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化的特殊理論景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學大討論再審視

2022-03-23 18:24:50
理論界 2022年10期
關鍵詞:美學

田 瑞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學大討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國當代美學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美學界首次出現的大規模美學學術論爭,是中國美學強化自身理論話語、塑造自主美學范式的一次重要嘗試。由于美學大討論生發于共和國成立后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特殊時期,這就使得美學大討論不只活躍于美學學術交流的范疇內,甚至在某些問題的討論上早已溢出了美學問題的范疇。受特殊社會政治環境的浸染,美學大討論不可避免地呈現出美學問題與意識形態建設交疊相織的理論景觀,成為中國當代美學推進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化進程中既濃墨重彩又略顯遺憾的一筆。

一、美學大討論的生成

學界一般認為,朱光潛1956年在《文藝報》發表的自我批評文章《我的文藝思想的反動性》是美學大討論正式開始的標志。實際上在這之前,國內美學界就已經掀起了一場以批判朱光潛唯心論美學為導火索的關于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美學的論爭。盡管這次美學討論持續時間不長,交鋒規模有限,但已然成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學大交響的重要部分。有學者認為,這次的美學論爭實際已是“50年代后期美學大討論的鋪墊階段”。〔1〕筆者看來,廣義的美學大討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共和國成立初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其焦點是對美學界唯心主義觀點的批判,包含對朱光潛20世紀30年代唯心主義美學的批判及對蔡儀機械唯物主義美學的批判。這一時期的美學論爭有濃烈的政治火藥味,所謂的非唯物主義美學成了意識形態斗爭的“靶子”,學界一度出現政治聲討壓過學術爭鳴的現象。一直到1956年“雙百”方針提出后,這種趨勢才漸漸降溫。第二階段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對美的本質的討論。這一時期的美學討論是共和國成立后規模空前的美學學術爭鳴,有學者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從1956年以來,參加討論的將近百人,發表的論文共約三百篇以上”。〔2〕這一階段,美學學者以《人民日報》《文藝報》《新建設》《哲學研究》等報刊作為主戰場,主要集中討論了美學本體論的相關問題,并逐步形成了客觀派、主觀派、主客統一派、社會實踐派的四派格局。該時期的美學討論雖也有濃厚的時代痕跡與政治烙印,但其中一些重要觀點深刻影響了中國當代美學的未來走向。第三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初的“山水詩階級性”與“自然美階級性”討論。在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自然美問題已經受到學者的關注,后來一度掀起了關于“自然美階級性”及自然美與社會美的論爭熱潮。不過基于特殊的理論預設與立場,自然美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攻擊對方觀點的“小辮子”,朱光潛就感嘆道:“最近一年的美學討論證明了‘自然美’對于許多人是一大塊絆腳石”。〔3〕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文藝界也曾出現關于“山水詩階級性”問題的討論,核心問題是自然美是否有階級性。雖然這場“反修正主義文藝思想的斗爭”,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中大量涉及政治性詞語,但各種觀點的爭鳴與交鋒還是對繼續深入認識自然美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經濟文化狀況,為美學大討論提供了生發土壤與成長空間,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美學從“現代時”走向“當代時”成為美學大討論得以生發的基本前提。中國現代美學發跡于西學東漸與民族危機并存的社會轉型大潮中,其自誕生之日起就天然地與反帝反封建和民族獨立議題息息相關。但中國現代早期美學啟蒙者作為士大夫階層或民族資產階級的先天不足,導致中國社會在思想文化啟蒙取得一定成效之時,中國社會現代性進程的任務——“民族獨立、建立現代工業體系以及基于此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4〕卻久未見起色。后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統一戰線擔負起了推進中國社會現代性進程的使命,吹響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號角,立足于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美學思想也隨之應運而生。它以其所具有的基于傳統和諧美學形態的審美特征,回應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現實需要,在該時期發揮了特殊且重要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和民族獨立任務的完成,國家工業化任務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中國社會現代性進程在新的歷史階段需要繼續攻克的堡壘。與此相應,新民主主義美學形態也開始讓位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美學形態,中國當代美學在“民族獨立完成之后的工業化進程”〔5〕的邏輯起點上登上歷史舞臺。這一邏輯起點不僅強調了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革新與完善,更凸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重要變革。正因為如此,中國當代美學擁有了歷史定位明確的“在時性”與“在地性”,從而使得中國當代美學在時間上延續了20世紀初以來的中國現代美學,在形態上順接了新民主主義美學形態,在脈絡上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美學的中國化進程,體現一種既延續又變革、既繼承又創新的獨特屬性。在這樣的邏輯起點上,中國當代美學才能開始既“在地”又“在時”的自主話語探索,成為美學大討論得以生發的重要因素。

其次,國家意識形態的鞏固深化為美學大討論創造了討論空間。國家意識形態在新中國的確立與鞏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國家,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政權。“新民主主義”的提法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過渡性質。這樣一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識形態在明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方向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程度的中國化與多樣性內涵。就像劉少奇所說的:“在黨內,只承認一種思想是合法的,就是無產階級思想、馬列主義。在黨外,非無產階級、非馬列主義的思想,還是合法的。但是要批評,指出它的錯誤”。〔6〕共和國成立初期,黨和國家一方面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隨之也開始著手對封建腐朽的落后思想與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進行批判改造。國家意識形態逐步鞏固的歷史進程讓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更加深入人心,也堅定了中國當代美學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正是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框架下,美學界呼應了批判資產階級唯心論的批判運動,針對美學研究的對象、美的本質的客觀性與主觀性、美的自然性與社會性等議題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和深入的討論。隨著“雙百”方針的提出,文藝美學界簡單粗暴地以政治運動開展意識形態批判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美學大討論迎來了相對寬松自由的學術討論環境,這也客觀上促進了美學大討論繼續對學術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探索。

最后,美學大討論的產生受到蘇聯美學的深刻影響。初生共和國面臨底子薄、基礎差的局面,在早期“一邊倒”外交政策引領下,社會經濟的恢復重建工作很大程度上都參照了蘇聯模式。可以說,“在整個1949至1957年時期,蘇聯的各種影響以多種復雜的方式在對中國的政策和中國社會起作用”,〔7〕乃至當時國人對蘇聯有著“老大哥”的稱呼,“蘇聯的今天是我們的明天”的口號也深入人心。共和國成立初期的中國美學研究也明顯受到了蘇聯美學的影響。該時期的中國美學學者廣泛翻譯蘇聯美學著作,引介蘇聯美學思想,并在此基礎上開始嘗試結合社會發展現實闡發中國當代美學思想。在對以蘇聯美學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深入研究過程中,中國當代美學的眾多理論基點得以確立和鞏固。20世紀50年代,蘇聯美學界圍繞美本質問題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學術討論。其綿延時間之長,涵蓋地域之廣,各類論著之多,成為蘇聯美學史上的重要事件。這場論爭在蘇聯美學界形成了對審美問題的三種觀點,即所謂的“自然派”“社會派”與“主客觀統一派”。而幾乎在同一時期,中國美學界也產生了美學大討論,成為與蘇聯美學界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的“同聲相應”。相較來看,中國的美學大討論完全移植蘇聯美學討論基于反映論的基本模式,同樣采取了近乎單一的認識論視角,最終使討論深陷主觀與客觀、唯物與唯心的反復拉鋸與互貼標簽之中。這一時期,蘇聯美學基本成為中國當代美學的唯一參照,西方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美學的理論話語與研究范式都或多或少受到壓抑或遮蔽。方法論上的貧瘠與單一造成單純地以美學大討論來確立中國當代美學自主話語權的嘗試收效甚微。

二、美學大討論的時代特征

美學大討論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觀念先行,正確的先決立場蓋過了美學研究的合規律性。用一種極端的觀點來看,美學大討論中的各派都“萬變不離其宗”——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客觀唯物主義美學,只是各派對“客觀唯物主義美學”有著自己的理解。“客觀派”的代表蔡儀將在《新美學》中建立的“美在典型”說深化為“美在客觀”說,繼續走向了機械唯物主義的反映論道路。被稱作“主客觀統一派”的朱光潛認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試圖闡明美是客觀自然事物與主觀意識形態共同作用的產物,二者缺一不可。呂熒雖被劃歸“主觀派”,但他的“美在觀念”說是在批判蔡儀《新美學》及與朱光潛唯心美學思想的論戰中逐漸形成的。他自稱其觀點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礎上,認為美是作為社會存在的反映的人的意識。但在一些人看來,呂熒混淆了“美”與“美的意識”以及“美”與“美感”,“把觀念來源的客觀性,當成了觀念的客觀性”,〔8〕從而倒向了客觀唯心一方。“實踐派”代表人物李澤厚則參考了蘇聯美學大討論“社會派”肯定人類實踐客觀屬性的基本方向,提出了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一的觀點,在馬克思主義美學的蘇聯范式中,摸索具有中國話語性質的實踐美學道路。在美學大討論的論爭中,還有不少人也將自己所理解的符合唯物主義的美學觀堆放在“唯物主義”大籃子里,標榜自己是完全的“唯物主義美學”。事實上,大部分人的做法只是概念先行地將美學思想機械化,陷入就事論事的循環論證中難以脫身。這種做法既讓唯物主義思想陷入庸俗化,也讓美學研究變得簡單化,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這樣的結果導致只有“唯物”難覓“美學”,使得美學大討論盡管表面熱鬧,卻難掩在實質問題上的空洞乏味。

對美本質論的極端關注也是美學大討論的重要特征之一。早在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就對“美是什么”這一關乎美的本質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此為濫觴,西方美學開始了漫長的美學本質主義追索,形成了“美在均衡”“美在完善”“美在愉悅”“美在生活”等諸多觀點。中國當代美學在一開始也將目光投向了美的本質論的問題。有學者認為,中國當代美學的一大特點就是“由美學的本質研究,走向中西方美學史的研究和各門類美學的研究”。〔9〕美學大討論作為當代中國首次大規模的美學研究熱潮,建構美的本質觀成為繞不過去的基本出發點與立足點。中國古代擁有悠久的民族審美傳統與豐富的美學思想資源,但中國古代美學并沒有自主的學科意識,美學思想總是散見于哲學、文學、藝術思想論著中,呈現有“美”無“學”的狀態。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王國維、梁啟超、蔡元培等中國近現代美學先輩引進西方現代美學學科概念,作為學科的美學才真正在中國出現。中國現代美學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確定作為學科的美學的合法性,這樣的科學主義指向也決定了對于美的本質問題的探索成為中國現代美學生發的起點。但是,現代中國社會的長期不穩定因素卻讓這種探索一直難以為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當代美學更加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向,開始在前人未竟的事業上著手構建中國自主美學學術體系、研究范式、理論話語,這一切的起點就是繼續思索美的本質問題。因此,美學大討論對于美的本質的刨根問底的追索看似晦澀艱難又索然無味,卻是中國當代美學誕生后既不可忽視也不能回避的必經之路。另一方面,鞏固意識形態的需要決定了美學大討論對美學本質論的關注。中國共產黨人憑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的結合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因而共和國成立之初,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已被明確,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內在統一性所決定的。為夯實馬克思主義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地位,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國家開展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思想宣傳學習運動。先進知識分子自發自覺地學習辯證唯物主義與唯物史觀,主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到學術研究的具體過程中,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學術研究中真正落實落地。美學大討論對于美的本質在唯物與唯心、客觀與主觀等基本方面的關注,在某種角度看來,就是美學界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一次成果交換與心得交流。

此外,美學大討論的另一個特征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邊緣化。美學大討論作為中國當代美學的第一個學術高峰,卻在中國古典美學研究方面著墨不多。據統計,1955年至1965年間,“國內各報刊發表了約50篇有關中國古典美學的文章”,〔10〕成果著實寥寥無幾。以《文藝報》和《新建設》編輯部1957年至1964年出版的六卷《美學問題討論集》為例,該集共收錄美學大討論時期的80余篇重要美學文章,僅有李可染《漫談山水畫》、阿甲《關于戲曲舞臺藝術的一些探索》等零星文章涉及中國古典美學與傳統藝術研究。該論文集作為官方出版的美學大討論文獻集,對文章的選擇收錄必然會反映當時的主流思想傾向,這種狀況的產生反映出在特殊社會政治背景與意識形態條件下,對中國古典美學無意間產生了疏遠或回避,也折射了該時期中國古典美學研究少有出類拔萃之作的尷尬現象。中國古典美學在該時期的邊緣化可簡單歸咎為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共和國成立初的中國美學一度奉蘇聯美學為圭臬,使得美學大討論的爭鳴中充滿了“蘇式話語”“蘇式方法”“蘇式路徑”,在一定程度上懸置了中華古典美學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方法。這不僅導致傳統文化在一段時間內不能得到有效的繼承與發揚,也讓國內美學研究長期亦步亦趨地步蘇聯美學的后塵,難出擁有開創意義的美學成果。其二,追求更先進的發展結構和意識形態,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與落后思想進行割裂。處于新創時期的人們難免會因遵循“不破不立”而與落后的事物“劃清界限”,但“破”什么,怎么“破”,人們似乎并不太明確,學術界甚至一度出現了“厚今薄古”的錯誤觀點。受此影響,一些美學學人粗暴地將古典美學劃入該“破”的一方,讓其耀眼的光芒受到了遮蔽,最終導致美學大討論時期對中國傳統美學的系統闡發與深入思索少之又少,相關論述僅是浮于表面的就事論事或視其為論據來印證自己的觀點。需要特別指出,在美學大討論時期的眾聲喧嘩中,宗白華是少有的堅持開展中國古典美學研究的學者。共和國成立后,宗白華曾發表了《讀〈論美〉后一些疑問》等若干文章,積極參與美學論爭。但是,宗白華這一時期的美學研究并不費神于唯物與唯心、客觀與主觀的漫長論辯中,而是意圖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美學精神,相繼發文探討中國傳統藝術與中國古典美學間的重要關聯,深入挖掘中國美學的文化內涵。此外,他還積極開展中西藝術美學的對比研究,意圖進一步突出中國古典美學異于西方經典美學的民族特色。20世紀60年代,宗白華還擔任了國家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國美學史》的主編。雖然該書最終未能完成,但已然成為當代中國重振中國古典美學研究的標志性事件。

三、對美學大討論的歷史評價

綿延十余載的美學大討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美學界第一次大規模的學術爭鳴,其在中國當代美學史乃至中國當代思想文化史中的特殊地位不言而喻。美學大討論的積極作用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在當代中國的語境下彰顯了美學學科的合法性與美學研究的可能性。摒棄或褒或貶的評價,美學大討論能夠得以開展,本身就是對于中國當代美學研究的重要推進。它的出現證明美學作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獨立學科的合法性已被確立,學界對于美學的特殊學科屬性有了更加明確的認知。在美學研究得以可能的前提下,美學大討論才能夠在美學的“美與審美”的基本問題框架中進行學術爭鳴。雖然美學大討論之論爭依舊沿襲蘇聯美學的基本范式,但李澤厚等一些學者已然開始沖破這種禁錮,在中國當代自主美學理論體系的創制上進行了初步的嘗試。從某些角度看,中國當代美學史以美學大討論為起點的論斷似乎也并不為過。其次,美學大討論引起了普通民眾對于美學學科的關注。盡管對美學大討論的本質與影響各有見解,但不少學者都將美學大討論視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美學熱”。〔11〕這次“美學熱”首先體現在學術界空前熱烈的討論環境上。學者在美學論點上你來我往的爭鳴異常激烈,美學學術研究的廣度與深度都大幅增強,不僅為美學界培養了大量后備力量,還進一步深化了美學研究的論辯傳統。此外,美學大討論時期,很多文藝報刊都開辟了群眾來信欄目,刊登青年民眾積極參與美學問題討論的來信,大大引起了群眾對美學問題的關注,為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美學熱”奠定了良好群眾基礎。再次,美學大討論催生了一系列重磅美學學術成果。這一時期不僅有數百篇重要美學學術文章見諸報端,眾多學者也推出了一大批卓有創見的美學專著,展現國內學者在美學基本原理與文藝美學等問題上的獨到見解。同時,官方層面還著手譯介了大量蘇聯與西方美學與文藝理論經典著作,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就于20世紀50年代出版了“外國古典文藝理論叢書”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大大彌補了當時外國經典美學理論譯著不足的缺憾。

但是,美學大討論的局限性也是十分明顯的。首先,美學大討論的學術爭論遮蔽了感性因素對于美學的重要地位。美學大討論對于美的本質問題的關注,是作為哲學基本問題的唯物與唯心論爭在美學領域的落實,這就決定了美學大討論以絕對理性主義的視角審視美學基本問題,從而忽視了美與審美中的感性因素。1750年,鮑姆嘉通就將美學規定為關注人的感性認識的學科。隨后,無論是康德對于審美判斷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認識,還是席勒在審美境界中調和感性沖動和形式沖動的論斷,感性因素都被公認為美學研究中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而在美學大討論中,對美與審美的感性因素的關注卻往往被粗暴地當作主觀唯心主義而受到攻擊。這樣一來,美學大討論中對美的本質的探尋缺失了感性因素的重要一塊,所以它實質上是不完整的或是部分缺失的美學基本問題討論。其次,美學大討論有著濃厚的時代政治色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鞏固政權成為首要工作,自然也包括對國家意識形態的夯實。受此影響,有學者就認為美學大討論是“新建立國家的一種‘政治社會化’過程”,〔12〕該過程的目的就是夯實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初生共和國的地位,繼續加速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因此,美學大討論不可避免地被烙上“泛政治化”的印記,形成了與意識形態建設息息相關的具有時代色彩的理論景觀。再次,美學大討論的一些美學觀點割裂了美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美學大討論時期的一篇美學文章《照相館里出美學》曾說道:“美學這門學問在我國還很不發達,它的主要缺點就是圈子太小,脫離實際。”〔13〕這一見解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學大討論的某些不足。這說明當時的美學界已經開始意識到美學大討論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下,過度強調美學的“質”的規定性,深陷形而上學的概念推演無法自拔,在無形間忽視了美學與實踐以及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文章還指出:“應當有人出來勇敢地放下架子,面向生活,從無限豐富的社會生活中的美學問題出發,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從新的生活中總結出美的規律,又用社會主義的美學觀點去解釋生活中各種美學問題。把馬克思主義的美學放在實踐的基礎上,從而打開一條創造性地發展的無限廣闊的道路。”〔14〕這樣的觀點在當時對主觀客觀與唯物唯心錙銖必較的美學大討論中可謂一股清流,不僅給尚處萌芽時期的實踐美學創造了一定的發展空間,讓學者開始逐步摸索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化的路徑,還給后美學大討論時期的中國當代美學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思考視野。

對于美學研究者來說,關注美學學科的學理性與知識性的探究很有必要,因為這是厘清美學基本范疇與研究路徑必須進行的工作。但不可忽視的是,美學還擁有特殊的審美意識形態功能,它作為一種積極的時代精神與正向的社會力量根植于每一個個體的心靈中,并在人們對于美好生活審美理想的現實書寫中迸發。因此,美學研究既要堅決反對過度政治化的傾向,又要堅持同時代共發展、與社會共進步,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高昂時代最強音。這成為后美學大討論時期的中國當代美學研究必須重視的問題。總而言之,美學大討論雖不甚完美,但為后續的中國當代美學思想源源不斷地注入了向前發展的無盡能量。在當代語境下,重新審視與反思美學大討論的功績與不足,悉心梳理美學大討論留下的美學遺產,無疑對繼續促進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化建設、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美學發展、帶領中國當代美學思想邁向更高階段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猜你喜歡
美學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飲食美學中還鄉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外婆的美學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6
現代生活美學之城
現代蘇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4
生活美學館
現代裝飾(2019年7期)2019-07-25 07:42:08
VR嶗山:虛實相生的美學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26
造物美學
現代裝飾(2018年5期)2018-05-26 09:09:26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美女毛片在线| 亚洲男女天堂|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88|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日本免费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JIZZ亚洲国产|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中文一级毛片|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亚洲天堂高清| 97se亚洲综合|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第一页| 欧美日韩导航|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91视频区|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a国产精品| 在线中文字幕网|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欧美色图久久|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国产一区成人|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色综合网| 国产在线观看99|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天天色综合4| 性网站在线观看| 五月激情综合网|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色精品视频|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欧美综合成人| 88av在线看|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国产精品护士|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色视频国产|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国产第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