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晴
(上海旗鑒旅游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戀鄉·太行水鎮位于京津冀“京雄保”城市群三角腹地的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縣——保定市易縣,背靠太行山,西傍易水湖,與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紅色革命旅游圣地狼牙山為鄰,以原鄉環境、數智賦能、健康生活為引領,以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發展為中國鄉村振興的新樣板,描繪出一幅山林掩舍、溪塘畔村、田園阡陌的國風美學鄉村畫卷。
雄安新區作為中國未來城市的樣本,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為發展理念,建設綠色智慧新城,發展高端產業,打造全球創新高地的生態文明典范城市。戀鄉·太行水鎮以太行易水人文、原鄉田園社區、易水學派中醫、智慧互聯科技、國際教育理念、國際康養體系為特色,打造中式國風美學的健康美好生活目的地。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1]的精神,戀鄉·太行水鎮以鄉村振興為目標,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加強推進村莊規劃建設,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
同時,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2]的要求,戀鄉·太行水鎮以建設健康中國為發展方向,提供全民全齡全覆蓋的健康服務,提高全民素質,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優化健康服務,建立健全的支撐與保障體系,并強化組織實施。
戀鄉·太行水鎮以“太行里,易水畔”為主題,打造中國鄉村美居生活環境示范項目,將深植于中國文化之中、蘊含自古以來文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如樂山樂水、耕讀田園、師法自然、琴棋書畫、吟詩作賦、隱逸養生等,以太行文化為根、易水文化為脈,徐徐展開于一幅中式國風美學下的世外桃源山水畫卷。
依據市場調研數據,北京市擁有600 萬元資產的“富裕家庭”約為71.5 萬戶,河北省約為5.19 萬戶。戀鄉·太行水鎮是由山、水、林、田、湖等要素構成的優質生態發展空間,目前旅游處于觀光層面。為滿足核心客群的需求,亟須高品質的旅游度假項目樹立標桿,從而帶動周邊旅游發展,消化“京雄保”城市群龐大的旅游市場。
戀鄉·太行水鎮項目以“京雄保”城市群的中高凈值家庭市場為核心客群,主要聚焦周邊地區的短時度假客群以及由短時度假客戶轉換為長期居住客戶的群體。
周邊地區的短時度假客群主要為30~40 歲的家庭親子人群,其特征為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注重子女教育,有2~3 d 的短時度假需求。由短時度假客戶轉換為長期居住客戶的群體主要為40 歲以上的長期康養人群,包括40~55 歲關注投資機會的“抗老人群”、55~65 歲退休后有錢有閑的“防老人群”以及65 歲以上需要日常看護甚至專業醫護護理的“延老人群”。
針對30~40 歲家庭親子短時度假客群的核心訴求,在戀鄉·太行水鎮打造以自然教育、親子娛樂、休閑度假為主的文旅度假產品,讓游客深度體驗網紅打卡景點的樂趣以及小資情調的輕奢美學空間的度假方式;針對40 歲以上長期康養人群的核心訴求,打造“抗老、防老、延老”的品質生活,提供生態宜居和具有增值空間的服務項目,使其享受醫療、教育、養老等全方位康養居住的生活方式。
戀鄉·太行水鎮位于易縣。易縣的“易”字的由來要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一個部落在湖邊依水而居,因這個部落姓氏為“易”的人較多,便被稱為“有易氏”。人類始祖伏羲氏當時在附近教民漁獵畜牧,“有易氏”跟著伏羲學會了“周易”之法,即《易經》中的八卦問卜斷事,自此便有了擅長“周易”的“易氏部落”,而他們依水而居的湖后來也被稱為“易水湖”,易縣的名字由此而來。易縣文化底蘊深厚,戀鄉·太行水鎮依托易縣的文化,演繹出一幕幕未來鄉村的美好生活場景。
易縣位于太行八陘第七陘的蒲陰陘,自古便是交通關隘。而今,易縣作為太行驛站,依舊是往來的交通要道。戀鄉·太行水鎮第一幕——“太行好客”,打造國際化未來鄉村的會客中心,解決項目展示和門戶形象的問題。以太行八陘和關隘文化為溯源,以文化驛站和會議會展為主要功能,規劃太行驛站、太行田園數字化智慧中心兩大產品。
太行驛站作為太行、易水文化以及未來鄉村生活場景的展示窗口,打造太行的區域性休息驛站,包括游客服務中心、太行文化展館、健康生活體驗中心等。太行田園數字化智慧中心承載城市溢出的功能,以數字化、智能化、國際化為核心,面向雄安新區,打造國際高層次的會議會展聚集地。
在地質演化進程中,太行山地帶形成了千變萬化的地質奇觀,是研究地質演化歷史的重要遺跡,也是科普學習和專業考察的重要生態資源。太行山地帶擁有豐富的物產資源,主要包括奇石文化、煤鐵利用、瓷器文化、中醫藥文化等。戀鄉·太行水鎮的第二幕——“山水悅動”,打造國家地理營地與健康運動公園,提升“玉米冒險村”項目的活力,激發戶外運動消費人群的興趣。以太行山地質文化、物產文化為溯源,以營地驛站和運動親子為主要功能,規劃太行國家地理營地、健康運動公園、玉米冒險村親子樂園三大產品。
太行國家地理營地以激發項目活力、吸引戶外運動人群為主要目標,抓住“太行國家森林步道”的發展契機,打造地理運動營地的標桿。2017 年國家林業局發布第一批5 條國家森林步道,其中“太行國家森林步道”的劃定使易縣成為國家最新地理地標、生態地標、文化地標和美景地標。該項目以“村集體持土地入股+企業持資建設運營”的合作模式,促進景區與村集體產業合作發展,從而達到共生共贏的目的。太行國家地理營地打造戶外露營地,包括房車營地、易水徒步營地、山地自行車營地等,結合場地的山水自然優勢,因地制宜打造多類型水上體驗項目,引入民宿品牌,打造擁有絕佳視野的易水湖畔特色居住環境。健康運動公園在易水河兩岸打造濱水運動綠道、山地健康步道兩條健康運動路線,并配套綠道驛站,為居民、游客提供一個放松的戶外休閑運動空間。“玉米冒險村”親子樂園以提質升級、強化品牌為目的,打造以玉米作物為主題的生態休閑親子樂園,在原有農場的基礎上提升旅游服務、完善設施建設、升級智慧管理、注重IP 宣傳,強化“華北地區首家以玉米為主題的生態休閑農場——玉米冒險村”的品牌價值。
物換星移,時過境遷,許多民俗文化已不復存在或趨于消亡。戀鄉·太行水鎮的第三幕——“易州民俗”,致力于打造太行特色的民俗體驗地,解決高品質濱水業態、夜游度假產品缺失的問題。追溯易水民俗文化,以民俗體驗和文化科普為主要功能,打造易水河畔的特色水鎮民俗街,提升民俗街品質;依托水資源和崖壁資源現狀,打造濱水高品質夜游業態,為游客提供一個商業休閑的高品質濱水街區。
對濱水空間進行利用改造,形成以酒吧業態為主,包含清吧、夜市、夜間品質餐飲為一體的酒吧街區,打造夜間經濟集聚區,開發易水河夜生活。通過LED、全息投影等技術,投射太行文化歷史故事的全息影像,結合神話傳說,在水岸崖壁環境中編織一個神秘夢幻世界。依托水面結合科技打造噴泉水幕,增加水秀趣味,搭配燈光音樂效果,結合投影技術及聲光效果,演繹易水人文傳說主題的幻光秀。
相傳鬼谷子在太行開壇收徒、傳授兵法,此地被稱為“中華第一軍校”。太行山中的元氏封龍書院、平定冠山書院、邢州紫金山書院都是歷史上影響較大的書院。元代杰出的科學家郭守敬與名仕劉秉忠、張文謙、王恂、張易等均在紫金山書院就讀,史稱“紫金山五杰”。戀鄉·太行水鎮的第四幕——“親子教育”,配套有太行特色的國際教育與自然教育體系,解決項目地教育資源提升與滿足教育市場擴張需求的問題。以太行書院文化為溯源,以國際教育、自然教育為主要功能,打造國際教育學校和自然教育學校兩大產品。
國際教育學校引入世界一流的教育理念,搭建國際化的教育平臺,對少年兒童進行多元化的知識、技能、品格的培養,全方位開發從幼兒到高中生的智商和情商,塑造卓然不群的創造力和領導才能。自然教育學校引入國內知名自然教育資源,打造寓教于樂的太行自然教育基地,將“歸于自然”作為核心,強調并不是完全順應大自然,而是利用自然規律,回歸自然本性,根據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進行教育,讓孩子在成長中遵循自然天性,充分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體驗太行山地質科普、自然手工課、水環境科普、動植物觀察、帳篷搭建、野外急救等多元化自然教育。
太行山作為中國自然和精神的脊梁,引得文人騷客在此留下眾多流傳千古的詩句。縱觀古今,曾有無數古人隱居于此,感受生活,詠太行之美。戀鄉·太行水鎮的第五幕——“樂山樂水”,將國際自然康養度假理念引入太行易水之中,解決中高凈值人群的高端度假問題。以太行易水的詩詞文化為溯源,以高端度假和文創商業為主要功能,打造太行山宿和易水寒舍兩大產品。
太行山宿利用項目地內的山地資源,結合優質的民宿運營品牌,打造品質山地民宿集群,配套高端度假休閑項目,滿足游客餐飲、娛樂、會議、文化等多元化需求,打造易縣第一山地民宿品牌,深挖太行詩詞文化,提煉主題意向,將古詩詞進行場景融入,選取經典詩詞進行創作,運用現代藝術手法與民宿進行軟裝融合,讓游客在滿足居住體驗的同時欣賞千年詩詞盛景。易水寒舍充分發揮易水河的資源優勢,引渠入戶,打造戶戶有水的自然淳樸居住環境,打造回歸依山傍水、山煙裊裊的鄉村生活。在建筑之間引流設計濱水空間,豐富民宿的生態系統,結合非遺民俗融入整體設計,為賓客打造富有地方特色且趣味十足的濱水主題民宿集群。
據傳,鬼谷子常入太行山靜修,深諳自然之規律、天道之奧妙。“竹林七賢”曾在太行山隱居,他們在生活上不拘禮法,清靜無為,時常相聚于山陽竹林,談玄飲酒,吟詩撫琴,過著肆意逍遙的生活。戀鄉·太行水鎮的第六幕——“風雅生活”,致力于打造太行易水文化的精神地標,解決代表太行精神的國風美學業態的問題。以隱居文化為溯源,以精神地標和生活配套為主要功能,打造太行藝術中心、美好生活中心和易水風尚集市三大產品。
太行藝術中心是高品質社群的文化活動空間,將太行藝術融入生活,打造文藝生活專區,包括讀書、字畫、刺繡、陶藝、雕刻、古琴等多種藝術工坊,通過文藝大咖領攜和現場授課,聚集太行的文藝愛好者。美好生活中心是高品質的生活配套,為社區居民配套一站式服務設施,讓居民盡享高品質的生活服務配套,如業主食堂、多功能體育場、太行書吧、智慧物業管家等。易水風尚集市是時尚生活的休閑街區,滿足居民日常購物的需求,包括文藝商業、品牌商業、生活商業等多元化業態。
太行山是一個天然的“大藥庫”。易縣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是中醫“易水學派”鼻祖張元素的故鄉。易縣“長壽村”安格莊村的故事由此展開。戀鄉·太行水鎮的第七幕——“智慧康養”,致力于打造醫養融合發展的健康體系,解決基礎醫療、生命康養的問題。以太行中醫文化為溯源,以醫療服務為主要功能,打造安格莊衛生院和生命健康促進博物館兩大產品。
安格莊衛生院是解決基礎醫療問題,聯動覆蓋頂級海外三甲醫療資源,滿足居民日常醫療保障,集急診、住院、養老、護理、康養為一體的綜合性衛生院,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生命健康促進博物館打造六大健康促進體系,包括健康體檢中心、健康飲食中心、運動康復中心、生命療養中心、健康活動中心以及國際抗衰中心。
太行山腹地遠離平原,房屋住宅以石券窯洞為主。依托太行山石屋民居文化,依山居住,壘石為屋,打造“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山居生活。戀鄉·太行水鎮的第八幕——“太行鄉居”,打造鄉土原生態兼具智慧健康功能的未來鄉村居所,解決新鄉民和本土居民的生態宜居問題。以太行山居文化為溯源,以美麗鄉村和健康社區為主要功能,打造安格莊新鎮和智慧健康社區兩大產品。
安格莊新鎮打造現代化新鄉居生活新鎮,改善本土居民的生產生活品質,為本土居民建設田園安置社區,改善鄉村居民生活,優化村民生活環境,在改善居民生活空間的同時,帶領村民產業模式升級,做到生產、生活雙管齊下,從根本上提升生活品質。智慧健康社區構建社區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良性循環,提升智慧健康社區品質,打造都市郊區的新鄉居,塑造兼具都市感與田園性的活力社區,使新鄉民可以回歸平淡、回到山水間的田園,并通過在社區植入最先進的智能家居設備,讓住戶在縱情田園的同時兼顧現代智能居家生活。
太行山地區炎帝信仰與炎帝農耕文化歷史悠久。在田野上跟隨炎帝神農氏興五谷、創農耕、嘗百草,一起感受太行山農耕文化的特有魅力。戀鄉·太行水鎮的第九幕——“戀鄉田園”,打造科技創新示范種植農莊,統一農業品牌,實現農業現代化。以太行農耕文化為溯源,以產業示范和休閑農業為主要功能,打造“戀鄉田園”農創中心、五星示范農莊以及鄉野休閑配套三大產品。
“戀鄉田園”農創中心建設農業特色品牌銷售中心,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工售賣,深入挖掘地方農耕文化,打造展示農業知識科普、體驗天然農業食品的農創展示館,融合合作與交流、旅游休閑、私人訂制等功能,建設現代化綜合性的農業農創展館,注冊統一品牌商標,推出易縣的金字招牌產品。五星示范農莊引進優質品種及果蔬種植技術,提升帶動周邊農民農業生產效益。鄉野休閑配套是包括美食品嘗、文創制作、果干加工、配套農產、農園空間、果蔬裝選、食品加工等在內的多元化收益疊加“價值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螺旋上升式的良性發展。
戀鄉·太行水鎮通過深入挖掘太行山、易水文化,描繪中式國風美學下的世外桃源山水畫卷,打造太行好客、山水悅動、易州民俗、親子教育、樂山樂水、風雅生活、智慧康養、太行鄉居、戀鄉田園等美好生活場景,策劃太行驛站、太行田園數字化智慧中心、太行國家地理營地“、玉米冒險村”親子樂園等多元產品,演繹一幅背靠精神圣山、毗鄰古易水畔、坐落世外桃源、盡享花落田間的愿景,構筑了中式桃花源的未來鄉村美好生活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