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彩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河南鄭州 450008)
大數據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統金融會計處理方式、手段提出了新挑戰。伴隨著大數據信息技術的發展,金融會計信息處理隨之發生相應的改變,一些金融會計信息數據可以不通過傳統的金融會計信息處理流程獲得,由此導致金融會計信息處理模式將會打破原有的格局,實現模式的創新。大數據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新的金融會計信息處理模式將實現信息的集中存儲管理,在這種模式運行下,只要經過一定的授權,金融信息使用者可隨時獲得所需要的相關信息,金融機構也可以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把金融信息發布在內網或者其他信息平臺上供信息使用者搜索和分析,在此過程中,金融會計信息將會隨時接受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鑒別和監督。因此,大數據信息技術對金融會計信息處理和流轉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對于大型金融控股集團而言,必須依據大數據信息技術建立起一套新的富有高度冗余度的金融會計信息系統,以實現對金融機構自身總體金融資源和會計信息的集中管理。
然而,一直以來,現行金融會計模式是基于傳統的手工金融會計處理流程逐步演化而來。金融市場的瞬息萬變和金融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導致金融機構業務發展的穩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為應對這種影響,無論是金融機構的決策者還是金融機構投資者都對金融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有效性完整性提出了強烈的要求。而建立在手工金融會計基礎上的傳統的相對封閉的金融會計建構模式,不但耗費了大量的金融會計信息處理成本,使得金融會計信息處理效率相對低下,同時,金融會計信息處理的局部性和傳輸的時滯性也影響到了金融會計數據使用上的統一性。封閉式運行的金融會計處理模式,不但造成金融會計信息孤島,與其他信息系統的融合性較弱,更難以適時獲取金融市場上的其他信息,一定程度上對金融機構決策者適時利用有效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帶來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因此,變金融會計信息孤島封閉運行模式為大數據時代信息集成共享模式是新時代金融業管理和外部投資者對金融會計信息需求的必然趨勢,因而,在大數據背景下,惟有審時度勢,重構數字金融會計模式方為上策。
有鑒于此,筆者擬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在對現行金融會計模式進行反思、分化、淘濾和組合的基礎上,探討構造大數據條件下最佳金融會計模式之路徑,期望能在推動大數據條件下金融會計模式理論與實務創新與發展中發揮點啟示。
鑒于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金融會計模式創新是一種全新的對現有金融會計模式的一種顛覆式的數字化轉型,因此,必須通過科學的頂層設計,通過體制和機制上的合理優化,選擇切入點,把握好大數據風控、智能化特點,根據業務實踐,把脈大數據信息技術發展,循序漸進地進行構建,用包容開放的心態迎接大數據信息技術時代金融會計信息處理模式新時代的到來。同時,金融機構需要轉變思維定式,注重運用大數據技術優化數據管理,通過大數據技術推動作用運用好大數據,打破封閉式的信息孤島,實現信息系統的共建共享共融。一是通過全鏈條信息的采集和匯集,全方位反映出客戶的信用狀況和經濟交易信息,從而確保金融機構能夠獲得良好的客戶資源。二是運用金融大數據提升金融風險的識別、預警和處置能力,提升金融風險防控的及時性。三是改造客戶管理流程和金融機構柜面服務系統,為客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資產配置方案,以打造大數據挖掘平臺的方式整合金融數據、資源以及服務,提升大數據信息技術在金融業務發展中的驅動和決策地位。同時,通過組建擁有大數據金融科技知識和金融業務處理和管理經驗人才的專業部門,助推大數據技術在金融會計信息系統模式創新中的統一規劃和實施。
大數據環境下的信息技術助力數字金融模式的核心路徑是再造金融會計數據信息系統新流程,通過大數據技術,一是構建基于云技術的金融會計數據信息系統基礎設施平臺,打造共建共享一體化適時性集成化開放式的融合金融企業全鏈條經營活動、財務活動信息和資金流信息的金融會計數據信息平臺;二是推動大數據金融會計數據信息系統數字化流程改造。通過金融會計數據信息系統數字化互動設計、強化 APP 功能、引入金融智能投顧等實現精準營銷,提升客戶體驗,強化全渠道整合。三是引入平衡記分卡等方法進行內部架構、制度的調整,帶動金融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四是不斷強化與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技巨頭跨界合作,建立全方位數字化金融會計數據信息生態系統。
大數據信息技術在助推金融會計數據信息系統創新與范式轉變的同時,還需要通過金融會計數據信息數據標準化、制度規范標準化,建立適度有效的金融監管。一方面通過各種金融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建立完善的適應金融業務快速發展和大數據金融會計數據信息系統的風險監管框架,確保大數據信息技術支撐下的金融會計數據信息的高質量和高時效,與此同時,應盡快建立與之配套的大數據金融會計信息風險監測評估體系,確保大數據技術背景下金融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有效使用。此外,為保證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金融會計模式的數字化轉型,還需要營造包括大數據環境下金融會計法規制度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普及和覆蓋、金融業務發展標準化和金融服務標準化建設等一系列良好生態環境的有力支撐。
大數據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數字金融會計模式的構建應著力于金融會計信息質量的提升,一是確保大數據背景下的金融會計信息更加真實適時地反映金融業務的實際;二是確保大數據信息技術條件下的金融會計信息更加全面完整有效。大數據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避免金融會計信息的重復記載,使金融會計信息反映的時滯性和誤差等信息失真行為得以避免;三是大數據信息技術支撐下的金融會計信息將會更加準確。借助于大數據信息技術,不但能夠對金融會計信息的準確性進行自動識別,還可以對金融會計信息進行歷史追溯和未來預測,從而有效避免人為主觀判斷,有利于金融監管、社會監督等部門的信息追蹤和查閱。四是大數據信息技術支撐下的金融會計信息系統,可以大幅提高金融會計工作效率。借助于大數據技術,實現金融會計信息系統與金融機構其他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共融,確保金融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記載與報告自動完成,避免以往金融會計信息系統處理上的反復驗證,不但有利于提高金融會計工作效率同時也能有效地防控金融會計操作風險。五是實現數據信息融合。大數據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金融會計信息系統融合了金融業務信息、征信信息、監管信息、關聯方信息、宏觀經濟數據及行業大數據等多個維度的相關信息,從而有利于管理者、投資人等做出更為精準的決策判斷,從而避免當前金融會計信息系統生產過程中主觀因素過多、客觀證據不夠充分的問題。
大數據技術環境下的數字金融會計模式的構建要有利于提升金融會計信息質量、發揮金融會計反映監督作用、防范金融會計操作風險、有利于金融資產和負債總額和結構上的科學合理搭配,有利于實現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的社會公共信息與金融企業會計數據信息的有效整合,為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數據信息支撐。因此,大數據背景下的金融會計模式的構建要著力于通過借助于大數據技術,構筑真實科學完整多元綜合性的金融會計信息系統,確保能夠在對大數據背景下數字金融會計信息系統的有效管理中獲得金融業發展多樣化的數據信息,從而為新時代金融機構的業務發展和拓展提供更加完整和真實的會計信息。因此,大數據背景下數字金融會計模式的構建,需要將大數據信息技術的前沿成果用于金融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按數字化金融管理的理念設計一個基于大數據信息技術的現代金融會計信息系統,其目的就是構造一個能實現多元化報告、采用聯機實時操作、主動獲取與主動提供相結合的一種交互式的信息使用綜合體,為金融會計信息使用者實施經濟管理與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系統的信息。包括:徹底打破金融會計信息孤島封閉運行態勢,實現金融會計信息的有效集成;重構金融會計信息系統模式,實現金融會計與管理會計集成,探索建立一套適應大數據信息技術時代需要的新型金融會計信息系統模式。在內是一個與金融機構經營管理及各種業務活動緊密相連的內部互聯互通的子系統,對外則與金融機構各種對外業務的處理及特定目的相聯系,通過大數據信息技術的多極鏈接融入整個社會信息系統。因此,首先要做好金融機構管理會計實施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好金融機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設和運用。在大數據信息技術支撐下,金融機構應統籌考慮管理會計與業務提檔升級的深度融合。金融機構會計人員應主動融入金融業務各個鏈條各個環節,從傳統的金融會計核算和數據提供者轉變為金融企業價值管理的創造者,從對數據的羅列反映轉變為運用大數據的科學工具進行金融業務的分析總結并提供前瞻性預測,將原有分散、孤立、靜態、滯后的金融會計管理轉變為系統、全面、動態、前瞻的數字金融會計管理,實現金融機構會計數據與業務數據的無縫銜接。其次,金融機構管理會計數據信息應建立在包括金融機構會計在內的原有的信息系統之上,確保能夠從根本上提升金融機構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研發規范金融機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架構,以適應大數據信息技術時代,能實現金融機構按部門、客戶、產品和員工進行分級核算以及適時調整金融機構業務發展方向及重點,能實現金融機構資產負債及其結構的有效搭配和風險評估,能滿足基于金融機構的風險評估建立全業務風險預警系統管控風險之需要,能減少信息的層層報送環節,通過信息的隨時適時即時獲取滿足金融機構的管理層進行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決策的信息需求。
大數據技術對傳統金融會計理論和金融會計實務帶來了沖擊。目前國內外對大數據背景下金融會計模式的建立處于摸索、探討、歸納、演繹過程當中,對大數據背景下數字金融會計模式的探討也顯得較為支離破碎。面對大數據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有金融會計模式面臨著諸多挑戰。為了應付這種挑戰,高度發達的金融會計信息處理技術使金融會計職能必須作相應的擴展,金融會計人員應向著管理咨詢、管理控制的方向發展;流行已舊的金融會計假設,其數量和內容需要作必要的更新與補充,在新的經濟條件下,有些假設需要作新的解釋。在大數據信息技術條件下,金融會計所面臨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建立在原有手工會計核算基礎上演變而來的金融會計基本原則只有適應這種變化,才能真正為大數據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金融會計實踐提供理論上的指導。大數據信息技術條件下社會經濟環境變化所導致的金融會計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改變必然要求金融會計在其對象上作出相應的改變。金融會計確認是金融會計理論的基本支柱之一,它貫穿于金融會計信息加工處理的全過程,確認時間基礎的選擇和確認標準的規定構成了金融會計確認的雙重因素。傳統金融會計所采用的歷史成本/名義貨幣單位計量模式難以與大數據信息技術條件下的社會經濟環境相符。隨著金融業務的不斷創新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涌現,準確計量和呈報金融企業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及其潛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已顯得十分迫切。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所固有的特點無歷史成本可循,在持有期間其風險和報酬可能在不斷發生變化,使得歷史成本對其顯得無能為力。可見,擯棄傳統金融會計所采用的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而采用新的計量屬性如現行市價、公允價值甚至未來價值等已勢在必行;從時間角度看,金融會計計量可拓展為過去、現在、未來三種時間界區。大數據信息技術條件下金融會計信息處理環境將發生革命性的變革,這種變革最直接地表現在信息處理、存儲和傳遞。這種變革也必然要求金融會計實務作出相應的變革以適應信息處理環境的改變。適應大數據信息技術的發展,現行金融會計模式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大數據時代的數字金融會計模式將是一個完全按照現代化信息化網絡系統的特點重新構建的方法體系,其金融會計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內容將趨向于多樣化和寬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