讀,學生才能從中攝取養料逐步完善自己的世界觀和塑造健全的人格。目前在農村初中,因為或這或那的問題,學生名著閱讀的開展并不順暢,需要對該問題進行研究解決。
13-15歲的初中生正值精力充沛、活潑好動的時期,網絡化時代,電子產品對學生的沖擊很大,他們更愿意把時間花在上網、玩游戲與看電視上,或者讀一些比較通俗的網絡言情、玄幻類小說。閱讀興趣、閱讀氛圍和閱讀方法的缺失,導致農村大部分學生不喜歡閱讀名著,農村初中生名著閱讀的現狀堪憂。經典名著是經過歷史篩選沉淀下來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但由于時代變遷或語言形式上的生疏,初中生閱讀經典作品或許會有隔閡,而語文教師要做的就是打破隔閡,讓學生走近經典。如何改善農村初中生名著閱讀的現狀呢?為此,筆者對農村初中生名著閱讀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
一、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消除與經典作品的隔閡
1.以激趣為目的,備好名著的讀前導讀課
名著導讀課具有導向功能,教師在讀前導讀課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疑慮和思考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更能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語文教師需通過導讀課,讓學生明白,閱讀名著不僅可以豐富他們的人生感受和經驗,更有利于文化積累,讓他們的思想與大師們聯網接軌。如,讀《海底兩萬里》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啟發思考;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能讓學生懂得人生的意義,學會用正確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磨難,用鋼鐵般的意志與頑強奮斗的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種挑戰;讀《簡愛》則告訴學生,財富、美貌和出身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一個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人。
2.開展課堂五分鐘名著演說活動,調動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
農村學生在膽色和口才方面可能會比城市學生稍差,在課堂上開展5分鐘名著閱讀演說活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熱情和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對培養學生的膽色和口才也有很好的效果。采用抽簽輪換的方式,讓學生或演說精彩小故事,或點評人物形象,或分享閱讀心得,或朗誦精彩文段,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讓學生演講科普《昆蟲記》中的節選篇來感悟自然中的生命,演講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來學習梁山好漢俠肝義膽、劫富濟貧的精神,朗誦詩歌《艾青詩選》來感受詩歌的意象之美等。
3.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把學生置身于濃厚的讀書環境中。首先要營造書香校園的文化氛圍;完善學校的圖書館,建立班級圖書角,讓學生有書可讀;將名人名言制作成條幅掛在學生生活、學習的場所,讓學生隨時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勵;利用宣傳欄,定期推薦名著篇目;開展“書香校園”活動。其次還要營造家庭的讀書氛圍。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傳,學生家長要讓自己的孩子喜歡讀書,就要為孩子做出榜樣。為此,教師需將名著閱讀書目清單發給家長,倡導家長身體力行,抽時間實行親子伴讀,與孩子一起讀書、交流。
二、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培養學生快讀閱讀的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閱讀方法可以通過訓練來掌握和提高。語文課標中要求初中生每分鐘的閱讀速度不少于500字,但快速閱讀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就的,需要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訓練。訓練形式可采用限時閱讀法或計時閱讀法,對學生進行快速閱讀技巧的指導。如,采用默讀的方式,全神貫注地讀,并盡量擴大視野掃視的范圍;明確閱讀目的,善于抓住書中的關鍵信息和主要線索,避免閱讀的盲目性,從而提高閱讀速度。
2.培養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習慣
縱觀中考名著的命題趨勢,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對名著的理解能力。學生必須通讀熟讀原著,才能全面理解把握原著,從而做到精準答題。因此,在學生快速通讀小說原著的過程中,教師應先規劃好各個時間段的閱讀任務,通過閱讀打卡、設置系列問題、串聯主要故事情節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成第一遍通讀。在此基礎上引導和鼓勵學生再進行細讀和精讀,有助于學生詳細了解故事情節,理清人物關系,為全面理解把握原著夯實基礎。例如,讀《西游記》《水滸傳》等長篇小說適合“精讀”與“跳讀”并用,讀《傅雷家書》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性的跳讀,讀《艾青詩選》選擇誦讀更有助于學生把握詩歌的意境和感受詩歌的語言。
3.培養學生勤于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弊畛S玫淖龇ㄊ窃跁兄苯尤c批注。這種讀書方法可以凝聚閱讀的注意力,便于復習和鞏固。其次還可以做一些摘抄和筆記。摘抄和做筆記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和素材,提升閱讀質量。教師可以讓學生設置讀書筆記本,或摘抄原作的典故、警句和精彩片段,或寫提要和心得,也可以摘抄和做筆記相結合。如,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筆者就要求學生每讀一回都寫一張讀書卡;讀《水滸傳》時,則要求學生隨手做圈點勾畫和批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習慣于做讀書筆記,對作品中的點評越多,與作品的碰撞就越多,由此產生的火花也就越多。
三、積極開展各種讀書活動,讓學生享受閱讀帶來的成功感
名著閱讀需要驅動力和外部刺激。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各種讀書活動來增強學生對名著閱讀的信心,保持住學生對名著閱讀的熱情。例如,展示閱讀進度榜和優秀讀書筆記榜,這樣做既可以突出學生學習的榜樣,又可以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觀看相關影視資料,編排小話劇,甚至組織專題辯論評析活動,讓學生在辯論中提高閱讀效果,并享受閱讀帶來的成功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初中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需要土壤,這土壤就是名著。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消除學生與經典作品的隔閡,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并積極開展各種讀書活動,讓學生享受閱讀帶來的成功感,加深學生對經典作品的理解,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為深入學習語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責任編輯? 羅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