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之 肖志堅 蔣君 麻少秋 鄭叢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進入全面融合時期,形成了線上+線下教學新模式,而云班課平臺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款免費的信息化教學移動APP。為提高室內施工圖設計課程教學效果,在近一年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云班課與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云班課;信息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6-0143-0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ve entered a period of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forming a new online+offline teaching mode, and the cloud class platform is a fre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obile APP.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of Drawing Design of Interior Construc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nearly years,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combining cloud class with traditional classroom was adopted, which ful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promo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which is worth further popularizing.
Keywords: cloud cla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form in education
隨著互聯網、移動設備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混合學習將成為推動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核心趨勢,有效應對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帶來的新挑戰,讓教育變革跟上時代,讓學生適應社會需求。在《2018年教育部工作要點》中也進一步提出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啟動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實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進高等學校課堂革命[1]。混合式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施教者的創新思路,而且提供更多互動式活動以便受教者參與。本文就是在此種目的的前提下,引入了云班課教學平臺在整個室內施工圖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設計和評價體系的具體實踐。
一、課程現狀及問題
室內施工圖設計是數字媒體應用技術的核心基礎課程,開設在學生入校第二學期,每周四節課,采用以學生為主導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主要依托于AutoCAD等計算機輔助軟件掌握規范的室內施工圖設計的技術和方法,對建筑空間進行施工圖的表現,為后續課程室內模型設計、室內效果圖渲染技術做準備。數字媒體專業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室內施工圖繪制的發展趨勢也由手工繪制朝著計算機繪制發展,對于學生軟件掌握的熟練度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然而高職院校在課程設計和教學評價方面存在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時間偏短,實踐操作不足
室內施工圖設計課程一般開設在大一第二學期,按照教學安排,每周的上課時間為4學時,通常總課時為64學時。室內施工圖設計課程的主要內容是:AutoCAD基本操作、繪圖與修改命令、室內施工圖繪制等,這些內容專業性較強,需要大量的操作時間積累熟練度并記憶命令,特別是后期大量的室內施工圖繪制在課堂上無法全部講解,否則學生沒有操練時間。但是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導致教師無法在保證教學進度和學生熟練度上做到兩全。掌握快的學生會覺得課程進度過慢,掌握慢的學生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學習積極性迅速下降,進入惡性循環,最終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式單一,師生互動少
傳統課堂,都是你教我學的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一部分學生偶爾思想開小差,無法跟上進度,后期就會難以跟上,由此感到內容枯燥無味,出現用手機聊天、看小說的現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于操作需要大量時間,幾乎很難開展互動,甚至因為時間和人數的原因,對于學生的問題也不可能一一做到詳細解答,學生得不到及時解惑,進而學習積極性逐漸下降。課下,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因為無從下手,更不愿意花時間去操練,同時也沒有一個專業平臺向教師及時反饋信息,使其了解教學的后期效果。
(三)評價方面偏重結果考核,忽視過程考核
傳統教學主要以教師單方面評價為主,缺少評價對象及其他相關主體的參與,使得評價結果片面而狹隘。期末考試以定向理論和操作內容為主,無法評估學生是否有獨立完成開放性內容的能力。雖然也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但技術水平的限制也導致主動學習和更具廣度的評價體系無法很好地開展。
二、基于云班課平臺的混合型教學模式
(一)混合式教學的定義
何克抗認為混合式學習就是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同時涉及教學理論、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等其他內容的改革[2-3]。混合式教學改革沒有統一的模式,但是有統一的追求,那就是要充分發揮“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的優勢改造傳統教學,改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分使用講授方式而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認知參與度不足、不同學生的學習結果差異過大等問題,將學習者引向深度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二)云班課的特點
云班課是Blue Ink Technology(藍墨)推出的移動課堂互動式教學的免費APP,其結合了傳統教學平臺和移動社交軟件的優勢,彌補了二者的不足。軟件客戶端包括手機版和電腦網頁版,方便教師和學生在不同環境下通過資源推送、活動參與等實現即時互動[4]。教師可以向平臺上傳各種學習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支持,促使其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整合和構建。教師還可以設置頭腦風暴、投票問卷、討論答疑等活動,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增加課堂趣味性,同時幫助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對班課成員進行分組管理、互評等操作,有利于培養小組成員間的分工協作、互助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團隊合作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作業/小組任務、測試等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幫助后進生跟上進度。云班課還可以實時追蹤學生的出勤、學習時間、使用學習資料情況、參與學習活動和課堂表現情況,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中實時接收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及時改變教學策略以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使教學更有效。
三、基于云班課平臺的混合型教學模式應用
(一)課程分析
根據室內施工圖設計課程性質及對專業需求和學生學習現狀的分析,課程依托云班課平臺,緊緊圍繞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能力、緊密結合疫情下的產業需求能力實施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起到積極作用。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分為課程前導、課程中期、課程后期、綜合評價。
1. 課程前導
在課程教學前,教師需要提供除教材之外的必要的教學資源,包括文本、圖片、PPT、視頻資源以及學生課前自測題目,這是學生課前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之前想要讓學生了解或掌握的教學內容,完成對知識的初步理解和基本運用。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和學習習慣,通過云教材、微視頻、課件等進行自學。云班課可以提供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設置有提醒功能,教師可督促學生及時學習。教師同時可根據課前學生自學的學習反饋,調整教學內容,如圖1所示。
2. 課程中期
根據課程前導中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出本次課的重、難點,設計課前小測驗,題目數量不宜太多、太難,教師先對這些問題集中、有針對性地講解,再通過云班課的頭腦風暴,輕直播/討論,課堂表現中的舉手、搶答、隨機選人等來進行互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深對重、難點的理解,如圖2所示。
3. 課程后期
教師可以根據知識特點和真實情境下的復雜問題,利用云班課“作業/小組任務”功能將拓展性的、發散性的、綜合性的練習制作成拓展學習資源并及時發布,如圖3所示,引導學生自主對獲取的新知識進行分析和整合,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允許學生以組為單位相互協作分工完成。完成任務后,將作品上傳到云班課進行成果展示,學生可以在云班課中進行交流討論,教師可以針對各組的實際情況進行輔導,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綜合評價
每個學生在云班課中進行的學習活動都以經驗值的形式記錄在云班課上,這為多種評價方式和過程性數據跟蹤和監控提供了依據。學生可通過結果數據圖表記錄學習過程表現,對自己的整個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習效率,如圖4所示。云班課依據評價數據提供“掛科預警”功能,幫助教師及時關注每個同學的學習狀態,不斷提升云班課的教學效果。
(二)課程實施
2020—2021學年第1學期室內施工圖設計課程,主要面向數字媒體應用技術19級2個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2+3)1901班(面向數字媒體方向)共計139人進行授課,計劃學時64課時。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計劃任課老師每周進行連續4課時網絡直播課程,這也為室內施工圖設計課程混合式教學提供了一次良好契機。結合QQ屏幕分享+云班課平臺,很好地實施了混合式教學過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下面就以其中一次課量房技巧與手繪草圖為例進行詳細介紹。
1. 課前準備
本門課程是實操性很強的一門課,不僅僅希望學生能夠看圖畫圖,更希望學生能利用所學知識將實體轉化為圖紙,那么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現場測量與手繪圖紙的基礎。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無法在學校開展實地分組測量活動,所以只能利用網絡資源來完成這堂課程。
課前要求學生準備卷尺、雙色筆、白紙、手機等工具(無條件可以用其他辦法代替,只是誤差偏大)。要求學生事先查找網絡資料預習,并發布問卷調查,摸底學生對量房知識的認知情況,如圖5所示。
2. 課中展開
利用云班課的簽到投屏功能可以快速查看到上課情況,節約了手動點名浪費的時間。正式開課后,首先提出本節課要點問題,利用QQ屏幕分享讓學生帶著思考觀看視頻,分別介紹量房注意事項、草圖繪制方法、不規則房屋量房技巧等內容,學生根據視頻觀看結果,進行討論總結量房需要注意的事項與繪制草圖的技巧,最后教師進行投屏總結,如圖6所示。
3. 課后追蹤
由學生根據課內所學知識,選擇自己住房進行尺寸測量并進行手繪草圖和登記尺寸,同時利用AutoCAD將草圖繪制成電子圖稿,將現場照片和完成作品的源文件和打印瀏覽圖及草圖上傳至云班課作業/小組任務中,以防止復制其他人作品的可能發生。教師登錄云班課作業/小組任務,進行作業的批改,給出修改意見,也可在留言板中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之后學生修改完成后提交最終作品,并由教師給出成績,如圖7所示。教師也將所有教案、視頻等資源上傳云班課,以供進度慢的同學進一步鞏固復習。
(三)實踐成效
1. 教學形式多樣化,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混合式教學,將傳統單一的面授式課堂教學環節直接升級為課前、課中、課后一體化的信息化教學,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參考;同時推動了學生從原來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經驗值獲得中即可看出學生自主性的顯著提高,如圖8所示。這種新型的課堂互動交流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在線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中能跟住教師的節奏[5]。
2. 平時表現一目了然,節約教師精力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除了正常備課、上課,并還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登記出勤率、平時作業情況等,還要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常常感覺分身乏術。云班課可以自動完成這些任務并給予評價,如圖9所示,節約了教師更多時間,可以讓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準備中來。
3. 評價手段多樣化,平時成績更客觀
平時成績能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一門課程的真實狀況,通常會按照一定比例匯總到期末總成績之中[6]。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想給每個人打出一個公平合理的平時成績非常困難,由于課堂時間限制,不可能對每個人詳細記錄學習情況,給他們打出平時成績,只是憑著模糊的印象和有限的記錄,會有學生覺得不公,或有質疑。云班課教學平臺的使用能夠最大程度幫助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掌握學生在各環節的學習狀況,并給出相應的經驗值,以經驗值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使得學生在內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 為學生預習鞏固提供便利
室內施工圖設計本身就是專業性很強的繪圖課程,又要結合AutoCAD來進行繪制,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達到一定熟練度。對于第一次接觸的學生來說,能記住常用的命令尚且有困難,更不用說繪制出復雜的室內施工圖。再加上課堂時間有限,每個人掌握情況不同,有些進度慢的同學很容易跟不上。另外還有個別同學偶有請假等不能來上課的,如果沒有自主學習,下一次聽課更是云里霧里。有了云班課移動教學助手,我們將講課內容PPT和視頻等資料放進資源平臺里,這樣掉隊的學生都能利用空閑時間查看資源平臺里的相關授課內容,進行自學。
四、結束語
作者通過開展一學年的室內施工圖設計云班課使用情況,證明基于云班課的混合教學課堂能夠很好促進教師進行課前教學設計。教師不僅需要備課,還需要準備大量學習資源、設計活動,供學生參考及應用,課前準備雖然耗費精力,但長遠優勢凸顯,教師也能利用碎片時間積累資源,形成資源包,這種可復制的學習方式為教師教學資源庫的建立帶來了便利。同時內設的監控預警便于教師能夠了解掉隊學生的情況,及時采取措施,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真正落實了全過程的行為跟蹤、即時提醒和動態評價考核方式。
但實際應用藍墨云班課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尚待改進之處。比如,作業評價環節中,沒有搜索功能,評分后若想要允許學生修改重新提交,只能翻找,非常浪費時間。另外測試板塊如果能夠有更多題型選擇,會更利于考查學生全面的知識。同時,云班課平臺必須在有網絡的條件下使用,學校網絡不穩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
[2]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中國電化教育,2004(3):1-6.
[3]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下)[J].中國電化教育,2004(4):22-26.
[4]藍墨云班課軟件功能介紹[EB/OL].http://www.Mosoteach.cn.
[5]王向東.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以醫用物理課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7):76-77.
[6]張琎,呂娜,鞠姍,等.公共課學生平時表現多元評價體系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6(2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