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儒力
(內蒙古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43)
綠色是農業發展的底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 年原農業部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對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在鄉村振興和發展農業全產業鏈的背景下,分析奈曼旗農業綠色發展問題,有利于奈曼旗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發展理念,實現鄉村振興,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結合已有文獻分析,目前奈曼旗農業綠色發展環境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土地荒漠化、農業污染嚴重等。文章分析現存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如發展智慧農業、擴大合作社式經營規模等。
根據《內蒙古統計年鑒》2021 年數據顯示,奈曼旗2020 年生產總值為124.5 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總值為39.19 億元,第二產業總值為26.48 億元,第三產業總值為58.86 億元。《奈曼旗人民政府2022 年工作報告》指出,2021 年糧食總產達到12.2 億kg,農作物播種面積26 萬hm2,籽粒玉米13.3 萬hm2、高效特色作物8 萬hm2、青貯等優質飼草2.1 萬hm2,盛產玉米、水稻、葵花、蕎麥、西瓜、紅干椒等20 多種無公害農產品和豐富的蒙中藥材。奈曼旗突出發展農區畜牧業,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達到175.2 萬頭。年均轉移農村勞動力7.8 萬人,勞務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電子商務年交易額達5.5 億元以上[1]。
奈曼旗農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據訪談調查和查閱文獻可知,目前奈曼旗農業綠色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存在于農業生產環境和農業生產經營環境兩個方面。
2.1.1 地膜廢棄物污染
地膜廢棄物污染問題在農業綠色發展過程中不容忽視。通過問卷調查發現,42%的農戶進行地膜覆蓋,其中27%的農戶將地膜直接翻地,35.2%的農戶將地膜焚燒,62.8%的農戶未合理處理地膜,僅有37.2%的農戶將地膜送到指定回收地點。在化肥袋處理方面,62.8%的農戶將化肥袋收集起來重復利用,9%的農戶將其丟棄或焚燒。在種子包裝袋處理方面,29%的農戶丟棄或者焚燒。在農藥瓶處理方面,34%的農戶將其丟棄。
2.1.2 垃圾分類治理不徹底、秸稈焚燒問題仍然存在
奈曼旗已實現“村集中,鎮轉運,旗(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但在實地考察中得知,部分村民垃圾分類處理意識薄弱、處理效率低,仍存在就地掩埋、焚燒等情況。大部分農村中保潔人員占全村總人口的比例嚴重失衡,垃圾處理基礎設施不完備。盡管國家出臺了禁止焚燒秸稈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但部分村民環保理念薄弱、政策意識模糊,仍會私自焚燒秸稈,嚴重影響了周圍空氣質量和土壤狀況,阻礙了農業綠色發展[2]。
2.1.3 超負荷施用農藥及化肥
過去奈曼旗長期超負荷施用農藥、化肥等,導致農田生物多樣性減少,有害殘留物質嚴重破壞土壤狀況,農藥、化肥等下滲后導致農田肥水污染。以現代農業化肥代替傳統生物肥會引發畜禽糞便、農田固廢堆積等農業環境污染問題。自奈曼旗開展化肥農藥“兩減量”行動以來,2019 年農藥使用量為173 t,同比下降了2.8%,過度施用化肥狀況得到有效緩解。
2.1.4 水土流失與水資源浪費
據相關文獻可知,奈曼旗水土流失面積達4598km2,占全旗總面積的57%,其中風蝕面積3 752 km2、水蝕面積846 km2,大多數分布在青龍山鎮和土城子鄉。目前,當前農業生產以傳統方式為主,機械化水平低,間接造成水資源浪費。在干部訪談中得知,部分村民不滿足于滴灌技術的灌溉量,在原有的基礎上持續增加農作物的灌溉量,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可見,農民傳統的灌溉方式已不適應農業發展需求,與科學灌溉理念相背離。
2.2.1 產業發展水平低,產業分布不合理
在訪談過程中得知,奈曼旗農業生產發展失衡。飼料加工企業、糧食加工企業缺口較大,農產品上下游企業產業發展及分布不均衡,農村全產業鏈發展水平低且存在“糧多廠少”的情況,導致距離較遠的個體或企業為了節約成本不得不選擇其他旗(縣)的飼料加工廠,影響了農業生產[3]。
2.2.2 合作社發展水平低,缺乏相關人才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梳理可知,奈曼旗合作社發展落后、規模化水平低。雖然登記在冊的合作社多達2 189 個,但在相關部門備案登記的僅有446 個,存在較多“皮包合作社”。奈曼旗合作社發展缺乏資金支持,受續期資金集資和季節性資金需求的影響,資金短缺,阻礙了合作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資料的完善。由于缺乏專業性和科學性,導致合作社的管理體系不完善,缺乏專業的人才。
除此之外,發展合作社需要的成本較高,合作社的社員大多以血緣或親情為紐帶,限制了合作社的發展規模。在合作社中重大事項均由創始人決策,組織架構形同虛設,造成“一人多崗”的局面。
隨著我國城鎮化浪潮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遷入城鎮。奈曼旗城鎮化人口呈增長趨勢,年均轉移農村勞動力7.8 萬人。農村勞動力流失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綠色發展。隨著青壯年勞動力搬遷至城鎮,農村的高素質勞動力流失,只剩下“高齡勞動力”。其思想觀念落后,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仍固守傳統觀念,有國家保障兜底等思想觀念,將村民從農業綠色發展和生態保護的主體中剝離出來,加大了基層工作的難度,增添了國家財政的支出壓力。
2020 年3 月15 日通遼市奈曼旗實現脫貧摘帽,退出國家級貧困旗縣序列。第一產業產值從2019 年的36.35 億元增長至2020 年的39.19 億元,位列全市第六位。相較于發達地區,奈曼旗農業發展的內生力量不足,限制了產業化水平的提高,導致農業綠色發展初期階段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隨著農村生活基礎設施水平的提高和生產設施建設速度的加快,農業綠色發展與農業綠色化需求無法匹配,使得污染情況難以控制。加之農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排放量日趨增大,垃圾分類處理水平落后和污水排放設施不到位,導致很多垃圾無法正確處理,加重了農村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了農業發展綠色化進程。
私自焚燒秸稈的現象側面反映出基層組織的監管力量缺失,歸根到底是監督管理體制不健全。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導致監督過程中出現破壞農業發展生態環境的現象。近年來,國家逐步加大對農村環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有效解決了農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但農村的監督管理體系建設仍不完善,無法與新時期農村綠色發展的新要求相匹配。
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過程中,廣大農牧民應認識到農業生產垃圾帶來的農業生產環境污染問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轉變“過度注重效率,忽視公平”的錯誤思想。
相關部門應通過知識宣講,使農牧民認識到農業生產環境惡化的潛在危害,積極倡導農牧民樹立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主人翁”意識,培育肩負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鄉村振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政府部門要積極普及綠色農業生產方式,加強綠色農業宣傳工作;依托奈曼旗的自然環境,運用科技手段發展智慧農業,構建節水型農業;落實化肥農藥減量措施,加大對破壞農業生態環境行為的監管力度,早發現早懲罰,及時恢復被破壞的農業生產環境[4]。
要結合奈曼旗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發展農業全產業鏈,強化全局意識,統籌農業產業鏈上下游間的協同合作,優化產業分布,加強內部循環融合。利用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對農業廢棄垃圾進行綠色處理,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優化種植品種結構,拓展延伸農業全產業鏈,提升農牧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增加農牧民的可支配收入。
打破行業壁壘,提高奈曼旗三產融合發展水平。重點圍繞現有的特色資源打造產業鏈,如占卜拉道爾吉蒙中藥材、青龍山甘薯、奈曼旗小米、玉米等。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直播帶貨等形式,拓寬農牧產品的銷售渠道,將物流產業、電子商務產業與農業進行深度融合。增加農業科學基礎投入,提高農業發展效率,降低農業污染排放,促進農業全產業鏈積極發展,通過智慧農業、節水農業、數字鄉村等全方位推進奈曼旗農業健康綠色發展。
合作社在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確保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品牌化銷售,最大限度整合資源,減少農業生態污染。奈曼旗要通過合作社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農產品,如奈曼旗小米、青龍山甘薯等,打造“一村一品”的示范區,提升本地區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牧民收入。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積極引導,協調農民、政府、平臺的合作關系可積極推動合作社的發展。此外,專業的人才隊伍是合作社發展的關鍵,政府要落實優惠政策,吸引高素質管理型人才,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者,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目前,奈曼旗果樹經濟林發展到5.1 萬hm2,在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模式中起到示范作用。政府在秉持現代化發展理念的同時,要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重點培育特色化畜種養殖。以葦蓮蘇鄉的雞心果園為例,生態循環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實現庭院經濟與養殖業雙贏的局面。
除此之外,要把頂層設計擺在優先位置,繼續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生態保護路徑;貫徹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沙保護、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等生態保護補償政策;嚴格規定農業綠色發展中的廢物排放標準和禁墾禁牧政策;推進全旗小流域綜合治理,發展節水工程,保護水資源;組織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作,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
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同時要重視綠色金融的作用。綠色金融是促進經濟、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的金融活動,在促進產業融合、區域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鼓勵發展綠色金融,有利于實現資源的集中,再通過收益反哺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的規模效應。政府要利用互聯網及綠色信貸等措施,解決農業綠色發展中的融資問題,為廣大農民、合作社組織提供便利條件[5]。
奈曼旗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以來,被評為自治區全域旅游示范區,累計接待游客581 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7.5 億元。目前,奈曼旗有4 個國家3A 級以上景區,2 個自治區級特色品牌活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與其他產業協調一致,不能顧此失彼,不可忽視旅游資源對農業發展的反哺作用。旅游業的發展必須立足于獨特的自然環境、文化環境,以特色鄉村、特色資源為載體,積極依托“康養旅游”“沙地康養旅游”等合作模式助推旅游業發展,切實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動力。
實現農業綠色化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先決條件之一。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過程中,奈曼旗通過不斷探索,找尋出符合自身情況的發展道路,例如發展庭院經濟、構建智慧型節水農業、以蒙中藥材為核心的特色產業鏈等。在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目標的過程中,要厘清發展理念,認清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關系,不應將二者割裂開來,只有這樣才可以形成動態平衡,促進農業健康發展。
文章旨在豐富目前文獻資料的同時,為奈曼旗農業綠色發展建言獻策,但由于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服從疫情管控政策等因素,在奈曼旗開展調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簡化了一些問題和對策。在未來的研究中,需更為細致地探索和討論,細化到具體行動方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