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嘉樂
(慶陽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高職院校主要面向社會培養生產型、技術型與實踐型人才,頂崗實習的開展可以將高職學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是一個完善的高職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環節,對于高素質專業化信息人才的培養價值斐然。從現下國內的高職教育發展來看,國內絕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已針對頂崗實習建立了相關制度體系,一方面頂崗實習強化了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另一方面也給了學生更多實踐、就業的機會,對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有很好的幫助。
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高職電子信息類專業頂崗實習質量評價現狀,慶陽職業技術學院組建了專門的研究小組,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選擇了該校及周邊幾所學校的同為電子信息專業的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經研究小組調查后發現,電子信息類專業作為各大高職院校的王牌專業,在國家政策的幫扶下在培養學生專業素質方面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15—2020年畢業生就業率與對口率也有所提升。但通過本次調查研究工作取得的數據分析發現,該校電子信息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中出現的問題也是我國高職院校同類型專業頂崗實習質量評價普適性問題。
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開展的頂崗實習實際上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以頂崗實習為對象建立的質量評價體系本就帶有顯著復雜性。校企是頂崗實習質量評價工作的主體,極個別學校針對頂崗實習質量的評價工作,只是單純由學校或者企業來完成。電子信息專業頂崗實習工作質量評價體系在建設、完善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地將學生轉化為評價主體,通過學校、企業、學生三方聯合評價的方式,借助評價體系的多元化發展,保障最終評價結果的客觀和公正性。
針對電子信息類術專業頂崗實習的質量評價工作,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將實習的結果視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評價指標,缺乏對實習過程的評價。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同時兼具多個職位,在日常工作中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教師任務較為繁重,缺乏用于頂崗實習質量評價工作的充足時間、精力。比如,頂崗實習期間學生是否取得進步、是否達成教學目標、是否具備職業素養等問題,專業教師未能及時進行了解,導致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專業教師在評價學生頂崗實習質量的時候,主要以學生提交的實習材料以及企業提供評價結果為依據,這種評價方式較為簡單,容易受專業教師主觀影響,無法實現對學生頂崗實習全生命周期的客觀評價。
高職院校在評價學生頂崗實習質量的時候,需要始終遵循全面、全過程的原則,除了實習環節的最終結果之外,正常到崗與否、企業制度遵守與否等都是評價過程中可供教師借鑒的材料。在實際評價過程中,很多教師未關注崗位,對學生職業素養、能力等方面了解不足,只能從實習鑒定表中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高職院校不同的專業在頂崗實習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在評價電子信息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工作質量的時候,仍舊是遵循校內制定的統一化標準,這就導致在實際考核與評價過程中的評價指標較為籠統,缺乏對電子信息類專業的針對性,致使最終的評價結果缺乏一定的全面性與客觀性。
高職院校以人才培養為己任,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主要面向社會生產、崗位實踐、服務管理等,以高技能、高素質型人才培養為主。通常看來,高職院校內部的電子信息專業學生會擁有六個月左右的頂崗實習時間,這段時間內也可以依據學生的頂崗實習的實際表現與校企的客觀結果優化調整實習的時間[1]。在具體實習過程中,學生要快速適應身份的轉變,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崗位工作當中。在進行頂崗實習之前,高職院校需根據崗位的特點以及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特點,借助上崗前培訓工作的深刻落實,保障專業學生可以完全明確接下來的頂崗實習的意義與目的。首先,在頂崗實習前期可以給企業與學生創造雙向選擇的機會,就業部門也需要提前在實習企業展開考察工作,向企業負責人了解企業的具體情況,如工作環境、宿舍環境、福利待遇等,在這些方面與企業達成一致,為后續頂崗實習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企業在學校召開宣講會后,學生要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企業報名,在向企業推薦自己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為自己爭取一個合適的崗位,企業在選擇學生的過程中必須要保持客觀、公正、公開的態度[2]。
頂崗實習前的階段,實習教師還需要帶領學生學習企業的管理制度和勞動規章,以學生的心理現狀及其狀態變化為基礎落實針對性的崗前思想教育準備工作,避免學生出現焦慮、煩躁等情況。學生在進入崗位之后,經常會因勞動量較大導致心理發生變化,尤其是隨著實習時間的推移,學生會逐漸喪失對頂崗實習的新鮮感,出現對工作的抵觸心理,在日常工作中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因此,實習教師需要對這些情況有一定的預見性,借助思想教育工作讓學生形成吃苦耐勞等,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3]。
電子信息專業學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各類主客觀因素都會對最終的實習工作質量造成影響,導致客觀評價頂崗實習的質量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高職院校聯合企業在構建質量評價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根據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特點,結合實習崗位性質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等,確定細化評價標準體系,并根據質量考核、質量評價指標制訂相應的評價方案,同時重點對指標進行統一量化,推動頂崗實習的質量評價工作逐漸向著動態化、客觀化的方向發展。在健全頂崗實習質量考核指標的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綜合采用定量與定性兩種評價方法,也可以將頂崗實習期間教師的組織能力以及學生的工作能力作為評價指標,給出客觀的頂崗實習的評價結果[4]。評價頂崗實習質量體系構建、完善的過程中,還需要重點將質量考核標準納入評價體系當中,要求實習期間的學生詳細記錄自己的工作情況,學校與企業就可以根據學生所記錄的內容合理對學生進行評價。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重視高素質專業化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如若頂崗實習質量得不到保證,在形成對學校教學工作質量負面影響的同時,必然也會對學生的長遠、健康發展帶來障礙,這也是完善、專業頂崗實習質量評價體系的關鍵所在。在實際構建質量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校企合作力度需要持續強化,密切關注頂崗實習的全生命周期,通過全過程評價的方式客觀地評價學生頂崗實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