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新 肖 奇 陳 龍
1.哈爾濱體育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2.河北環境工程學院體育系,河北 秦皇島 066000
中國傳統武術是我國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中華傳統武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老東方文化的一個標志。鴨形拳作為傳統武術中的一種,有著悠久的歷史,鴨形拳歸屬于象形拳,因模仿鴨子的姿勢而形成。鴨形拳由于動作姿勢外表滑稽,常常受到外人的嘲笑,因此,鴨形拳的學習者相對較少,學習者僅為老年人,年輕人很少,因此鴨形拳的傳承與推廣情況不佳。鴨形拳作為我國的傳統武術,它代表著我國古老的文化價值,因而鴨形拳的傳承與發展至關重要。為了鴨形拳的持續健康發展,為了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本文從鴨形拳的歷史起源、動作特點和功能價值出發,對鴨形拳進行系統的研究,從而為中國傳統武術在今后的發展中提供一條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思路。
鴨形拳歸屬于象形拳,象形拳是中國武術拳法的鼻祖,先出現象形拳而后才有其他的拳法。皇帝相傳是“人首蛇身”,他在和炎帝作戰時就能驅使熊、羆、貔貅、虎參加戰斗,而皇帝也就是以有熊氏為姓。人類古老的文化形態與武術的發展和傳承密不可分。遠古宗教都以武舞來表現自己的信仰。《說文》記載:“巫,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也。”傳聞一:關于鴨形拳的起源,一直有一種傳聞說法,陸雅道人開創了鴨形拳,陸雅道人是明朝時期的一位道士,他在峨眉山修煉時無意間發現在山里池塘中鴨子的動作以及形態,對鴨子的動作特點以及形態進行模仿,再與傳統拳術的基本功法相結合從而創編出這套鴨形拳來。傳聞二:鴨形拳由唐朝末年的綠鴨道人在四川峨眉山所創編。在他修道期間,他養了一大群鴨子,閑來無事的綠鴨道人每天都會和鴨子接觸,時間一長,他對鴨子的一些生活習性以及平時的一舉一動都十分了解,再加上綠鴨道人具有一定的武術功底,將鴨子的動作和武術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從而創編了鴨形拳,當時創建的鴨形拳有上中下各四套,一共12套拳法。無論起源于哪一年代,鴨形拳都是我國優秀傳統武術的活化文化,令國人為之驕傲。
鴨形拳的傳承受中國傳統武術觀念的影響,各武術門派都會自己門派的武功進行保護,以至于出現一些瀕臨失傳的現象,鴨形拳同樣面臨著這樣的狀況,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流傳,鴨形拳的傳承受阻。有一種關于鴨形拳傳承的說法,在清朝末年,在遼寧省營口市火神廟有個永發鏢局。永發鏢局的鏢頭張希舜有著一手高超的鴨形拳。張希舜在自己的晚年又將此拳法傳給了曹佐儒,之后曹佐儒又將這套拳法傳給了李恩貴、周明德等人。周明德作為鴨形拳的傳人,為鴨形拳的推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在93歲高齡因病去世。據周明德的女兒周玉雯說,新中國成立后,父親周明德參加了首屆全國武術比賽,并從天津當地一位武林名家那里,學得了傳統的鴨形拳。周明德將其重新編排,更適宜于現代人接受,在她父親周明德所在單位,吉林大學附屬小學剛剛開設了一項活動課專門學習鴨形拳。宋金蘭作為周明德老先生的徒弟,鴨形拳的繼承人之一,在對于鴨形拳的推廣上認為。鴨形拳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學起來確實難度較大,姿勢動作比較難看。因此常常會受到圍觀者的嘲笑。學拳的人也僅僅是為數不多的老人,沒有一個年輕人,學習者較少。
(1)模仿性。鴨形拳顧名思義就是模仿鴨子,模仿鴨子走路時身體的左右擺動、兩爪著地步覆蹣跚的身體姿態,模仿鴨子在水中游泳戲水的動作;模仿鴨子在水中抓魚捕食時的敏捷和勇斗本領,總之就是模仿鴨子的一舉一動的特點在于兩個胳膊自然甩動、行走時兩腳進行交替、腳蹬撩踢、身體前后左右四個方向擺晃的特點在于兩個胳膊自然甩動、行走時兩腳進行交替、腳蹬撩踢、身體前后左右四個方向擺晃。(2)結合性。形拳不僅要對鴨子的一舉一動進行模仿,還要將模仿的動作與武術進行有效結合,既要模仿得相像,而又有足夠的武術味道和功力。單靠模仿鴨子的動作而不懂得武術,在實戰應用時,只是空余滑稽的外表而沒有真功夫,實用價值較低。(3)系統性。鴨形拳的創編不僅僅居于由一種單一的形式,在手法以及步伐上都有完整的技術系統,手法上主要以掌為主,有勾、摟、托、插、穿、擺、掖、擲等,前撩后撥,左右伸按,柔中含剛。步法有弓步、虛步、行步、拖步、擊步、蓋步、擠步、跳步、輾轉步等,因此后人進行學習時能夠系統的進行學習。(4)迷惑性。學習者在練習鴨形拳時,由于模仿鴨子左右搖晃的憨憨動作,很容易讓他人覺得滑稽可笑,從而放松警惕心理,該拳初看其兩手掌前撩后撥動作輕盈得很,動作非常隨意,然則手掌撩到之處,力量很大,后擺打掌勁道很足,掌指所到,頓挫之力,也甚強大。因此,在實戰應用是切莫被他憨憨的動作外表所欺騙。(5)長期性。鴨形拳由于動作比較簡單,因此在學習的初期比較容易,但對于學習鴨形拳的初學者,他們只是學習了鴨形拳的表面動作,而對于鴨形拳的實際應用卻微乎其微,鴨形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動作看起來很輕盈,但他發揮出的力量確實很大,需要學習者長期進行練習才能達到。(6)協調性和靈活性。由于鴨子個體較低,因此在進行練習時身體重心較低,該拳也就具有避擊躲閃,十分靈活的特點,頭頸模仿鴨子前伸后縮,身體左右扭動,對身體的協調性要求較高。
表1 鴨形拳動作套路
鴨形拳屬于象形拳術類種類之一,主要套路是模仿鴨子的捕食和自衛動作而成,動作簡單實用,講究短打近用,進攻直取,對搏時模仿鴨子的外形迷惑對手,抓住時機進攻對手,雖然鴨形拳動作簡單,學習相對容易,但是要學好鴨形拳需要一定的功底,特別是腿部功底。
有關鴨形拳拳法至今還流傳著一整套的口訣,鴨形拳的套路口訣如下:
笨而不拙說鴨形,掌法全在步中行。睡鴨拍膀開門勢,束身擺頭邁步行。
無端騰飛雙撲翅,落地嘎嘎覓行蹤。撲翅擺頭再邁步,踢踢踏踏往前行。
忽悠飛蟲面前過,快掌急插似追風。得食左右先格擋,防備外人再相爭。
托掌踢踏往前走,遇險?翅先避頭。左右穿掌如閃電。拍翅撐掌左右瞅。
縮身退步再撲水。冷不冷丁直插手。左右掖張浮水面,前尋后取追水流。
擺掌拍翅巧飛展,暗中穿插把食揪。束身勾手再行步,見食穿掌情不留。
閑中邁步雙搖臂,拍翅立身回開頭。
這套鴨形拳的口訣如果感覺難以理解,就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鴨子當時的情景,一只鴨子剛剛睡醒,先拍拍自己的翅膀精神一下,然后就去尋找食物,走一會突然起飛,然后落到地上繼續走,突然看見一只飛蛾飛過,迅速去抓,抓住之后左右兩個翅膀馬上打開,防止其它的鴨子來搶食。繼續往前走,遇到危險時馬上擺動翅膀掩蓋自己的頭部,慌忙逃避,最后撲入水中,在水中進行捕食和游戲,直到最后吃飽才上岸邊休息,回到開頭。
經常進行鴨形拳練習可以有效的提高人體的呼吸機能,鴨形拳的運動強度較低,屬于有氧運動,長時間的練習可以有效的提高練習者的肺活量,呼吸均勻有節奏。鍛煉心肺功能,增強呼吸肌,增強胸腔的變化幅度,提高呼吸質量,使呼吸與動作節奏結合,提高耐力體力。講究精、氣、神,通常為了達到動作的最佳效果會有提氣、憋氣、沉氣等,對呼吸系統起很大的鍛煉作用。
練習鴨形拳可以使心臟功能增強,心肌的收縮強勁有力,促進血液循環。鴨形拳的動作輕盈連貫,動靜結合,特別是鴨形拳的套路動作前后有序的連接,有利于加強血管的韌性和彈性,增強血管穩定性。
鴨形拳的動作輕盈連貫,練習時要求身體重心較低,雙手和雙腳要協調配合,因此在練習時頭頸和四肢都要充分的活動,通過這些套路動作的的練習,不僅可以使練習者的筋骨得到增強,刺激身體各部位的經絡和穴位,達到身體通暢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靈活性,改善神經系統的控制能力,還有調節神經系統興奮性,平衡精神心理狀態。
“年輕是資本,健康是財富”,這句話說出了健康的真諦,每個人都追求健康,體育運動無疑是促進人體健康的有效方式之一,經常參與體育鍛煉,可以有效促進人體的骨骼和肌肉的健康發展。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人們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到工作之中,體育鍛煉時間微乎其微,就算有鍛煉的想法,也可能會因為較短的間歇時間而放棄,打球、跑步等等都需要相應的場地,因此人們無心進行,但鴨形拳的練習不會受這些條件的限制,你可以在你任何休息的時間進行,有一個小的空間就能完成。由于鴨形拳在練習時屬于全身運動,可以使練習者的全身肌肉得到鍛煉。鴨形拳不像球類運動和其他運動那樣單單鍛煉身體某一部位,并且動作難度大,鴨形拳的整體動作簡單易學,適用性廣泛,動作套路的創編涉及到身體各個部位的關節和肌肉。鴨形拳運動強度較低,因此它的適用對象較廣泛,無論是小孩還是年輕人或中老年人都可以進行練習。
從鴨形拳的健身價值不難看出,經常練習鴨形拳對我們的呼吸系統、心血管功能、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鴨形拳的練習是長期性的,只有經過長期的練習,效果才能顯著,因此需要練習者的長期堅持;從鴨形拳起源的研究中可以發現,鴨形拳是我國古代先人的知識與智慧的結晶,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展現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從鴨形拳的傳承來看,鴨形拳由于動作姿勢較難看,從而不能像太極拳以及其他武術那樣備受國人喜愛,導致鴨形拳的繼承人較少,學習者較少,但鴨形拳在健身方面的價值是很大的,他適合任何人群,適用范圍較大,鴨形拳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活象征,它的傳承與發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