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義 顧吉仁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江西 新余 338000)
學·證·賽一體“專業工匠”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集“專業技能實訓、考證技能培訓、競賽技能集訓”三訓于一體的“工匠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課程體系,是“專業工匠”人才培養質量保證的前提條件,它不但是學生從事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獲得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對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證·賽一體“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的實踐課程體系,是在專業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更加突出了學生特長的培養。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定位“專業工匠”人才的基本技能,突出專業特長技能培養,是“專業工匠”人才培養的技能目標。下面以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開展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人才培養模式,對實踐課程優化設計及教學實踐情況做一些介紹,僅供參考。
高職光伏工程技術專業,“以具備獨立完成本專業的生產制造工藝為“專業工匠”人才技能基礎,以具有本專業相關中、高級技能證書或省級以上技能競賽證書為“專業工匠”人才技能標準,將技術傳授和技能訓練,與技能考證和技能競賽有機結合,構建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人才培養模式[1]。因此,“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的實踐課程,既要包含專業基礎技能的訓練,更要突出專業特長技能的培養,以達到“工匠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高職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實踐課程的設計,是在對光伏產業崗位技能調研、制定專業技術標準、進行教情學情分析等的基礎上,再結合職業技能考證及職業技能大賽的技能需求,構建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的實踐課程體系。
教情學情現狀分析及企業崗位技能調研,是彰顯專業特色和重構教學內涵的前提。只有在系統調研企業崗位技能及全面分析當前教情學情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科學有效的專業教學內涵。我校的光伏工程技術專業,是國內首批開設的高職光伏專業,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專業教學基礎堅實,專業實訓條件完善,已被認定為省級骨干專業。因此,著重針對光伏智能微電網控制技術及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維等方面的教學實踐薄弱環節,進行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與重構[2]。同時,制定和完善光伏工程專業技術標準,并結合本專業所開展的各類職業技能考證及職業技能大賽對實踐技能的需求情況,構建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的實踐課程體系。
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獲得實踐技能的有效途徑,學生所需的專業技能,需要通過實踐學習來獲得,而實踐教學則是通過實施實踐項目來完成,因此,實踐項目是實踐教學的前提和保證。我校高職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在進行教情學情分析及崗位技能調研的基礎上,共設計重構了3個校外實踐項目和6個校內實踐項目。這9個實踐項目構成了高職光伏工程技術專業的技能基礎,包括基礎技能項目4個,專業技能項目2個,拓展技能項目2個,畢業設計項目1個。在完成了這9個專業基礎技能實踐項目的設計與重構之后,再進行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特長技能實踐項目的設計與重構,即技能大賽與技能考證實踐項目的設計與重構。金工技能實訓、光伏支架測繪與裝調技能實訓、光伏電子設計與制作技能實訓、光伏發電系統裝調技能實訓4個技能實踐項目,分別對接機械制造技能大賽、先進成圖技術與機械創新設計技能大賽、光伏電子創新設計技能大賽、光伏工程電站裝調技能大賽4個技能大賽項目。另外,光伏電站建設和運維技能實訓、電工技能實訓2個技能實踐項目,分別對接光伏工程電站運維職業技能考證和維修電工職業技能考證2個技能考證項目。以上這些專業實踐項目,包含了相關職業技能考證及職業技能大賽項目內容,使專業技能實訓與考證技能培訓和競賽技能集訓融為一體[3]。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專業技能實訓是專業基礎技能訓練,而學生技能大賽和學生技能考證則是專業特長技能培養。在專業教學方面,通過專業技能實訓,既有利于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的提升,又能促進職業技能考證及職業技能大賽工作的開展。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維技能實訓、光伏晶硅電池制造工藝技能實訓、光伏晶硅組件制造工藝技能實訓3個校外技能實踐項目,分別安排在大二跟崗實習和大三頂崗實習完成。另外,將小型家用光伏電站設計與建設作為畢業設計課題,替代了原來的畢業論文課題,也提升了專業技能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教學大綱及技能標準是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依據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所設計的實踐教學項目,制定出詳細的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技能要求及實踐課時安排,同時制定出實踐考核鑒定及成績評定標準。高職光伏工程技術專業的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分別制定了3個校外實踐教學大綱和6個校內實踐教學大綱,為保障實踐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奠定了基礎。教學計劃及管理制度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在完成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的實踐項目設計與重構之后,將實踐項目修訂到專業教學計劃之內,同時制定出學生技能實訓、技能競賽、技能考證等相關管理制度,以及師徒崗位對接技能傳授制度等教學管理文件。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實踐大綱的制定及專業教學計劃等文件的完善,為保障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同時,進一步完善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人才的用人單位評價及就業質量評估等人才質量評價體系,能確保“專業工匠”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4]。
(1)專業技能實訓:依據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構建的9個實踐教學項目內容,按照專業教學計劃安排的時間順序,分別安排在大一進行基礎技能實訓,大二進行專業技能實訓,大三進行職業技能實訓。并按照“現代學徒制”要求,安排實訓指導教師、專業課程教師、企業工程師及師傅,在實訓崗位對接學生并傳授技能。每個實訓結束都由指導教師及師傅,按照實踐考核鑒定及成績評定標準,給出鑒定結論及實訓成績。學生完成全部專業技能實訓并成績合格,作為學生專業技能畢業的基本條件[5]。
(2)競賽技能集訓:依據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構建的4個技能大賽項目,分別成立對應的技能興趣小組,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在完成相應的專業技能實訓后,選拔一批積極性高、技能基礎好的學生進入興趣小組集訓。每個技能興趣小組,都配有兩名專業教師負責興趣小組的訓練指導工作,既對學生進行專業特長技能的訓練與培養,同時又為各類技能大賽訓練選手。學生技能大賽成績作為“專業工匠”人才認定依據,獲得省級二等獎以上技能大賽證書,被學校認定為“專業工匠”人才,并發給榮譽證書。
(3)考證技能培訓:依據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構建的2個技能考證項目,分別成立對應的技能培訓學習小組,每個技能培訓學習小組,都配有2名專業教師,負責小組的培訓學習指導工作。技能小組的培訓學習,既是對學生專業特長技能的訓練,又是對學生職業考證技能的培訓。本專業的2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被列為“專業工匠”人才認定依據,學生獲得職業技能鑒定部門頒發的本專業中、高級技能等級證書,或教育部批準的本專業“1+X”試點證書,由學校認定為“專業工匠”人才,并發給榮譽證書。
(4)教學實踐效果:通過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的教學實踐,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而且涌現了一批光伏工程“專業工匠”人才,教學成效十分顯著。學生技能大賽獲獎不斷提升,技能等級考證也不斷增多,既有力促進了學生的技能競賽及“1+X”證書試點工作的開展,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整體職業能力,光伏工程“專業工匠”人才,也由原來不足20%,已上升到70%以上。學生整體職業能力的提升,也有效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光伏工程“專業工匠”人才,受到用人單位的極大歡迎和一致好評。
(1)開展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將技術傳授、技能訓練與技能考證、技能競賽有機結合,促進了學生的技能競賽及“1+X”證書試點工作的開展[6]。
(2)開展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有利于學生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嚴格的實踐教學鍛煉,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開展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有利于校企深度融合及“雙師型”教師培養。企業深度參與實踐教學,教師經歷實踐鍛煉,整合了教學資源,優化了教學結構。
(4)學·證·賽一體“專業工匠”育人模式屬于一種新的職業教育模式。以“工匠型”專業人才為培養目標,將高職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為高職高專探索出了又一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實踐課程體系不僅是學生從事實踐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而且也是學生獲得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構建高職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的關鍵在于實踐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使專業技能訓練與職業技能競賽和職業技能考證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專業技能實訓與考證技能培訓和競賽技能集訓融為一體,既滿足了專業基礎技能的訓練,同時又強化了學生特長技能的培養;既能有效地提升實踐教學效果,又能促進職業技能考證及職業技能大賽工作的開展。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實踐課程體系的建立,為保障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實踐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實現光伏工程“專業工匠”人才培養目標奠定了基礎。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對人才質量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實現光伏工程“專業工匠”人才的育人目標起著重要作用。開展學·證·賽一體光伏工程“專業工匠”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為高職高專探索出了又一新的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