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西也樂
幼兒身心還沒有發育成熟,認知水平較低,平衡和協調能力比較差,需要全面的培養與教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游戲作為一種趣味性的方式,能夠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鍛煉幼兒身體協調能力,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收獲知識。
不同的游戲形式產生的教學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體育游戲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跑或者跳完成游戲任務,提高幼兒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幼兒的免疫力。在音樂游戲中,教師可以鍛煉幼兒聽力和動手能力,促使幼兒的音樂興趣顯著提高與藝術修養顯著提升。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將游戲活動與幼兒教學內容相融合,豐富幼兒理論知識,從而鍛煉幼兒實踐動手能力,促使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幼兒年齡小,雖然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但是只能通過身邊的環境與事物了解世界。游戲活動是幼兒認識外界的有效手段,對幼兒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影響。幼兒階段是對幼兒進行智力以及思維教育的重要時期。講述式的教學模式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讓幼兒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幼兒的學習以及思維的發展。教師開展游戲化教學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在游戲化教學活動中,通過刺激幼兒的多重感官,能讓幼兒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讓幼兒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模仿與探究活動,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認知,加深理解,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比如,在繪本閱讀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通過游戲扮演的方式,深入探索自身扮演的角色,對角色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幼兒具有是非辨別能力,為幼兒思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游戲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樹立積極且健康的心態。大部分幼兒在離開家庭進入集體生活時會存在一定的分離焦慮,不利于后續教育活動的開展。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能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能感受成功的滋味,樹立良好的信心和樂觀積極的心態。此外,失敗的游戲經驗可能會讓幼兒出現沮喪的心情,但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能不斷反思自己,總結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升自己,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力與永不放棄的精神。例如,在幼兒剛入園時,教師可以帶幼兒一起玩“將玩具送回家”游戲活動,以緩解幼兒的焦慮情緒,讓幼兒融入集體活動,與其他幼兒合作,感受擁有朋友的喜悅,進而在后續的學習中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
在幼兒園開展游戲化教學的前提是保障幼兒的安全。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則,照顧好幼兒。幼兒缺少安全意識,而游戲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可能會給幼兒帶來一定的傷害。教師在選擇游戲活動形式時要考慮游戲過程的安全性,排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游戲活動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在實現寓教于樂的基礎上,為幼兒的安全提供全面保障。
游戲作為廣受幼兒歡迎的一種學習方式,得到了教師的廣泛運用。《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要求,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實現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了發揮游戲的重要價值與作用,教師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要保證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興趣與熱情,提高幼兒的課堂參與度,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寓教于樂的最終目標。
游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將游戲融入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知識,實現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應當確保設計的游戲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使游戲具有一定的知識性,以拓寬幼兒的視野,確保幼兒身心能得到鍛煉。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釋放幼兒的心靈,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實踐經驗,從而提高幼兒園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幼兒園游戲的關鍵是通過游戲的形式開展課程教學,調動幼兒的學習動機,完成教師的教學內容,確保幼兒認知層面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幼兒游戲教育化。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地開發游戲環節,明確游戲的不同類型與作用,進而發揮其相應的價值。
體育游戲作為幼兒游戲中比較常見的類型,對幼兒身體素質以及智力發展有著一定的影響。在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設計游戲形式,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與熱情。例如,在體育游戲“大網撈魚”中,教師可以飾演魚伯伯,而幼兒則飾演小魚兒,開展“魚伯伯撈魚”的活動。在玩了一段時間后,部分幼兒提出想要分小組,這時教師可以轉變游戲方式,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對應的小組,由幼兒自己商議誰來做“魚伯伯”。這樣的游戲活動能促使幼兒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提升幼兒課堂的參與度,豐富幼兒的學習感受與體會。
區角游戲是幼兒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區角游戲實現對幼兒的綜合培養,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在大班區角活動中,幼兒在指定的區角玩游戲,這時美術區的幼兒發生了突發事件,一名幼兒想要玩橡皮泥,但是發現沒有橡皮泥了,于是焦急地哭了起來。其實其他幼兒就有多余的橡皮泥,但是這名幼兒沒有張口去借,只是焦急地哭。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探索解決問題的措施,培養其他幼兒熱心助人的品質。教師在構建區角游戲環境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幼兒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區角游戲的種類、規則以及材料的準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提高幼兒對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角色扮演游戲能使幼兒融入具體情境,比較符合幼兒形象思維階段特點。例如,在大班角色扮演游戲中,教師可以選擇一名幼兒扮演醫生,其他幼兒扮演病人,但是扮演醫生的幼兒等了許久沒有等到病人,情緒不高。另外,在燒烤店中,有許多扮演顧客的幼兒,這時教師可以到燒烤店扮演顧客,隨后扮演吃壞肚子的病人,讓幼兒帶自己到附近的醫院去看病,吸引更多的幼兒參與醫院的情境游戲。在整個角色扮演過程中,教師需要仔細觀察,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隨后作為參與者介入,給予幼兒正確的指導與幫助,化解幼兒在游戲中存在的消極情緒,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選擇直接介入,傳授幼兒一些游戲經驗,幫助幼兒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生活常識啟蒙教育作為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在生活啟蒙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若無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與熱情,則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需要將生活常識與游戲結合,促使幼兒在游戲中不斷實踐,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生活常識教育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與技能指導。為促使幼兒掌握生活常識,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板塊,在幼兒現有的認知基礎上,構建與生活有關的游戲。例如,教師設計“你畫我猜”小游戲,選擇對應的主題,包括食物、身體以及器官等多個方面,鼓勵幼兒上臺輪流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隨后將相關主題畫在黑板上,讓臺下的幼兒一起猜一猜。如有的幼兒畫出了走路與跳躍的人體動作圖形,教師則可以引出與體育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確保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下掌握知識點。教師還可以設計“紅燈停,綠燈行”游戲,邀請三名幼兒并排蹲下,讓他們分別戴上紅、黃、綠色的帽子。在游戲中,當教師發出指令“綠燈”,綠帽子幼兒要站起來,其他幼兒快速地往前走;當教師發出指令“紅燈”或“黃燈”,則頭戴相應顏色帽子的幼兒站起來,其他幼兒原地不動。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理解交通安全知識,使幼兒樹立安全意識。教師通過游戲的方式將生活常識展示出來,可以讓幼兒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樂趣,幫助幼兒積累更多的生活常識,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環境育人是幼兒園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理念。教師在游戲開發與實施的過程中要為幼兒構建趣味性的游戲環境,滿足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幼兒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提高對游戲的參與興趣與熱情。教師要充分考慮班級內幼兒的想法,將幼兒的興趣作為主要的著手點,構建趣味游戲環境,為后續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創設教學環境時,教師通過分析幼兒的喜好,發現大部分幼兒對漫畫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隨后深入了解幼兒喜歡的動畫片內容,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選擇對應的人物形象,并且通過裝飾貼紙或者佩戴頭飾的方式,豐富幼兒的游戲素材,吸引幼兒參與游戲環境創設。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故事我來編”游戲活動,讓幼兒選擇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卡通動畫,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分析卡通人物之間發生的故事。在此過程中,幼兒的多方位能力得到啟發,從而增強了游戲化教學的實效性。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競賽的方式,促使幼兒之間良性競爭。幼兒在好勝心的促使下會不斷提升自我,同時對游戲活動會更加充滿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融合游戲教育與幼兒教育,尊重幼兒的游戲方式,給予幼兒一定的信任與支持,使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實現自主游戲。
在游戲比賽中,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身體素質與教學要求,開展適宜的游戲比賽活動。比如,可以開展編花籃的游戲。該游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并且操作也比較簡單,可以鍛煉幼兒的單腿站立與單腳跳躍能力。幼兒四人一組,在搭好腿后進行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還可以唱編花籃的兒歌,沒有搭住腿的幼兒會被淘汰,堅持到最后的幼兒取得游戲的勝利。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兩人三足”游戲,考驗幼兒之間的默契程度,最先到達終點的小組獲勝。在此過程中,幼兒將會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與團隊合作意識,為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