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凌潔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教育領域的發展,成了國家和國家之間、經濟體和經濟體之間競爭的隱性因素。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領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表現,也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舉措。班級集體是班級文化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主要場所。在班集體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會受到教師、同學的影響,繼而形成優良的品質、情感和人格。
班級文化的重要性
在現代企業發展中,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所在,它能夠為企業的競爭、生產、發展提供大量無形的財富,從而促使企業在自身領域中長盛不衰。在學校當中,班級文化具有異曲同工的作用,班級文化可以是學生學習厭倦時的動力所在,可以是學生戰勝困難、挫折的勇氣,也可以是學生完善自我、樹立遠大理想的支點。在五育并舉、素質教育的今天,班級文化必然會成為學生進步、教育改革的動力源泉。所以,教師必須要注重班級文化的建構。
信息化背景下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現狀
首先是文化建設一般。文化建設是班級的重要構成之一,不同年級的班級文化的形式、內容也不相同。在小學階段,由于受到自身視野、思維的限制,小學生在構建班級文化的過程中,很難將班級文化構思得出彩,這就需要班主任的協助和引導,幫助學生建設和豐富文化形式。不過,在實際教學中,班主任既需要忙于教學,又需要忙于班級事務,通常情況下都是交由學生自身創設班級文化,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情況一般現象的出現。
然后是文化缺失主題。班級文化,能夠進一步提高班級凝聚力、戰斗力,幫助學生養成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的美好品質。小學生天性活潑、思維靈活,他們在建設班級文化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自身能力的缺失,會去借鑒其他年級、班級的做法,從而用于豐富自己的班級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以期從眾多班級文化中脫穎而出。不過,借鑒內容數量的增加也會讓本班文化在建設過程中失去自身的主題,東拼西湊的班級文化,并不能發揮出班級文化的作用。
其次是信息滲透較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可以大大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學生的視覺、聽覺,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知識的核心和技巧。不過,班主任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時候,常常無法有效發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是班主任需要借助信息技術完成課程內容的教授,無法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文化課件的制作,第二點是班主任在使用信息技術和班級文化建設方面的缺乏經驗,無法合理、深入地將二者有效融合,只能做到簡單使用。
信息化背景下小學班級文化榜樣樹立的路徑
利用校園平臺,分享班級文化。在步入信息化教學時代后,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建設屬于學校自己的網絡云平臺。網絡云平臺的建立,很大程度方便了教師教學工作,豐富了學校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手段,這些基礎條件的完善,給班級文化建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建設班級文化的時候,班主任可以結合網絡云平臺的內容眾多、便于展示的特點,將班級文化“搬入”網絡云平臺中,借助網絡云平臺的播放、特效等功能,讓學生以“第三人物視角”去欣賞、討論一下本班班級文化。
班主任在網絡云平臺中可以將班級文化分為多個版塊,如“班會版塊”“校外游玩”“班級文化比賽”等等,借助這些模塊,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班級文化,并不是用嘴說一說,而是真實存在自己的周圍當中,每個人都是班級文化的踐行者,引導學生結合班級文化,不斷地去強化自身素養,約束自身行為,爭取給班級增添更多的榮譽,樹立良好的自我和班級形象。在利用網絡云平臺分享完班級文化后,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分成四人為單位的討論小組,說一說當下班級文化有哪些優缺點,并思考未來班級文化建設的方向和角度。網絡云平臺和班級文化的結合,可以讓班級文化變得更加具體、形象,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感受和踐行班級文化。
借助微課視頻,培養學生習慣。微課,是現代化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借助微課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準確掌握課程的重難點,提高學生碎片時間的利用效率,延長學生課堂學習時間。微課視頻具有時間短、內容多樣的特點,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能夠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班級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改善自身的不良習慣,養成正確的素養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不過,傳統班級文化對學生影響并不大,如文化板報、文化作文等。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班主任可以制作一些有助于學生習慣養成的視頻,讓學生根據視頻中的卡通人物去判斷行為習慣的正確性,切實提高學生品質、習慣正面性。
依托信息技術,樹立文化榜樣。小學班級文化的建設相對簡單,但是,想要發揮班級文化的作用和效果就比較困難。文化的概念、內容相對抽象,這一點和小學生的思維、認識和理解存在很大的差異性,而想要徹底將學生和班級文化融為一體,則需要一個具體的行為或是榜樣,這樣便可以讓其他學生認識到這就是“文化”,從而“帶領”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班級文化的建設和踐行中來。在信息化背景下,依托信息技術設備,可以以電子屏、滾動屏的方式,播放一些優秀學生的事跡,鼓勵學生更多地向他們學習,充分發揮榜樣的帶頭作用,提升班級文化的氛圍和效果。
“助人為樂”是小學生的基本品質,在助人為樂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幫助人的快樂,體會到自我的價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增加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友善元素。班主任在協助學生建設“團結、互助”主題的班級文化時,可以搜集和整理一些本校、社會中樂于助人的案例,將案例整理成簡單的故事內容,在本班的滾動屏上進行循環播放,從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榜樣。當助人為樂有了榜樣以后,學生便可以將助人為樂這種優秀的品質吸收,內化成為自己的品質。
信息技術的應用,標志著學校教育水平、能力的提升。信息技術具有便利、直接、長期的特點,對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可以起到促進作用,而對小學生而言,更是可以起到影響一生的作用。信息技術設備在文化建設中,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不同的人、事物和情感,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專家點評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趨勢。班級文化是集體凝聚力的重要體現,但班級文化也需要得到學生認可才能發揮他的效用。本文作者巧妙地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班級文化的打造上,讓學生多角度地接受到班級文化的感染,從而將文化內化到自己的行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