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建
摘 要: 班級是學校開展日常教學活動的單元,是學生接受系統教育、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班級文化直接影響著學生受教育的環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初中班級文化管理也不斷進行新方法的嘗試和探索,但是不少方面仍然不適應教育發展要求,這對班級管理效率提升形成一定困擾。因此促進班級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學生間正能量相互影響的作用對班級學生健康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
引言
根據班級文化的形態班級文化主要可分為班級物質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班級行為文化和班級精神文化。其中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主要對應文化中的物質方面,而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對應文化中的精神方面。從班級文化四種形態的關系來看,班級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是顯性的硬文化,是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而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是學生整體素質、精神面貌。意識形態和行為方式的表現,屬于隱性的軟文化。
一、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
由于實施班級文化建設必定會開展各式各樣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可能只靠班主任一人,也不可能只靠科任教師這幾個人,必須要發動全班同學的力量,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才可能將一個班級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好。而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行動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眼界開闊了,學生的創造力提升了,學生的執行力也會大大增強,這個過程勢必會對班級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核心素養的養成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雖然班級文化建設需要全體同學參與其中,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仍然處于主導地位,教師需要把控文化建設的大方向,在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領,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克服可能出現的困難、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這個過程必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因此,班級文化的建設過程不僅是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過程,也是班主任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過程,是班主任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過程。
二、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
(一)制定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度
學生是一個主動發展的個體,為了使其情感、思想以及意志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班級管理必須建立在尊重學生人格以及意愿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共同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中。
班級可以實行班長全面負責,副班長分片包干的形式,主要負責面上的工作;班級的其他委員則主要負責的是分抓自己負責的一條線上的工作;而課代表和小組長則負責的是對每天每個同學的具體表現情況進行考核登記。同時,班級每個月也會由班長組織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班主任每次都參與到會議當中,但也僅僅是作為旁聽者的角色,主要負責對班干部反映出的情況進行匯總,同時指導學生找出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師生攜手共建和諧氛圍
師生關系是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產生的關系,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前提就是要創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也是現代教育強調的一個重要教育思想,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充分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及時地進行信息傳遞與反饋,能讓師生之間互相尊重、相互友愛。這樣一來,班級就會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也會體現出強大的凝聚力。
要求班主任要對學生的個性特征進行仔細的觀察,細心地分析每一位個體存在的特點,同時全面而冷靜地對班級的特征進行分析,并制定出可以為之奮斗的共同目標,這樣才能夠構建出全員共同進步的愿景,才能夠在班級管理中起到激勵作用,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榮譽感、集體感、幸福感以及歸屬感。班級可以制定一個目標諸如“為了最好而奮斗”,即不管是班級內的學生還是老師,在任何事情上都要爭做最好。學生考試要爭取考到最好,教師賽課也要爭取賽到最好。讓同學們明白班級是一個共同集體,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們能做到。在實現這個共同奮斗目標的過程中,班級的精神面貌就會大為改觀,班級的凝聚力也會大大提升。
(三)家校合作助力班級文化建設
班主任與家長充分溝通,使家校教育及班級文化理念深入家長內心,為學生打造一個更加和諧的成長環境。比如,通過微信群與家長進行溝通,及時把學校、教育部門的一些新動向傳達給家長,做到潤物細無聲。(1)完善家委會制度為班級管理助力,發揮家委會的橋梁作用,鼓勵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家校合作中來,對那些積極參與的家長進行定期評選表彰。通過正向激勵,讓家長有成就感和獲得感,讓其看到家校合作給孩子帶來的好處。(2)家校合作也可以提出新思路,“開展全面家校合作,促進學生的成績、心理、社會關系、適應性等方面全面成長”,比如由家長形成“學生服務志愿者隊伍”,隊員全部由家長自發組成。可以通過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學習指導、心里疏導等實現家校合作,按照項目的不同,選取有相應特長和能力的家長參與,讓家校合作煥發生機。也應改變教育方式、讓家長充分參與。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們之間的接觸時間和頻次決定了彼此感情的親疏,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關懷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3)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讓先進的班級管理理念進入班主任內心。學校鼓勵班主任閱讀班級管理方面的書籍,每月進行一次交流,班主任可以就書中某一點分享個人心得體會,班主任之間互相探討前沿的班級管理理念,不斷提升班級管理科學化水平。
(四)改善班級文化環境,提升學生思想認識水平
班級德育環境的培育必須堅持以習近平主席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新時代環境下,初中生必須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融入班級文化建設中,對班級管理能剖析問題的本質,發現其客觀規律。對于班級文化建設來說,要創新管理方式,不斷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堅持“八個相統一”的原則。比如通過舉辦班級會議進行文化交流,可邀請學校思政老師參與,培養學生正確意識,豐富學生精神世界,始終讓正確的價值觀在班級管理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把德育和班級文化相結合,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德育活動來實現。在教學內容中宣傳以德育人的案例并進行創新,在學生中推薦優秀的榜樣形成一面旗幟,讓學生通過與班級的互動獲得成長,也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得到成長。其次德育工作必須要有針對性,使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得到提升。例如可以通過不定期的個別談話、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及時準確的了解,根據其思想認識水平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提升學生思想認識。班級管理中必須建設骨干人才隊伍,從骨干人才的選育用留上下功夫,更好的開展德育工作。比如選擇人才應更加注重政治素質、個人思想素質、道德水平,定期進行政治意識等方面的強化培訓,發現人才特長并將其放到更加合適的教育崗位,對精心培育的骨干人才應創設好的環境機制讓其留下來。
其次,搞好教室文化環境。比如所在的班級不僅制定了班集體目標,而且把該目標寫在班級文化墻上。為激勵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這名班主任要求學生把個人目標也寫在小卡片上貼到文化墻上,讓個人目標與班級目標同在。
結束語
班級文化建設首先要創建一個“潤物細無聲”的班級環境。建立班級文化時,這種環境的形態應該是活躍,健康而生動的,能夠體現一種教育性的氣氛,并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去學習和接受教育。讓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去發揮自己的長處,無論是善于動手的學生、善于動腦的學生,還是體育特長生、文化尖子生,都能夠在班級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的一方面或者幾方面找到自己的所長,并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張宏穎.談班主任工作的科學化管理[J].西部素質教育,2016(01):192.
[2]李濤.以班主任文化推進班級管理工作科學化[J].品牌,2014(07):60.
[3]鮑雪燕.科學化與人性化:班級管理工作的靈魂[J].教學與管理,2014(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