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榮
摘 要:雖說汽車在我國從開始到普及已經有接近40多年歷史,不過隨著能源短缺以及各種原因的影響,傳統的石油汽車也逐漸被新能源汽車所代替,因此現階段的汽車課程教育也開始將重心變為新能源汽車教學,以便于適應現代化汽車發展趨勢。不過,在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課程開展當中,由于新能源汽車的能源工具形式及比例還未完全確定,這也使得相關課程開展很難具有針對性。而另一方面,技術分歧點的存在也使得此行業很難進行資源集中,也進一步拖慢了行業發展步伐。因此,為了提高新能源汽車課程的課堂開展效率,本文分析了新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并根據其特點提出了了課程改革方案,希望能夠為汽車課堂改革做出貢獻。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 教學改革 方案探究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Course
Ye Xiangrong
Abstract:Although the automobile has been popularized in China for nearly 40 years, with the energy short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reasons, the traditional petroleum automobile has been gradually replaced by new energy automobile. Therefore, the automobile curriculum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also begins to focus on the teaching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 so a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automobile. However, in the cours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t this stage, the form and proportion of energy tool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have not been fully determined, which also makes it difficult for relevant courses to be target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istence of technical differences also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industry to concentrate resources, which further slows down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new energy vehic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the new stage, and puts forward the curriculum reform plan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s,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automotive classroom reforms.
Key words:new energy vehicles,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exploration
準確來講,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模式還較為模糊,所以相關人員需要加強相關技術探索,以便于汽車教育行業的課程開展提供方向。不過,教育本身就具有特殊性,所以并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改革緩沖,這是迫使學校必須結合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來為其設定課程教授方案。久而久之,各學校在新能源汽車課程開展上的差異也越來越大,其整體效果也不如以往的課堂開展模式。
1 新能源汽車課堂存在的問題
1.1 課堂開展難度過大
在課堂改革開展當中,新能源汽車行業需要考慮更多的問題,比如教育資源的分配以及課堂的開展形式,為了便于理解,本文將其展開在下方,以供參考:
1.1.1 受限于課堂開展形式
首先,理工課堂的開展需要基礎的形式作為支撐,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其基礎的能源供給形式、轉化途徑、結構設計等等方面都需要實物模型作為支撐。針對于新能源汽車課堂來講,由于其出現時間較短且核心概念模型不夠完整,所以其課堂開展很難把握住行業發展的方向,進而影響教學資源的分配。其次在實踐教學上,新能源汽車課堂模式與傳統汽車課堂有明顯區別,所以也不能直接利用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和相關資源。最后,由于課堂本身的開展具有較強的時限性,所以也使得課堂內容的篩選難度逐漸增加。
1.1.2 課堂開展成本過高
由于新能源汽車課堂本身涉及到汽車與教育,所以其實踐理論成本都相對較高。這個問題不僅存在于學校當中,還存在行業的整體發展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新能源汽車缺少對應的知識體系,這也使得大部分的理論知識結構都需要借助模型來獲得最原始的學習資料。對于國家來講,這個影響會不斷放大,也需要更多的資本來推動行業的發展。但對于學校來講,基本上沒有多余的資源來支撐新能源課堂的開展,這也是當今新能源課堂發展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1]。
1.2 缺少對應的師資力量
在師資力量建設上,由于新能源汽車概念出現時間較短,所以大多數的師資力量都源自于傳統的汽車教學系統。但從本質上來看,不管是內部構造還是動力系統,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汽車有巨大差異[2]。雖然說某些理論概念相近,但實質上概念共通的部分并不是很多。另外根據數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學校的教授都為跨專業學習,這也使得其研究領域與新能源汽車有較小的重合性。受到此原因的影響,大多數課堂都會或多或少偏離原先的教學目標,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1.3 存在技術分歧點
雖然說新能源汽車這個概念已經出現了近10年之久,但在重要技術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技術分歧點,比如能源供應、結構設計、交互邏輯等等[3]。從涉及領域上來講,新能源汽車屬于一個全新領域,所以其基礎知識結構體系需要重新構建,而不能沿用傳統汽車制造內容。但由于存在技術分析點,這也使得知識體系構造存在較強的分歧性。而另一方面,單從能源技術上來講,電池、能源轉換等關鍵技術并未在近幾年取得巨大突破,這也使得新能源汽車體系無法取得快速突破。
2 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從整體上來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可以用“多元中的單一”來形容,具體解釋如下:
2.1 行業的“多元”
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的汽車在交互邏輯能源供應方向上都會呈現較強的多元性,這一點從現在的汽車設計上就可以看出。比如電力驅動、油氣混合等類型汽車都有自身結構優勢。而在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中,這種趨勢會更加明顯,比如更加穩定的電力供應方式以及更加智能的駕駛交互邏輯[4]。
2.2 產品的“單一”
科技的趨勢并不包容復雜多功能性產品,其更加看好的是結構一體性與能源供應的單一穩定性。因此,未來新能源汽車能源供給種類會有很多種,但在單一汽車結構上,大概率只會支持單一能源供應模式。而對應的結構設計上,也只會降低多元化的標準。
3 課改質量提升的有效措施
3.1 優化課程開展模式
課程開展模式的優化中會主要涉及到課程結構以及人才培養,實際上這兩部分也相互影響,相互依存。
3.1.1 優化課程結構
在課程結構的改革上,需要地區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并從高到低進行課程結構分級。這種分析模式可以有效體現出教育的目的性,并能夠降低人才培養的盲目性。比如可以將課堂嘗試分為專業課堂、綜合課堂以及管理課堂,從而優化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整體資源分配。而再往下可以將專業課堂分為能源供給、邏輯交互、技術管理、結構設計等方面,通過發揮專業優勢來增加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的優勢性[5]。而在對應知識體系的交流上,也可以增強自身內不同專業的交流價值。另一方面,這些子專業還可以與其學科主專業進行有效交流,并不斷學習本學科研究方向的尖端高新科技,從而打破傳統汽車制造行業的“閉門造車”模式。
3.1.2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在人才培養上,則需要根據課程結構來進行相應的人才引導,從而使課程結構與人才培養能夠達到1+1>2的教育預期。而在人才管理上,這需要為其制定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比如通過相關政策來加強人才與汽車行業的行業粘性,以降低人才流失率。也可以進行校企合作,并直接通過現場教學的方式來進行課堂學習,并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經驗,一來能夠控制課堂開展成本,二來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3.2 加強與高新技術領域的聯系
新能源汽車課堂開展與新能源行業本身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果想要提高課堂開展效率,那么就要嘗試加強與高新技術領域的聯系,并將其最新成果引入到教學當中,從而達到學研合一的教學目的。不過對于大部分學校來講,其資金儲備并不支持其學研合一的技術條件,所以需要政府頒布相關政策來縮短高新領域與教學課堂之間的距離,從而形成更加穩固的行業發展關系。比如在以往的課程開展當中,計算機行業由于發展速度過快,使得尖端技術與課堂開展出現了較大距離,這也使得人才教育無法第一時間投入到行業當中,從而極大增加了人才培養成本。雖然說新能源汽車的課堂與行業落差并不是很大,但依舊不可忽視。
3.3 促進教“材”改革
3.3.1 形式改革
在傳統新能源汽車課堂的課程中,大多數學校都是通過教材來進行課堂開展,這也使得知識需要進行文字翻譯,再將其呈現給學生。從內容準確度上來講,經過兩次形勢轉變的教材內容的理解成本巨大,從而使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學習困難[6]。因此,學校可以直接與汽車行業進行聯合,并嘗試增加實際演示教學的覆蓋率。而在課堂開展形式上,則需要拋棄傳統的“書”“技”“書”的形式,并將其轉化為“技”“書”“技”的課堂開展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發揮出實踐教學的作用,并能夠將書本概念教學的劣勢降到最低。
3.3.2 內容改革
內容選擇上,這是要在傳統的教學內容當中增加汽車發展史、社會行為學、新能源材料發展等資料,以便于從不同方面提升學生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在現階段的知識體系當中,學校部分只會接觸到汽車建筑行業的底層思維,這也使得學生無法利用學校的現存資源來提升自身技術認知。而畢業后的專業技術差距則會大大降低學生的積極積極性,且資源也將限制學生的發展。因此在內容選擇當中,就應該分析當代社會的汽車發展趨勢,并對其內容進行提煉整合,以未來發展趨勢的形式來使學生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從而間接縮短學生的行業技術差距。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積極的講社會第三方的產品展示、行業動態等活動納入教學內容改革中,以便于從不同層面開闊學生的眼界,促進其未來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說,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并不會發生巨大的變動,所以行業體系也不會迅速產生。對于學校來講,這是一個危機,也是一個改革的最好時機。努力加強地區的資源整合,并嘗試將課堂開展風險分攤。不過整體看來,學校的資源背景有限,還是需要當地政府進行相關的政策支持,以便于促進學校新能源汽車課程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于強.新能源汽車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8,(6):123.
[2] 韓東濤,蘇雅拉圖,王鳳仙.應用轉型背景下汽車類專業新能源汽車課程教學與實踐體系研究[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9,27(5):145-148.
[3]梁毅.新能源汽車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數碼設計(上),2019,(9):238-239.
[4]林玲,胡順安.應用型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車技術課程教學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44):225-226.
[5]劉濤,江泉,朱布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南方農機,2019,50(19):166-167.
[6]薛紅華.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19(18):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