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濤 劉玲
[摘要] 企業進行全球化布局與運營,既有利益,又有風險。數字企業承載著數字經濟的新業態新模式,出海的利益大,風險也大。當前,北京數字經濟仍處于“走出去”的初級階段,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非市場環境,集中在政治、法律等宏觀層面。針對企業面臨的非市場風險,加快構建全面的海外投資保護網絡,為數字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關鍵詞] 數字經濟;? 對外投資合作;? 企業安全;? 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 F492?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2)03-0067-03
推進數字經濟對外投資合作,積極融入數字經濟全球產業鏈,是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對外投資合作有風險,筑牢安全屏障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向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致賀信時指出要“構建數字合作格局,筑牢數字安全屏障”。12021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2北京推進數字經濟對外投資合作必須把安全風險防范擺在突出位置。
北京是數字經濟對外合作“領頭羊”
《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顯示,中國數字產業競爭力位居全球第一,數字經濟競爭力排第三位。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在全球占比為16.6%,總規模穩居世界第二,占我國GDP比重為38.6%。北京是中國數字經濟的“領頭羊”。2020年,北京數字經濟總量達到1.44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40%,3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和增速均位列全國第一。在全球主要城市數字經濟競爭力的整體排名中,北京排名第八。
當前,北京數字企業的全球化已由嘗試性的海外淘金轉變成集體性出海。從去向看,北京數字企業進入的國家和地區有印度、東南亞地區、俄羅斯、拉美、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但主要集中在我國周邊,如東南亞、南亞。從營業收入看,北京數字經濟的海外業務總體尚處于拓展期,海外營業收入在總體收入中的占比較小。除少數公司外,大多數公司沒有披露海外營業收入或者將其并入其他收入。小米2020年海外市場收入1224億元,占總收入的49.8%。阿里2020年的海外市場收入330.17億元,占總收入的7%。相比而言,美國領先數字企業的營業收入有一半來自海外。
北京數字經濟“走出去”的現狀與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目標存在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北京加快推動數字經濟對外投資合作,有利于實現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傳統經濟與數字經濟相融合,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有利于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北京,贏得未來發展新空間;有利于北京數字企業參與全球產業鏈重塑,鞏固和創造北京在數字經濟領域的發展優勢,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數字企業“走出去”安全風險加劇
數字企業承載著數字經濟的新業態新模式,“走出去”的利益大,風險也大,而且風險是多方面的。中國的數字產業競爭力全球排名第一,北京數字經濟“走出去”的風險主要集中在政治、法律等宏觀層面。1
大國競爭背景下,西方國家對北京領先數字企業進行制裁的政治風險。美國將我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將數字經濟視為施壓的優先領域。2被美國列入投資黑名單的59家中國企業中有25家注冊地在北京。美國等拉攏盟友構建“民主供應鏈聯盟”,在產業鏈上游對中國實施卡脖子,對部分企業經營造成較大沖擊。全球范圍芯片的短缺,除了天災導致供應緊張、產業升級帶來需求上漲的原因之外,還受到許多突發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美國等對我國企業的制裁。芯片短缺進而導致價格上漲。2021年8月,全球有40多家上游半導體廠商宣布漲價,各類芯片上漲幅度是之前的5—20倍左右。3
西方國家基于數字安全和隱私保護,對北京數字企業進行“長臂管轄”的數據安全風險。在互聯網時代,各國日益重視內容安全和數據隱私的保護。美國的《澄清海外合法使用數據法》和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都規定了“長臂管轄”原則。我國的TikTok(抖音國際版)在多個國家被調查和罰款。2020年6月以來,印度以“國家安全”為由陸續封禁了150多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序,對我國出海數字企業造成很大損失。4
西方國家對北京大型數字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的政策監管風險。一場史無前例的科技反壟斷熱潮正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均強化對數字經濟領域的反壟斷監管。2020年5月,美國眾議院提出五項立法草案強化反壟斷執法。同年10月,歐盟公布《數字服務法案》和《數字市場法案》。隨著海外版圖的擴大,北京數字企業可能會面臨西方更多的監管壓力。
美歐稅制改革對北京數字企業出海所產生的稅收風險。我國海外上市數字企業多設立“協議控制”架構,節稅是其重要考量。美國正在推廣的15%全球最低稅制改革是應對我國競爭壓力、系統性地重塑世界產業結構的又一舉措。歐盟正在醞釀的數字稅,要求科技巨頭在銷售商品或服務的國家納稅。這些舉措都將對北京數字企業“走出去”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的“數據殖民”政策對北京數字企業出海所產生的數據安全風險。美國利用技術優勢對全球互聯網進行監控,是名副其實的“黑客帝國”。我國新頒布的《數據安全法》規定,任何企業只要涉及重要數據,其數據出境均需嚴格遵循合規義務。北京數字企業在對外投資合作中要重視出境數據安全合規。
筑牢防范數字經濟風險的安全屏障
由于上述非市場風險具有外生性特征,單個企業缺乏應對風險的有效手段,需要政府統籌協調和整體設計,構建起全面、系統、有效的海外投資保護網絡,為數字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商務部、中央網信辦、工信部聯合印發《數字經濟對外投資合作工作指引》,明確要求做好數字經濟走出去風險防范,采取必要措施,做好應對準備。
完善安全頂層設計,統籌數字經濟發展與安全。2021年8月,北京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實施方案》,提出了數字經濟發展目標。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應就數字經濟發展的安全問題作出部署。數字經濟體系已經從最初的“兩化”框架擴展到現在的“四化”框架。相應地,數字經濟安全就是“四化”安全,即數字產業化安全、產業數字化安全、數字化治理安全和數據價值化安全。數字經濟安全涉及領域廣泛、影響深遠,非單一部門可以應對。應視情況設立專門機構,負責數字經濟安全防范,建立健全各個層面的協調機制,形成有力的組織保障。
出臺北京市數字經濟安全條例,構建數字經濟法律保護體系。目前,美國拉攏盟友對中國的打壓已經超越了貿易、技術層面,走向立法、執法等法律層面的對抗。我國先后出臺《網絡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數據安全法》《反外國制裁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一系列與數字經濟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要求北京貫徹落實這些上位法,從法律層面為數字經濟對外投資合作做好保駕護航。當前,北京數字經濟方面的立法,在考慮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需統籌考慮維護數字經濟安全,把北京市數字經濟安全條例納入立法規劃,界定數字經濟安全的概念和內涵,明確維護數字經濟安全的主體及職責,就破壞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實施平臺壟斷等方面行為作出懲罰性規定。
加強數字貿易管理制度建設,做好對外投資合作風險評估和預警。數據跨境流動政策越來越受到地緣政治、國家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復雜因素的影響。為了推動“兩區”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北京目前正在進行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應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總結和制度規范,盡快構建起符合我國國情的數字貿易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數據跨境流動風險評估和預警制度,形成較為系統的數字經濟治理的北京方案。
強化安全能力建設,鞏固數字經濟安全防線。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對北京出海數字企業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的合規管理。按照《數據安全法》的基本要求,加強北京數字企業跨境數據安全性的審查。要求北京數字企業建立風險內控機制,強化安全風險管理。搭建對外投資公共服務平臺,聚集政府部門以及法律、金融、會計、保險等社會專業服務機構為北京數字企業提供服務,保障企業海外投資利益。
深化國際數字安全治理,加強數字經濟安全對話與協商。主動參與國際數據跨境流動制度的協商與議定,通過簽訂雙邊投資條約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公約保障北京數字企業利益。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重點城市之間的對話合作,就知識產權制度一體化過程中的政策風險、法律障礙等問題共同協商,提高政治互信。增強與有關國家地方政府、商會協會等非官方組織的聯系與合作,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規則與標準制定。
(本文是北京文化產業與出版傳媒研究基地項目“北京網絡文化產業安全問題研究”〈項目編號:JD202000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商務部,中央網信辦,工信部.數字經濟對外投資合作工作指引[EB/OL].http://images.mofcom.gov.cn/hzs/202107/20210723142119100.pdf.2021-07-23/2021-09-17.
[2]王振,惠志斌.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20)[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高海濤,北京印刷學院原副教授;劉玲,北京印刷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 張蕾磊
1? ? 《習近平向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致賀信》,《人民日報》2021年9月27日,第1版。
2? ? 《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 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人民日報》2021年10月20日,第1版。
3? ? 陳旭、郭宇靖、李春宇:《北京發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藍圖”》,《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年8月6日,第8版。
1? ? 王俊:《三部門發文指引數字經濟“走出去”,防范出海風險被重點強調》,《21世紀經濟報道》2021年7月26日,第2版。
2? ? 吳心伯:《論中美戰略競爭》,《世界經濟與政治》2020年第5期,第103頁。
3? ? 馬曉雨:《全球芯荒》,《創新世界周刊》2021年第8期,第33頁。
4? ? 胡博峰、張婷鴿、魏輝:《聲稱“損害國家安全” 借機發展本國“仿品” 印度要永久封禁59款中國APP》,《環球時報》2021年1月27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