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俊
摘要:為促進高臺縣蔬菜生產快速有序地可持續發展,分析了高臺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潛力。提出了高臺縣蔬菜產業發展對策:注重龍頭企業引進;抓好標準化基地建設;延長蔬菜產業鏈條;加強流通體系建設;培育提升農業品牌;完善技術服務體系;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立蔬菜生產保險機制等。
關鍵詞:高臺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S63-33?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22)02-0006-04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2.002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Vegetable Industry in
Gaotai County
YANG Wanjun
(Cash Crop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Gaotai County, Gaotai Gansu 7343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ly and orderly sustainably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Gaotai county, the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vegetable industry in Gaotai county wer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Gaotai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leading enterprises; pay attention to standardization base construction; extend vegetable industry chai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tion system; cultivate and enhance agricultural brand; perfect technical service system; promote th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 resources; establish vegetable production insurance mechanism and so on.
Key words:Gaotai county;Vegetable industry;Development statu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蔬菜產業是張掖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1 - 2? ],全市各類蔬菜播種面積約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20%左右。進入21世紀以來,張掖市充分挖掘和發揮自然條件優越、市場前景廣闊、運銷網絡健全、生產技術先進等有利因素,搶抓“一帶一路”機遇,蔬菜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種植基地面積穩步擴大,標準化程度逐步提高,市場體系逐步健全[3 - 8 ]。蔬菜產業作為高臺縣六大主導產業之一[9 ],近年來得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蔬菜產業,把高臺縣打造成為全省冬春淡季蔬菜生產供應中心、河西高原夏菜核心生產基地和有機綠色蔬菜生產示范基地,高臺縣以“紅色大道”為軸線,建成了總面積為0.12萬hm2的綠色蔬菜產業園區[9 ]。為了促進高臺縣蔬菜生產快速有序地可持續發展,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們對高臺縣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和主要存在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提出了高臺縣蔬菜產業發展對策。
1? ?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高臺縣立足自身優勢,以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大力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通過建基地、樹樣板,補短板、強弱項,全縣蔬菜規模穩步擴張、效益明顯提升,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2021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546萬hm2,總產量79.62萬t,總產值9.35億元,種植的蔬菜涵蓋23個系列、85個品種之多,產品主要銷往浙江、廣東、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
1.1? ?產業布局不斷優化
立足區位優勢和自然稟賦,持續推動蔬菜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以巷道、南華、合黎等城郊鎮為主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1 340 hm2;以巷道、南華、宣化為主的高原夏菜基地6 000 hm2;以合黎、黑泉、駱駝城為主的加工蔬菜基地3 350 hm2。形成了設施蔬菜、高原夏菜、加工蔬菜多元化發展的格局。
1.2? ?新型經營主體作用凸顯
堅持把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作為推動蔬菜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形成輻射帶動能力較強、與農戶聯結關系緊密的“中化番茄”“金康脫水”“仰光辣椒”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5家,累計培育蔬菜專業合作社125家、家庭農場48家,在服務種植、促進產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3? ?蔬菜品牌品質不斷攀升
近年來,高臺縣堅持以品牌拉動市場,培育出“高臺黑番茄”區域公用品牌1個,“大漠紫光”“新綠達”等企業商標品牌3個,創建省級以上著名商標8個。全縣累計認證“高臺辣椒干”“高臺黑番茄”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有機農產品1個、綠色食品38個、無公害農產品9個,推動了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
1.4? ?農業綠色發展步伐加快
注重科技創新,探索綠色發展的新模式,推廣供港蔬菜高質高效栽培、水肥一體化智能控制、穴盤基質育苗、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等10項新技術,蔬菜綠色標準化種植水平不斷提高。持續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引導農戶采用過腹還田、直接還田、高溫堆漚肥、沼氣發酵等技術,實現尾菜資源化利用,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70%。
1.5? ?銷售渠道逐步擴展
近年來,高臺縣建成蔬菜批發及零售交易市場11個,扶持蔬菜企業建成恒溫保鮮庫26座,總庫容31.64萬m3。先后在新疆、廣東、浙江等地建立穩定的蔬菜銷售關系,蔬菜年調出量25萬t以上,促進了鮮活蔬菜流通。積極引進供港直銷龍頭企業,使“高字號”蔬菜贏得了粵港澳大灣區消費者良好口碑。
2? ?蔬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基地規模較小
全縣蔬菜規模化生產的基地比例不高,單一蔬菜品種連片規模化種植的村不多。重點鎮雖然蔬菜種植面積大,但蔬菜生產以戶為主,缺乏規?;N植意識,生產規模小,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
2.2? ?產業化程度不高
高臺縣蔬菜生產經營仍處于粗放式階段,內涵式、集約式生產方式推廣覆蓋面較低。蔬菜經營主體大部分都是自產自銷,以蔬菜外銷和深加工為主的骨干企業少,未經加工包裝分級的產品占銷售產品的絕大部分,產品附加值低,制約了產業的快速升級。
2.3? ?流通體系不完善
高臺縣鮮菜運銷和冷鏈物流龍頭企業數量少,冷藏設施設備少,特別是田間地頭的冷庫以及蔬菜保鮮長途運輸冷柜車保有量極少,阻礙了蔬菜跨區域快速流通。產地集散市場數量少,造成蔬菜季節性過剩。產品推介力度不大,產品營銷、中介信息服務跟不上,導致蔬菜產品在市場和消費者中的認可度、公信力不高。
2.4? ?監管體系不完善
目前,高臺縣蔬菜安全監管主要以抽檢為主,不能完全做到生產過程可控制、質量可追溯。農業標準宣傳推廣不夠,部分種植基地標準化監控不完善,高效低殘留的生物農藥,綠色、有機栽培技術普及推廣覆蓋面窄,制約了蔬菜產業綠色化、標準化發展。
3? ?蔬菜產業發展潛力
3.1? ?地理和氣候資源潛力
高臺縣空氣干燥、晝夜溫差大、天然隔離條件好、有效積溫高,加上可輪茬耕作空間大,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輕,種植的蔬菜以產量高、品質好、潔凈著稱,是發展綠色蔬菜的理想之地。
在城郊設施蔬菜發展的基礎上,蔬菜產業可向冷涼灌區、戈壁非耕地發展,通過提高蔬菜復種指數、基質栽培等方式,擴大蔬菜生產范圍和規模。
3.2? ?技術層面
高臺縣已建立比較成熟的蔬菜生產技術體系,形成了不同品種搭配、不同茬口組合的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并制(修)訂了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為蔬菜生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3? ?市場潛力
高臺縣招商建成供港蔬菜基地,形成產銷一體的產業鏈條,向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供應優質蔬菜,消費者廣泛認可。同時高臺縣依托高臺景隆農產品批發市場向全國10多個省份銷售各類蔬菜,全力推動了高臺縣優質蔬菜向外銷售。
4? ?蔬菜產業發展對策
4.1? ?注重龍頭企業引進
把引進龍頭企業作為蔬菜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和環境服務體系,發展壯大一批種植、加工、銷售的龍頭企業。同時培育壯大合作社,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揮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市場營銷等方面優勢和合作社帶農戶效果好的作用,推進蔬菜種植由分散化向規?;D變、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提升、由產銷脫節向產加銷一體化推進。
4.2? ?抓好標準化基地建設
堅持把新品種引進、新裝備集成和新技術推廣與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有機結合起來,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提升規模化水平。強化標準制定和執行力度,健全蔬菜質量監管、監測檢驗、質量追溯體系,加強“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建設,創建集中連片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
4.3? ?延長蔬菜產業鏈條
以現有的蔬菜加工企業為重點,改造生產線,提升加工能力,發展蔬菜脫水、凈菜加工、醬腌制品等。引進一批技術新、帶動強、品牌大的加工銷售企業,開發新產品,補齊短板弱項。鼓勵和支持龍頭加工、銷售企業探索嘗試股份合作、訂單生產、服務協作等模式,加強與種植戶、家庭農場的合作,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緊密銜接。
4.4? ?加強流通體系建設
建立市場信息化交易平臺,構建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鼓勵經營主體,利用“互聯網+農產品”打造網絡品牌。依托粵港澳蔬菜公司積極向外拓展銷售渠道,建立產銷直掛、連鎖經營、配送中心等流通窗口,擴大市場空間。加快蔬菜包裝配送、冷鏈運輸、倉儲貯存等設施建設,提升集散分銷能力。從品牌培育、市場定位、營銷推廣等方面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品牌宣傳和推介活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4.5? ?培育提升農業品牌
加大“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力度,引導經營主體積極申報地理標志產品、馳名商標、知名品牌農產品和“甘味”農產品。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強化標準執行力度,實現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有標可依。加強蔬菜生產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測,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現農產品追溯管理。
4.6? ?完善技術服務體系
加強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關系,培育一批高產、優質新品種,研發一批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新技術,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促進蔬菜產業全面提質增效。鼓勵科研人員、縣鎮技術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從事技術推廣服務,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訓計劃,培育一批與蔬菜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農民。
4.7? ?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堅持從源頭防控入手,緊抓生產和處理利用等環節,實現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以高標準地膜應用、機械化撿拾、專業化回收、資源化利用為主攻方向,完善扶持政策,創新回收機制,健全回收網絡,提升廢舊農膜資源化利用水平。加大尾菜處理利用技術研發引進力度,探索構建“畜 — 沼 — 菜”“菜 — 沼 — 田”的現代農業循環模式。
4.8? ?建立蔬菜生產保險機制
加大蔬菜保險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完善蔬菜保險政策,建立防范和化解生產期間自然風險的長效兜底保障機制,激發保險機構活力,有效分散農戶種植風險,調動蔬菜種植戶參保積極性,為進一步推動蔬菜產業穩步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文德,張文斌,張? ?榮,等.? 張掖市高原夏菜產業現狀與發展建議[J].? 甘肅農業科技,2014(7):47-49.
[2] 賀泉興,張東昱.? 張掖市瓜菜產業現狀與發展途徑[J].? 甘肅農業科技,2007(2):28-30.
[3] 王志偉.? 淺談張掖市蔬菜產業發展技術瓶頸及重點推廣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9(12):77-79.
[4] 王曉巍,張玉鑫,馬彥霞,等.? 甘肅省蔬菜產業現狀及推進發展對策[J]. 甘肅農業科技,2017(7):67-71.
[5] 劉潤萍,馬麗榮.? 蘭州市高原夏菜發展現狀及建議[J].? 農業科技通訊,2010(12):34-38.
[6] 馮毓琴,李國鋒,李? ?梅.? ?蘭州高原夏菜產業現狀與發展思路[J].? 中國蔬菜,2009(11):9-12.
[7] 贠文俊.? 蘭州市發展高原夏菜產業的優勢與做法[J].? 甘肅農業科技,2012(4):36-39.
[8] 楊? ? 森,張建農,劉? ? 凱,等.? 蘭州市高原夏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 甘肅農業科技,2012(3):41-43.
[9] 馬彥霞,張俊峰,張玉鑫,等.? 高臺縣甘藍及娃娃菜引種試驗初報[J].? 甘肅農業科技,2017(7):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