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 邊寧 鄭蘇英

學校校本研修樣態的提煉與踐行,是一所學校基于文化價值和教育哲學獨特的理解而形成的。浙江省杭州市現代實驗小學校本研修在“世界咖啡”匯談理論的基礎上,借鑒了“世界咖啡”的七項核心原則,通過重組、實踐、檢驗,提煉咖啡慧談青年教師校本研修有效操作策略,形成有學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樣式,從而使青年教師獲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不斷增加,真正促進青年教師的美好成長。咖啡慧談“3+X”中的“3”是指校本研修的三個實踐路徑,具體是指:新手教師,“一課三磨”站穩講臺;熟手教師,“同課異構”挖掘內需;能手教師,“教研相融”初顯風格。每個實踐載體包含若干個實踐樣態。“X”是指咖啡慧談校本研修三個實踐載體之上基于網絡資源的多種慧談方式。
研究策略
“一課三磨”站穩講臺。此策略適用于入職0—3年的新手教師,學習“師傅”課堂,立足課堂教學進行“三磨”:磨教材研讀、磨學情分析、磨板塊設計,促進新手教師在學習模仿中成長。
操作路徑有三個:基于個人真實問題,提高慧談效度;把握理論和實踐轉化節點,巧設慧談支架;運用視覺聆聽方法,增進慧談品質。在慧談中基于真實問題,巧設支架,把握理論和實踐轉化節點,用圖畫、海報、即時貼和其他視覺性表現手法,呈現組內教師共同的想法,加深教師對討論內容的理解,激發參與教師的表達愿望,使慧談效果達到最大化。
兩種實踐樣態。首先是教學前慧談:研磨教材學情。教學前慧談引領新手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更多關注學生真實學習過程和知識本源,深入學生思維關鍵點,深入思考一課一得教學價值在哪里,應該確立怎樣的教學目標,學生可能會獲得哪一方面的發展。慧談中,盡可能幫助新手教師充分落實教學過程,使之能按圖索驥、有章可循。其次是教學后慧談:研磨板塊實施。新手教師在模仿教學(師傅示范課或名家移植課)后,通過教后慧談獲得教學機智、課堂生成等方面的指點和解惑。在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后,選擇更恰當的教學方式和組織策略。教學后慧談一般按照以下六個流程進行:自磨三步曲—觀摩師傅課堂—教學實踐—分組慧談—分享觀點—再次教學實踐。
“同課異構”挖掘內需。此策略適用于入職4—6年的熟手教師,鼓勵教師由模仿到獨立思考,通過片段課、整節課的同課異構咖啡慧談,促進熟手教師從淺層學習到深度研究。
此策略的操作路徑為:立足課堂聚焦共性問題;創設宜人友好慧談氛圍;游戲機制保障人人貢獻。
教育教學改革最終發生在課堂上,在課堂觀察及慧談中,組織者敏銳地抓住共同教學現象或教學行為,梳理出主要脈絡,設置如“發言棒”“傳話筒”“時間沙漏”等具有儀式感的環節,營造溫馨宜人的環境氛圍,鼓勵每一位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發揮每位慧談教師的獨創性和創造力。
此策略有兩種實踐樣態——
一是片段課慧談。片段課教學就是節選一節課中局部內容進行教學。片段課同課異構教學鼓勵熟手教師分解目標,逐步遞進,嘗試獨立的教材解讀,抓住一個需要突破的教學共性問題進行思考設計,選擇自己擅長的教學方式和組織策略,體現教師自己的教學思考和能力。在熟手教師的“同課異構”教學實踐中,我們一般按照“實踐發現共同難題—慧談尋求解決方法—教學實踐同課異構—課后慧談比較辨析—總結提升再次實踐”的步驟展開,發現共同問題,尋求教學突破點。“片段課慧談”增強了熟手教師的教學針對性,現場教學決策、教學機智提升效果明顯。
二是整節課慧談。指選用同一節課教學內容,鼓勵熟手教師抓住一個需要突破的教學主問題,嘗試獨立設計和教學,有針對性地選擇集中性話題,為慧談提供不同視角,最終指向真正問題的有效解決。熟手教師課堂實踐和整節課慧談一般按照“聚焦話題—分組慧談—觀點連接—課堂實踐—課后慧談”的步驟展開。課前分組慧談解決預設的問題和難點,教學實踐后慧談得到升華。
“教研相融”初顯風格。此策略適用于入職7—10年的能手教師,在聊課、改課中對一般性、規律性的問題進行探討。分組慧談一般有多組教師參與,組內教師可由不同學科教師組成。我們希望能手教師在此階段能主動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形成課例代表作,逐漸體現教學特色與風格。
此策略的操作路徑有三個:慧談前分組多維探討;多輪慧談促進智慧內化;交流連接慧談聚力創新。
咖啡慧談采取多小組研討形式。每次根據不同的慧談主題,組織者進行不同的慧談前分組設計。無論是同質分組的“辯題式慧談”,還是隨機分組的“主題式慧談”,參與者往往都要經歷“組內—組間—集體”等多輪慧談,能手教師擔任著重要的傳遞統整信息角色,在各個小組分享組內觀點后,確定共識部分,主持人再就分歧意見組織現場討論、辯論,最后歸納總結形成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教學設計或策略。
此策略的兩種實踐樣態。辯題式慧談——“一題一得有乾坤”。“辯題式慧談”針對例題教學中的共性問題、疑難問題,促進能手教師對教材習題的拓展、變式和整合能力。辯題式慧談一般按照“說題展示—分組分工—組內慧談—交流分享—觀點連接—共享成果”的步驟開展,達到“一題一得有乾坤”的效果。
主題式慧談——“追根溯源求本真”。“主題式慧談”指圍繞中心議題,經多輪慧談、觀點連接、梳理歸納,教師們對教育實踐中的根本問題進行深度探討并達成共識,催化能手教師實現教學實操與理論研究的融合。“主題式慧談”一般按照“實力均衡的‘慧’前分組—圍繞主題教學展示—組內分享形成共識—組間交流智慧碰撞—分組匯報觀點連接—梳理歸納達成共識”六個步驟展開。
“X”——基于網絡資源的多種慧談方式。一是線上慧談。本案例所在學校為多校區辦學,由于時間和場地的限制,教研時間和空間存在一定局限性,參與慧談的人員匯聚在一起需要較多的時間成本。因此,我們鼓勵教研組、青年教師自發組織小范圍的“咖啡慧談”活動,側重于利用在線網絡資源,不受場地、時間的限制,擴大慧談的受益面。二是多維慧談。多維慧談指跨校區或多校聯盟的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咖啡慧談。多維慧談線上、線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研究成效
形成校本研訓特色。具有校本特色的咖啡慧談“3+X”青年教師美好成長研究策略為青年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而開放的學習平臺。青年教師借助這一平臺,與教研組教師、年級組教師、全體教師共同研究,推動教育教學實踐,形成學習型組織文化。
咖啡慧談“3+X”青年教師美好成長新樣態營造了一個彼此尊重、相互促進的學習場域,逐漸形成眾行致遠的校本研修學習型組織文化,為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專家之間的交流提供了通途,青年教師們的歸屬感越來越強,從“單兵奮戰”到“共享共創”,大大緩解了成長過程中的工作和情感壓力。
促進青年教師美好成長。激發青年教師研修熱情,使青年教師從被培訓的對象轉變成積極熱情的研修主導者和參與者。
提升青年教師專業實踐能力,漸進精準的新手、熟手、能手梯級研修路徑,使得不同層次教師都得到了發展。新手教師在課堂管理、教學環節和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選擇教學策略、課堂管理、群體交流更有自信,真正站穩了講臺。熟手教師主動變革,在共享共創中感受到合作的“美麗”,堅定了當教師的初心。能手教師蓄勢引航,在各方面嶄露頭角,研究能力更強了,有的還承擔起了師帶徒的重任,起到了傳幫帶的引領作用。
提升學生學習素養。青年教師立足生本,變革學習方式,課堂主角轉向了學生,有效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形成和發展。
青年教師美好成長不僅是專業知識拓展,更是在學習共同體中一起走向更廣闊的研究范疇和實踐空間,對當下職業狀態充滿熱情,對學生面向未來的學習充滿期待。這也是我們在美好教育建設中,改進學校教學管理,引領學生美好成長,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幸福化發展的愿景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