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鵬
在數字經濟發展和私營數字虛擬貨幣的影響下,數字貨幣的研發在全球掀起一波顛覆式浪潮。而中國是最早研發央行數字貨幣的國家之一,在數字貨幣競爭中走在世界前列,作為央行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體系的先行者,中國的相關研發試點及其外部效應也引發了各方密切關注。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繼續穩妥推進數字貨幣的研發。數字人民幣作為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的基礎設施,與私營部門推出的數字虛擬貨幣不同,數字人民幣有國家信用背書,由央行發行,價值較為穩定,具有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特點,又充分融合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高并發性能,在不改變政府信用背書的前提下,提高了貨幣流通效率,又解決了貨幣犯罪問題,還為人民幣國際化做好了最根本性的鋪墊,特別是在打破美元霸權地位、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方面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意義。然而就目前現實情況而言,我國廣大民眾對于數字貨幣認知還停在初期階段,很多人只是主觀的認為,數字人民幣與自己平時生活中所用到的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沒有什么區別;其實數字人民幣與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網絡交易系統模式有著顯著差異,比如數字人民幣的本質是人民幣,僅僅是交易貨幣形態不同而已,但微信、支付寶等網絡交易系統模式,并不具備貨幣屬性和貨幣價值,其只是交易得以推進成型的一個載體或者平臺。數字人民幣發行會進一步提升民眾平時生活中的支付便捷度,且數字人民幣在儲存、攜帶上都更加有優勢,無需找零、計算,而其對比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數字人民幣有離線支付的特征,不會高度依賴網絡狀態,整個支付過程不受外界限制,支付安全性更高。除此之外,數字人民幣,之于國內中小企業、實體經濟而言,可進一步解決其所面臨資金獲取問題,保障銀行等金融平臺,更快、更完整的了解中小企業經營狀態,從而可依據實況的為其提供企業所需資金支持。由此可見,數字人民幣發行的意義及其對經濟的影響較為深遠。
貨幣發行是我國央行基本職責,而現階段,各種虛擬貨幣幣種層出不窮,各國央行發行貨幣權威已經遭到極大挑戰,比如比特幣,還有以太坊、火幣、萊特幣等等,這些數字貨幣試圖發揮貨幣的職能,其發行量雖然比較有限,但隨時間推移必然會對央行貨幣發行根基產生較大影響。此外,數字人民幣發行,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是實現人民幣國家化的重要途徑,是尋求全球化合作伙伴的重要根據,是確保數字人民幣和美元等法定貨幣實現自由兌換、進一步鞏固并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降低甚至瓦解美元霸權體系的目的的重要舉措。
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為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創造了利好條件,央行也有必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民眾趨勢,選擇適當時機推出數字貨幣。特別是對邊遠山區和貧困地區,現階段金融服務覆蓋不足,公眾對于現金依賴度比較高,對于一些數字弱勢群體,電子支付的發展不僅沒有提高金融的包容性,反而出現了金融排斥現象。且數字人民幣本身優勢也較為典型,對比傳統紙幣、硬幣,數字人民幣引發成本可控、攜帶便捷、不易偽造、無法用于洗錢等特質極為明顯。加之目前我國社會民眾已經對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電子交易模式形成依賴,但這類電子交易模式本身屬于第三方支付,使用過程所面臨安全風險相對較多,數字人民幣則可在強化現有支付與金融機構合作基礎上,形成更加廣泛細致、全方位覆蓋線上、線下的服務模式,進一步提升交易安全性,使市場接受程度與場景適應性能夠得到保障。
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有相應的政策和制度進行管理和制約,中國版央行數字貨幣在社會上的使用會加強國家對金融貨幣行業的政策調整,優化貨幣的使用、管理和流通過程,增加貨幣的使用優勢。具體來說,傳統的貨幣政策在出臺后,通常需要經過若干資金流轉環節才能到達政策目標,存在一定時滯,而運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央行可以在投放數字人民幣過程中提前設置時間、數量、投向等生效條件,實現全程可追溯、可編程,縮短傳導時滯,解決了政策傳導過程中的時滯問題,提高了貨幣政策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此外,基于數字技術,央行對流通中現金的控制能力增強,可以快速追蹤和監控發行的所有數字人民幣,實時統計貨幣總量和結構,實時把握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為貨幣政策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撐。
首先,在經營模式上,有望推動商業銀行降本增效。數字貨幣的發行和結算是在服務器中的數字運算,大大降低傳統法幣創造、存儲、流轉、維護成本,也能以關閉物理網點、解放現金業務服務人員等方式來改善銀行的經營模式,提高商業銀行運營效率。其次,在盈利模式上,一方面,數字貨幣的推廣將弱化商業銀行信用中介職能。隨著數字人民幣支付的推廣和應用,部分儲戶選擇將銀行活期賬戶資金轉移至數字錢包,造成商業銀行活期存款規模趨于下降,吸存壓力加大,給商業銀行經營帶來重大挑戰。另外一方面,數字人民幣發行有助于拓展商業銀行業務邊界,商業銀行可能催生新的表外業務。最后,在市場競爭態勢方面,商業銀行間的競爭可能受到數字人民幣影響從而加劇。一方面,由于數字貨幣安全性和支付便捷性,資金可能從銀行存款賬戶轉換成數字貨幣,銀行活期存款規模下降,可能會加大商業銀行間對存款的爭奪。另一方面,部分中小銀行、網絡業務發達商業銀行可能會借機崛起,通過對接央行的數字人民幣平臺,為其用戶實現全場景的移動支付,從而加劇銀行間競爭態勢。商業銀行必須端正態度,顧及品牌形象、關注自身信譽才能在數字人民幣發行流通大環境下找到適合自身的生存經營路徑。
首先,數字人民幣可以推動消費者支付朝著更加便捷和私密的方向發展,由于其可實現雙離線支付,即使收付雙方離線可以自由支付,不受網絡限制,并且數字人民幣錢包可匿名,滿足支付私密需求,而支付信息可追溯的特點,使得支付具備安全性。在試點測試中,消費者使用開立的京東、滴滴出行、美團騎車等數字子錢包,支付信息將會被打包加密處理,用子錢包的形式推送至電商平臺,平臺無法直接獲取用戶個人信息,這有力地保證了用戶核心信息的隱私保護。具體來說,數字貨幣在支付方面會對現行網絡支付、跨境支付產生不可估量的沖擊。在網絡支付方面,現階段我國民眾已經習以為常的網絡支付方式有銀聯、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數字人民幣發行推行的初期階段,對現行各類網絡支付模式影響或許比較有限,但隨著時間推移,數字人民幣支付場景建設,由于雙層發行機制和前期參與發行的二級機構名單制限制,名單制內的二級機構有明顯的先發優勢,必然會對現行網絡支付模式造成極大沖擊,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網絡交易模式極可能因此發生較大程度的革新升級。在跨境支付方面,各貨幣當局可圍繞支持各自央行數字貨幣互操作性設 計通用標準,以提升支付效率、提高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改善跨境支付。
數字人民幣推出后,有助于大幅簡化企業資金交易環節,降低其交易成本,提高其交易效率,對企業來說商業交易環境將會發生顛覆性變化,同時企業面臨的數據詐騙風險也會更低。中小企業在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后邊際效益更高,其在現有融資環境下面臨的融資難問題也將進一步得到改善。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它們更依賴銀行間接融資,而銀行受到信息不對稱、信用體系尚不健全等原因并不偏好向中小企業貸款,由此阻礙了中小企業融資和可持續發展,但是數字人民幣的發行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可能性,使得銀行能夠及時獲取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信息,評價其貸款償還能力,觀測其風險變化情況。除此之外,數字票據的出現也可衍生系列化新型設備產品,創設更多產業鏈,對我國我國經濟有一定促進作用。
作為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數字人民幣衍生新的業務、產品和機構可能在短期內對現行金融結構形成一定程度野蠻沖擊,造成競爭失序,如可能加劇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展不平衡,影響商業銀行經營收益,針對此,數字人民幣的發行設計了動態化演進的雙層運營技術架構,目的就在于在現有的金融體系和結構中避免“金融脫媒”可能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造成不利影響,從而保證和維護現有金融和貨幣體系穩定。在金融監管方面,雖然我國數字人民幣設計是以“雙層運營”機制(央行數字貨幣具有法償性,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體現,旨在與現行金融體系相互兼容,但其在短期內仍會對我國金融體系形成一定挑戰,最明顯的便是數字人民幣發行,會擴大金融監督邊界,金融監管難度也會隨之上升。這要求對數字人民幣更加嚴格高效的監管審查。
首先,由于數字人民幣支付效率高,有助于加速國幣貿易中的貨幣流通,對于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體系、優化跨境投資貨幣格局、有積極的意義,亦體現了數字人民幣在國際數字貨幣體系中的大國擔當。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RCEP等區域性、全球性經濟合作的持續推進,為數字貨幣提供了更廣泛的應用場景。隨著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試點推廣,應用場景會從目前的小額零售逐步推廣到小額貿易結算,供應鏈金融以及跨境支付結算領域。其次,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會減弱國際貨幣使用慣性。貨幣存在網絡外部性,這是貨幣慣性的主要原因。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行業加快數字化發展與轉型被提升至戰略高度,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和載體,法定貨幣數字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而數字人民幣作為世界上最早研發試點的數字貨幣之一,信用品牌上有明顯保障,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定主導地位,憑借政策支持以及金融科技創新的雙重驅動,數字人民幣已在國內外掀起一波支付熱潮,在逐漸普及的同時對現有商業環境和生活方式帶來了顛覆式的改變,截止目前已實現1000萬用戶、2087萬個人錢包,累計使用數字人民幣交易筆數7075萬筆,金額達345億元。數字人民幣由于其不同于虛擬數字貨幣和第三方支付的優勢,為社會公眾提供了可信、便捷及低成本的公共支付工具,必將成為我國數字經濟時代的公共基礎設施。而其不僅是金融方面的一次創新,更是打破美元儲備貨幣霸權地位,推動人民幣國家化的重大突破。數字人民幣具有廣闊應用前景。我國必須從全局出發,時刻關注國內經濟,保障社會穩定發展,明確數字人民幣發行的現實意義,及其在發行后對個體、商業銀行、網絡支付、企業、國際貿易等方面的經濟影響,結合實際做好必要的調控引導,通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