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昭
(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聲樂表演藝術涉及多個專業領域,包括美學、哲學、史學、生理學、聲學以及物理學等等,因此具備較強的綜合性。沒有經歷聲樂表演的作品,就是一張普通的樂譜,作者譜的曲、填的詞都屬于一度創作,根本無法在生活中實現它的價值,觀眾僅憑樂譜也無法感受它的音響。只有經過演唱者的演唱,將那些不能用符號、詞語表達的內容生動形象的呈現給觀眾,才能使一度創作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同時,演唱也對二度創作的價值進行了發揮,讓聲樂作品成為了完整的藝術。
無論是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在演唱過程中,歌唱者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聲樂作品,要想將作品的含義、情感進行充分完善的展現,一定要在作者的一度創作基礎上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所謂一度創作,是指作者根據自身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經歷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1]。二度創作是指演唱者或演唱團隊對音樂作品的演繹,也叫作第二次的形象傳達,是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上對作品內涵進行理解,然后通過表演藝術、視覺藝術、聽覺藝術等多個舞臺表現手段塑造生動的舞臺形象,將作者及表演者的思想情感傳遞給觀眾。二度創作不單單是要將樂譜上的記號做出相應的情緒,還應當將自己對作品的獨特見解、相關情感予以全面滲透,將作品深層次的內涵予以詳細展現,突出與其他作品不一樣的藝術個性。
讓聲樂作品“活”起來的唯一方法就是演唱,這樣觀眾也能更直觀的感受藝術美。因此,二度創作在聲樂表演中尤為關鍵,其能夠將聲樂作品中豐富的情感、復雜的涵義充分展現出來,賦予作品生命力,加強作品感染力。由于一度創作無法將作品中蘊含的情感予以有效表現,而通過二度創作,也就是演唱者的演唱,可以讓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更突出,讓其內涵、思想情感得到完美呈現,從而引發更多觀眾的情感共鳴。在二度創作過程中,演唱者應將自己的見解、情感以及創作熱情進行融入,把聲樂表演當做對作品的全新演繹,要充滿熱忱的對樂曲展開二度創作,豐富作品內容,充實作品情感。
在創作聲樂作品時,作者將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圖都融入到了音符與旋律中,因此演唱者在對其進行演唱時,應當以原作為根本,在全面了解作品歷史背景、譜面標記與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演繹。時代背景賦予了聲樂作品獨特的風格與內涵,演唱者理應尊重并保持這層含義。比如莫扎特時代的音樂作品,結構嚴謹,大多是古典主義風格,那么演唱者應嚴格遵守該時期的風格與原則,沿用當時常用的處理方式與演唱風格,不得任意的改變強弱、快慢,更不能隨意添加裝飾音,一定要根據樂譜上的標記進行演唱。同時聲音也要嚴格控制,不可私自增添滑音。再比如19世紀的浪漫主義音樂作品,表演風格相對來說比較自由化,主觀情感表達也十分鮮明。可見,音樂作品與其創作者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演唱者在對其進行二度創作時,要充分考慮作品的歷史性,如實表達作品所蘊含的時代特點,在此基礎上對作品進行二度創作[2]。當然,演唱者在考慮音樂作品的歷史性時,是用現代的眼光與思維去看待的。具體來說,就是歷史上的音樂作品放在今天進行演唱,是無法用當時的歷史觀念進行理解的,演唱者只能用現代審美去理解詮釋以往的作品,這樣也更容易被現代觀眾接受。因此,演唱者的二度創作需要在歷史風格與時代風格中尋找平衡點,如此才能形成完美的演唱效果。
在聲樂表演二度創作中,高超的技巧與卓越的舞臺表現力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對演唱者來說,聲樂技巧非常關鍵,若是沒有掌握必要的技巧,是不能完整演唱聲樂作品的,譜面上的表情術語更是難以生動呈現。換句話說,如果演唱者未曾掌握氣息控制、高位置、空間共鳴等聲樂技術,那么二度創作是無法實現的。因此,演唱者需要根據作品的風格特點和表演要求,合理選擇、靈活運用歌唱技巧,對多個不同的技巧進行融合應用,塑造獨一無二的表演效果。雖然歌唱技巧是聲樂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音樂審美的主要目的。所以,演唱者除了要掌握相關歌唱技巧之外,還要具備豐富的舞臺表現力。而演唱者要想增強舞臺表現力,應當“真聽、真看、真感受”。比如歌曲《聲聲慢》,在唱“梧桐更兼細雨”時,演唱者應將力度降到piano,營造濛濛細雨交錯落在梧桐葉上的美好情境,更好的將觀眾代入其中。所以,只憑借技巧是無法完整表達出作品內涵與魅力的,更不能達到二度創作的目的,還需增添表現力,將聲樂技巧與舞臺表現力進行有機結合,實現技巧與表現的統一,如此才能將讓整個聲樂表演變得更有活力,更有藝術張力。
聲樂二度創作其實就是一個創新發展的過程,但創新發展的前提是演唱者要對聲樂作品的真實性予以還原,包括作品的主題與內容,遵從事實本身,不可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意更改,以防脫離實際。對演唱者而言,二度創作是表現自我的活動,是傳達自身思想情感、生活經歷的重要載體,通過此能夠向觀眾傳達作者和自己的情感體驗,從而感染觀眾、吸引觀眾,激發觀眾對聲樂的興趣和熱情。而二度創作過程中,最關鍵的點就是演唱者要對聲樂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理解領悟,掌握作者想表達的核心,并結合自己的思想將其從譜面上轉化到歌聲中和舞臺上,使其生動形象的呈現在觀眾眼前,實現聲樂表演的創新,推動聲樂藝術的發展。比如歌劇《原野》中《啊!我的虎子哥》,聲樂表演者在演唱這首歌曲時,以經典的曲式和優美的旋律為基礎,融合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和聲,展現愛憎分明、不被傳統觀念所束縛、勇敢追逐愛情的女主人公形象,并融合運用浪漫、現代、民族等多種表現手法,演繹出豐富、有層次感的音樂作品,形成新穎別致的音樂形象。
聲樂表演藝術的二度創作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演唱者的自身能力,尤其是演唱者的音色特點、氣息調控、音量高低以及咬字吐字準確度等,這些因素對二度創作的結果有著直接重要影響。由于每個演唱者的家庭背景、生活經歷、情感體驗都不一樣,所以在藝術表現上也存在較大差異。換而言之,面對同一首聲樂作品,不同的演唱者有不同的理解,演繹效果也大不相同,因此,演唱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在二度創作過程中做到揚長避短,采取最適合自己的表演模式。比如細膩型的演唱者,可優先選擇輕柔婉轉的歌曲進行二度創作;粗獷型的演唱者,可優先選擇大氣磅礴的歌曲進行二度創作。二度創作對演唱者有嚴格要求,因此演唱者應不斷提升自身音樂素養,特別是基本功,更是要長期練習,還要多思考、多聯想、多觀察,從日常生活中獲得感悟,并將這些感悟融入二度創作中。任何聲樂作品,都要求演唱者對其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包括內容、風格、背景以及思想情感等,在此基礎上融入豐富的情感,完美演繹聲樂作品。
不僅如此,演唱者除了要學習專業知識之外,還應適當閱讀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若是只局限于聲樂藝術領域,對外界事物毫不關心,那么演繹出來的音樂勢必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且還會影響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溝通。著名指揮家阿巴多認為,“對從事音樂工作的人來說,繪畫、文學等學科的知識也非常重要。比如,要想看懂馬勒的作品就要閱讀德國與奧地利文學,像卡夫卡與克萊斯的作品、克列米特與科柯施卡的藝術等。德國藝術與文學中的幻想因素在德國音樂中也有著關鍵作用。有些時候,我讀的書與觀賞到的畫作之間會產生某種聯系,這對我的音樂事業也有不小幫助”。所以,演唱者應延伸拓展自己的學習領域,特別是在演唱外國音樂作品時,可先查閱國外期刊、論文、網站以及相關學術動態,在此基礎上進行二度創作,相信效果會事半功倍。
演唱者在對聲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時,一定要對該作品的核心進行充分了解,尤其是作者、背景、題材以及結構,然后通過優美動聽的歌聲對其進行詮釋表達,客觀地再現創造者的意圖。同時也要進行深入思考,借助音符與歌詞,進入創作者的內心,感受特定歷史背景下作者的心理活動。
1.從作者、作品背景入手
音樂史中每一個階段的人物、作品及其所形成的風格特點都是受到當時的社會、文化與歷史背景的影響。演唱者要想對聲樂作品進行生動準確的演繹,在二度創作過程中,一定要對原創作者、創作背景以及作品內涵、風格進行詳細深入的了解,以此充實自身的藝術修養,保持作品的真實性。比如格魯克歌劇《奧菲歐與優麗迪茜》中的《世上沒有優麗迪茜我怎能活》,根據作者與作品的時代背景特征,演唱者應選擇樸素自然的演唱風格,運用古典唱法,保持氣息平穩、聲音均勻,保留作品的原風格,使其與時代特色相符。
2.從作品題材入手
每個聲樂作品都來源于不同的題材,這一點從譜面上無從得知的,需要演唱者自己去了解。目前,聲樂作品可表現的題材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元,對作品題材進行分析研究,可作為演唱者二度創作的重要依據。比如,威爾第在創作初期,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愛國為主的歷史題材,包括《那布科》、《麥克白》等,這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時用合理的方式塑造出個性鮮明的愛國英雄形象。在創作中期,威爾第開始向以戲劇內容與人物形象刻畫為主的“音樂戲劇”題材發展,包括歌劇《弄臣》、《再見吧,我的生命》等。這需要演唱者調動自身力量,通過戲劇的音色展現人物形象的個性特點。
3.從作品結構入手
通過聲樂作品的曲體結構,能夠了解作者運用的創作手法和想表達的真實情感。作曲家在創作過程中,選用的調式、和聲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其用意所在。演唱者在二度創作前對其進行分析,有助于準確把握演唱風格。比如歌曲《我親愛的》,主要有四句,曲式為A、B、A三段體。與詩詞朗誦類似,第三句的聲調應當上揚、突出,該作品亦是如此,演唱者在唱第三句時,要將“Senza di te”強調出來,且要用不同的語氣演唱這四句。
發展至今,聲樂表演藝術已經不再局限于單純的聽覺藝術,尤其是在跨媒體時代,人們的聽覺在獲得滿足的同時,開始追求其他感官的愉悅感。比如一場小型的室內音樂會,就涉及聽覺、視覺、造型藝術以及聲光電等技術,可見,適當的肢體動作與面部表情對聲樂表演的重要性,能夠有效增加聲樂表演的豐富性。聲樂表演中的聲音與動作相互獨立又相互依附,所以,在二度創作中,要想形成完美的表演效果,演唱者一定要將聲音和肢體動作進行統一協調。比如手勢與呼吸,二者的協調一致可以讓歌曲的韻律感更加明顯,讓演唱更加自然,從而提升對觀眾的吸引力,為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練習活動中,演唱者還需對聲音和動作之間的協調關系展開思考,探究出動作的最佳表現形式。此外,一些舞蹈形式的聲樂作品表演,演唱者應合理選擇表演姿態,并對演唱間隙姿態的表達效果予以分析,實現合適的姿態表現,通過此帶動觀眾的情感,達到預期的演繹效果。
聲樂表演者不僅要負責演唱,還要結合作品內容進行表演。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一定要昂首挺胸,同時要讓自己的身勢動作和演奏曲目和諧共生。比如,對抒情類的聲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時,可將手臂緩緩張開;表達憤怒情緒時,可握緊拳頭;對風格優雅的歌曲進行二度創作時,演唱者的手部動作幅度要小、要柔和,不得過于夸張,不然會致使動作和曲目不相符,從而讓觀眾對作品情感產生誤解。肢體語言的力量是無法估計的,需要聲樂表演者長期觀看成功聲樂舞臺表演,并不斷練習,思考作品與哪些肢體動作更適配,借此為觀眾演繹更優秀的聲樂作品。
二度創作在聲樂表演藝術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科學合理的二度創作可有效提升聲樂表演藝術的價值與魅力。演唱者一定要明確二度創作的重要作用,在遵循二度創作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生動形象的演繹,為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視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