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遠 鄒鵬君
(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江西 南昌 330088)
2020年4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要著重堅定實施擴大內需[1]戰略,并對積極擴大國內需求作出工作部署、提出明確要求。據此,可以預見民用航空產業將得到空前的發展。航空類高等院校肩負著民航機務維修人才培養的重任,分析民用航空產業的現狀和發展規劃,調研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特點,完善民航機務維修人才培養方案這對提高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21年1月12日,中國民用航空局[2]黨組書記、局長馮正霖同志在回顧民航“十三五”時期工作時指出,我國民航機隊規模達6 747架。按照國際慣例,一架民航客機須配備20~30名民航機務維修工作人員,僅此項就需要民航機務維修人員134 940人以上;若考慮人員離職或退休、通用航空公司的需求等因素,我國對民航機務維修人員的需求將會更大。
2.1.1 培養難度大,成才周期長
民航機務維修產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具有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等特點,因此民航機務維修人才[3]的培養較其他行業人才的培養要難得多,成才周期也更長。
2.1.2 設施設備投入大,人才培養成本高
目前,我國的民航機務維修人才短缺,導致人才短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民航機務維修人才的培養成本較高,其次,機務維修的自身屬性決定了它屬于高技術含量、高成本投入的高風險維修行業,同時機務維修具有一定的國際屬性,讓航空件及相關配套工具大部分依賴進口,成本高,使航空機務維修專業設施設備的投入要遠遠高于一般維修專業。
2.1.3 培訓機構少,人才培養渠道窄
目前,我國僅有航空類院校和民航培訓機構[4,5]從事航空機務維修人才培養工作。因此,人才培養渠道比較狹窄。對于一般的普通院校而言,要獨立地完成建設系統化的機務維修專業的實操設施設備和師資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使得航空機務維修人員的培養只能在一些航空類高校或者特定的培訓機構完成,導致航空機務維修人員的培養渠道有限。
民航機務維修人才培養存在人才培養目標還需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模式還需探究、人才培養方案還需優化、課程體系還需完善、師資隊伍水平還需提高等問題。
如何解決民航機務維修人才培養的難題?只有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共建校企實訓基地,才能實現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
民航機務維修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良好的理論基礎知識、民用航空器維修技術、航空維修與安全管理等領域所需專業知識,具有嚴謹的工作作風,扎實的專業基本技能、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民航安全意識,能在民航領域從事航空器維修、運行監控、故障診斷及維修管理等相關工作,富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2.1 探索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方向需依據市場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來調整。據調研,中國民航大學機務維修類專業近5年的畢業生主要從事工作均與民航維修領域相關,主要分布于航空公司(75.44%)、維修單位(8.06%)、維修行業相關單位(4.52%)等。可以看出,航空公司、維修單位和維修行業相關單位對民航機務維修人才需求較大。調研航空公司、維修單位和維修行業相關單位,結合現代學徒制,提出一種與企業建立校企合作,構建校企“雙主體”合作育人新模式。即學生入校后在學校進行“工學交替”模式培養,最后一年由合作單位按照學徒制要求面試招聘,合格者與企業、校方簽署三方協議后,進入企業進行學習,一年培訓期滿后考核合格即可在企業就業。這種模式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有利于學生職業道德修養和技術技能的提升。
3.2.2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與企業聯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工作領導小組由合作企業負責人、學校院長、書記、主管教學院長親自抓現代學徒制建設工作,并由系主任、相關處室負責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企業技術人員、學校專業教師等組成成立民航機務維修專業現代師徒制建設項目工作組,制定完善的目標管理制度,每個建設項目要落實人員,落實時間,落實分階段建設目標,落實責任,保證各建設項目按期高質量完成。
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培養就業競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為目標,根據合作單位的用人需求、崗位資格標準和素質要求,共同確立人才培養中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3.2.3 完善課程體系
民航機務維修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應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規律,依據相關職業資格標準與企業師傅共同研討論證,提取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崗位能力要求,使課程與崗位、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四個對接”。將崗位工作能力解構為模塊,每個模塊在分別進行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實訓比例分割,形成三年不斷線實踐教學體系。
以CCAR66《中國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147《中國民用航空器維修基礎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定》法規和標準的要求為依據,結合CCAR66、CCAR147對飛機維修基礎執照和基本技能考核標準要求,將行業職業標準及職業崗位所需的關鍵能力培養融入專業教學體系,形成模塊結構課程體系。
3.2.4 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專業教師的素質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第一,專業教師要不斷學習,掌握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努力成為該領域專家;第二,教師應借鑒國內航空企業一線生產崗位的操作流程進行技能訓練,掌握航空機務維修主要工種的操作技能,成為既有理論又懂實踐的雙師型教師。
3.2.5 共建校企實訓基地
共建校企實訓基地不僅能很好地滿足學校的實訓需求,而且可以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積極爭取航空公司、中國商飛和航空工業下屬企業等公司的參與和支持,共建產教融合的飛機維修、飛機鈑金鉚接等實訓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促進校企雙方在產教融合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實現合作共贏。
民航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航空機務維修人員的保駕護航。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應肩負起人才培養的重任,不斷探索民航機務維修人才培養模式,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實踐中不斷地進行完善,培養出更加符合民航發展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