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軍
(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 廣東 廣州 51028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今國家所倡導的主流的、正確的價值觀,是我國每個公民應該有的價值追求。廣大青年學生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就必須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倡導良好社會風氣,始終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生活習慣,努力使自己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用24字簡短概括了基本內容,隨后中共中央辦公廳也頒布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以下簡稱新課標)通過課程任務、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方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思政課堂提出了更加明確和具體的要求。如課程任務指出引導學生“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在課程目標中,新課標提出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學習,培育學生具有政治認同素養的學生,“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此可見中職思政課是中職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在中職思政課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思政教師工作的必然要求。
下面,我將從解讀新課標、整合落實點、創新方法和評價體系四方面提出中職思政課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施策略,以此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促進其落到實處。
根據新課程標準,課程教學任務指出引導學生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課程目標指出,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學習,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課標核心素養中提出要培養學生“熱愛偉大祖國,自覺弘揚和踐行愛國主義精神,樹立遠大理想、遠大抱負,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這就與“愛國”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
新課標指出中職思想政治課程必修課《哲學與人生》引導學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成長鑒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本課第四單元第4課第二框內容是“了解價值觀對人們行為具有導向作用,理解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思考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生活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
由此可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的理論成果,本身就是中職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其宗旨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內化價值觀念,并外化于表現為自身良好的道德行為。中職思政教師應該站在核心價值觀的高度認真學習新課標的目標要求和內容標準,在備課時,結合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開展教學。
2.1 整理中職思政課舊教材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體的內容。2020年實行新課標,目前新教材還沒出來。依據現使用的舊教材,思政課教材有兩個地方出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完整內容,第一是在《經濟政治與社會(第4版)》第五單元第十三課第二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第3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是在《職業道德與法律(修訂版)》的引言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基本內容完整地寫進中職思政課教材中,是中職思政課的教學內容。
在《哲學與人生(修巧版)》第四單元第十二課“實現理想要敢于擔當”中出現了“社會資本主義發展核心企業價值觀”的字眼,其所在的句子為“我們對于中職生要承擔起中國社會經濟責任……能自覺踐行我國社會現實主義國家核心文化價值觀”。
2.2 整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價值取向與新課標的結合點。在全面掌握教材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細分,研討具體價值觀與教材的結合點。由于目前還沒使用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師可以通過新課標對中職思政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價值取向的結合點進行分析。接下來以新課標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中職思政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價值取向的結合點進行分析。(如表格所示)

所屬層面具體價值取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結合點國家層面富強1.1 了解黨帶領全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歷程,理解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1.2 認識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闡述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意義。2.2 懂得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的道理,了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主要舉措。3.1 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5.1 了解國家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認識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意義。民主3.2 了解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理解我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3.3 理解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懂得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明確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的意義和方式。文明4.2 正確看待傳統文化,領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3 列舉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式,明確建設美麗中國的基本要求,理解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和諧2.3 了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理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明白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性。社會層面自由2.2 懂得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的道理,了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主要舉措。法治3.2 了解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理解我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個人層面愛國5.2 理解打造共建 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和有效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和基本要求,明確有序參與社會治理、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方法。6.1 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領會新時代給個人成才提供的廣闊舞臺和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當然,這種分類是比較簡單直接的,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采用的教學案例、課堂活動等也可以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在《哲學與人生》教學中講解關于發展的觀點,列舉人民網關于建黨一百周年的相關視頻資料,教育學生理解中國的發展之路,建黨歷程,落實“愛國”“民主”社會主義價值觀內容。講解“實現理想離不開責任擔當”知識點時,通過案例引導中職生承擔起社會責任,必修加強自身修養,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落實“愛國”“法治”“誠信”社會主義價值觀內容。
3.1 運用議題教學法,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對價值觀的接受過程是“理論認知——接受內化——實踐強化”。開展議題式教學,是新課標要求。教師為實現思政學科教學目標,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通過開放性的議題引導學生收集、整理、加工、思辨、探究、討論資料,并在這一過程中提升參與能力、實踐能力等,從而實現價值引領、知識構建。下面列舉運用議題教學法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例子:
3.1.1 課題的選擇:市公開課《我國社會保障“安全網”》,是新課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程第5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第一框“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內容。
3.1.2 簡要實施過程:采用議題式教學,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圍繞“社會保障保你我”為教學議題,設置社會保障為你我做了什么?社會保障為什么要為你我?你我如何依法享有社會保障?三個問題,層層推進,創設問題情景,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全面客觀地了解我國社會保障狀況并日益完善,增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認同感。體現政治認同核心素養,體現“富強”“愛國”“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1.3 教學成效:本課與黨史教育、紅色教育、勞動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注重課堂生成,加強對社會保障體系的認同感,感受黨領導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決心,愈加擁護黨的領導,勤勉學習,開拓進取,不斷奮斗,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愛國”“法治”落到實處。
3.2 設計豐富多彩課堂活動,創新教學手段,有效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觀察、訪談、問卷調查等了解學生情況,我們發現學生不喜歡傳統的課堂講授,更愿意通過豐富的事例和親身的實踐去感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著“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根據個人特點和學生特色,我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課堂探究等活動,組織了不同的活動滲透社會主核心價值觀,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也明顯提升。
例如:我烹飪班召開了一堂校級公開課《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在本課中,我設計“我勞動,我收獲”“我勞動,我能行”“我勞動,我幸福”三個活動,學生小組分享、合作探究、展示技能,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活動十分豐富,學生參與其中,積極性高。學生學會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勞動者,提升廚師的責任感,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養,通過辛勤勞動,努力、拼搏。教學中還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落實了“敬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本課教學效果明顯,受到師生一致好評。
例如:我在市公開課《我國社會保障“安全網”》中,我自制社會保障安全網道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知道社會保障概念,了解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社會保障,從而引出“社會保障保你我”議題,落實了“富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再例如:在接受廣州市教育教研院教學視導,主講《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公開課中,設計的活動有“黨史故事我來講”——“小罐子大智慧”——“小組完成超星學習通學習任務書”,創設生活化的案例情景,加入實驗演示活動,開展活動型課堂,教學效果好。結合黨史知識,探尋遼沈戰役里的紅色記憶,學習黨史,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更加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落實了“富強、愛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3.3 課堂上通過信息化技術,拓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信息化技術能讓思政課堂生動的展示教學內容,化抽象為直觀,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強國、人民網等平臺上有大量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頻、圖片,這些都可以成為思政課堂上的素材。
再例如,中職思政課可與希沃、超星學習通信息化技術的深度融合。在公開課《我國的社會保障安全網》中,我利用超星學習通,課前發布前置作業,課中學生小組活動探究,展示學習成果,課后完成作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與學的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求知欲強。信息化手段可較快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顯而易見。
我們在教學中注重于生活元素,多引入生活事件,在課堂教學中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生提高辨別是非能力,培養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精神。特別是在法治教育方面,我們利用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活動,培養學生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并且在實踐中踐行。
而從學生的政治小論文來看,很多學生從身邊案例出發,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看對周圍的人和物,寫出了真情實感,得出了正確的認識。在交流互動中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中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體驗中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職思政課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生在接受了一段時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后,知、信和行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那些顯著的行為變化容易被我們觀察到,也較為容易評估,但與之相對的較為隱蔽的能力、價值觀的變化則評估起來十分困難。根據新課標,為了評價更科學和全面,我們必須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效果進行評估。
4.1 堅持以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為評級標準。根據新課標,學生在思政課中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后,學業質量分2個水平,水平1是學生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涵,了解其意義。水平2是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會其意義,能以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正確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具體的情境,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推斷其核心素養及其水平。
4.2 多元主體評價。基于核心素養的評價,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要發揮學生、教師、學校、家長等不同主體作用,從不同角度進行評價。在課堂上,除了學生自我評價,小組內成員的評價也十分重要,小組成員互相觀察,通過他人的目光重新審視自我,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可以達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再一次內化。最后,教師的評價對象不僅有學生,還有對自我的評價,教師需要常自我修正,找出教學中還需改進的地方,以更好地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3 構建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我們學校每學期的期末測試,測試題目都含有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考查。日常我們會收集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中形成的各種材料,如小論文、演講稿、手抄報等,建立檔案,記錄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全面科學地衡量學習效果。
中職思想政治課新課標已經頒發,通過課程任務、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方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思政課堂提出了更加明確和具體的要求。下一年實行新教材,針對新變化的內容,如何與時俱進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學生學科素養,是我們面臨的新命題。其次,在課程思政大環境下,深化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效應,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中職專業課程之中,也是我們要加深研究的。
接下來,我將認真研讀《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鉆研新課標,若新教材到位,認真學習新教材,開展議題式教學,通過生動的教學改革實踐,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造更為豐富的經驗。
總之,中職思政課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使其在學生身上得到真正落實,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絕非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的人去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和修整實施策略,要更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效果,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學生心中,引導學生在日常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