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灌南縣三口鎮中心小學 侯 毅
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提出,人們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提升與訓練更加關注,尤其是小學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基礎階段,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上,教師更要以國家最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教育目標為基準,在傳授中小學生需要的學科文化與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更加注重中小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的提高,并增進與學生的交流,指導學生總結學習的方式。在當前中國的學校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雖然開展了提高學生主動閱讀素質的探索與嘗試,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所以,要不斷完善,總結問題,并善于利用問題,創新教學體系。本文就此展開研究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給出一些具體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小學語文課堂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具有深刻的意義。首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和常規教學模式最大的差別就在于,自主學習能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能把自己的教學自主性讓給學生,同時也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傳統的教學課堂,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講,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在進行自主性教學時,可以讓教師加以指導或輔導,這樣使學生加強討論交流,可以增強讀書的主觀積極性,進而完善了教學,進而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這也符合新課改的基本特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較好的條件基礎。
雖然當前我國已經加快了新課改的步伐,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較為嚴重,使學生無法真實得投入課堂中,教學環境也非常沉悶,他們無法調動自身的主觀積極性,使課堂質量和學習積極性不高。
當前我國教學課堂上教師普遍采用激勵式教學,然而在實際的教學評價中過于程式化,教師的評價話語過于單一,沒有做到差別化,面對不同的學生采用同一套說辭,弱化了教學評價的優勢和作用。
教師的職業素養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對學生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然而一些教師的職業素養還需要提升,面對學生提出的疑惑,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和解析,這些答案和解析如果出現錯誤,后期糾正會更困難。因此,積極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也是當前教師應努力實現的。
雖然我國早已加強對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但仍任有不少教師無法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仍然是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這顯然無法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課堂地位,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加強溝通。
比如,在統編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擺脫傳統的課堂教學上教師一味講解的模式,要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尋找答案,從而一步步深入地學習。又如,在學習本單元一篇名為《松鼠》的文章時,將兩篇文章結合,詢問文章所描寫的主要內容:“兩篇文章在對動物的描寫上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兩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的點?”通過這樣引導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培養和強化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教師一旁輔助,特別是要傳授一定的學習方法,這樣能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率。
如在進行朗讀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把握好漢字的讀音、輕聲、兒化音等,為了提高流暢度,需要反復練習。以《要下雨了》這篇課文為例,本文中出現許多人物,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各種人物的不同之處,讓每個學生做好人物分工,正確掌握他們的語氣。在朗讀古詩文的時候,要注重引導學生的旋律與節拍,使他們的停頓恰當,從而幫助他們走進古詩詞的意境,并體會古詩詞的魅力。
語文學科的課前預習是非常重要的,能幫助學生找到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前預習的環節時,要注意在預習方式、方法和技巧等方面進行引導。
比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學前,教師要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導學課件。學生不僅要從各種渠道了解毛澤東同志的事跡,做好預習筆記,教師也要在這個過程中,加入輔助,告知學生課堂上教師會隨機抽查預習筆記并提問,讓學生加以重視。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跟家長及時溝通課前預習的課件設計和要求,由家長進行課前監督。
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能做到長時間地集中,為了保障課堂的有序進行,教師應該采用各種方法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創設課堂情境教學就能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引導學生融入課堂學習,從而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特別是教師講解故事類的課文或者敘事性較強的文章時,創設情境教學,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能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參與其中。
例如,在開展《番茄太陽》的教學時,教師可創造適當的課堂情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相互探討:“番茄和太陽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本篇論文的番茄太陽為何要加引號?”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誘導他們閱讀,調動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可以在自主的思維中帶著疑問展開討論,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發現關鍵。在問題解決前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通過內容總結,提高他們的學術感悟,了解編者希望傳達的真摯情意。又如,在低年級的學生完成聲母韻的練習中,由教師挑選學生最喜愛的小動物,讓學生完成人物裝扮,創編童謠:“小蜜蜂拓客派單嗡嗡嗡,飛向西,飛到東。學生尊敬師長去做工,采到蜜液后回來吃,并準備糧食好過冬?!睂W生一次次念,一次次感受,在反復練習中學習運用兒歌中的韻母“ong”,以此提高自身的拼讀能力。采用這樣創設情景的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可以進一步地了解知識點,提升學習效果。
小學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紀律性較差,因此,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更容易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品質。
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這一課文時,為了讓小學生紀律性得到加強,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教學,基于合作的精神和探索的目標來建立項目式的學習模式。首先應當有效分析課文的內容,構建本學科的教學目標,在學習項目的建立過程中讓學生熟讀課文,對課文的基本內容做到基本的認知和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加強學生對民族節日文化的欣賞和認識,激發學生內在的文化情感,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養成,在合作學習的引領下,完成學習能力提升與學習品質擴充的學習目標。其次,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教師應該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幫助學生一步一步完成學習目標。在分組之前,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學情予以了解,對學生的基本層次化予以分析,在小組內設置小組長,配備基本的組員,為組員分配不同的學習目標。例如,有的學生負責整理生字生詞,有的學生負責概括全文,有的學生則負責課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一部分學生建立分析與總結檔案,整理預習筆記、總結小組討論結果。最后,在隨后的課堂內容構建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際的探究活動,在組內展開交流互動。邀請小組內的代表進行成果優化和成果匯報,其他小組成員則認真傾聽,仔細分析,給出評價和總結。在這樣的小組互動交流模式中,學生能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探討。通過設置小組交流的模式,各成員都能得到優勢互補和綜合水平的提高。每一個小組成員雖然學習水平、學習成果各有差異,不過通過分享交流,能互相彌補不足,期間通過語文教師的點撥、總結和過程引導,能完成對整堂課的高效學習。
想要達到語文課程的效果提升,就需要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反思,實現課程的有效評價。教學評價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它能通過總結知識得到知識的鞏固。很多學生無法進行自主思維,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實際的語文課程訓練,在語文訓練中無法得到滿意的結果,于是對自己缺乏自信。教師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獨立訓練的方式,通過課后反思的方式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構建。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再加上沒有相應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經歷,在了解和認知能力上相對不足,因此在學習中如果遭受了挫折,遇到了困難,就很容易放棄?;蛘呤钱數玫匠晒陀辛撕贸煽兊臅r候,很容易自驕自滿,無論是自負的態度還是自卑的態度,都容易影響學習效果,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不利,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通過學生的反思和總結活動,教師不但可以對學生個體進行評價,還可以對教師自己的課堂內容進行評價。例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老師在課堂引導中有哪些優缺點?”學生也可以通過誠實的方式回答,來促進課堂效果的綜合提升。
最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反思和總結,把教師的肯定和鼓勵當成內心的強心劑,提高學習的興趣與積極度,改善師生關系。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對愉快學習氣氛的構建會有促進作用。例如,當學生通過預習在課堂上作出良好的表現時,教師可以多加鼓勵,多加表揚。而對于準備不充分、課程表現中不是很出色的學生,教師也要充滿理解,通過充滿激勵的話,肯定學生的過程付出。與此同時,教師的評價不能過于籠統,不能過于抽象,而要具體指出學生的長處,也要具體挖掘學生的潛力。例如,“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看法很獨到,提出的問題比較有建設意義,一定是在讀書過程中花了心思,并且考量了全文。你是一個很會自主思考的好孩子。”這類帶有具體事件的評價,會讓學生更充滿自豪感和成就感,會珍惜教師的評價,更會促進學習動力的生成。而一些空洞的沒有具體內容的評價,學生會感覺不到具體的鞭策和贊揚,無法體會到評價中的具體督促性力量,也就無法形成學習的動力。
多媒體逐漸變成了教育中的關鍵技能,并對教學產生正面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能把抽象的知識點以直觀的方法表現出來,在促進學生視野和聽覺能力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學習動力,使學生積極地參加學習活動,從而逐步建立自主學習意識和技能。如在講解《亡羊補牢》時,就能運用多媒體中的圖形、音頻等,有助于學生掌握語言,明確文字所傳達的真理,從而保證了思想的活躍性。在這一過程整體來說,學生的創造意識獲得了顯著的提高,通過互聯網與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增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從而體會到掌握語文知識點的快樂,從而逐漸提高了表達、朗讀和學習能力。要提高課堂教學,就要合理運用多媒體,把學生生活中最常用的素材帶入課堂中,把學生經驗引入教學活動中,從而做到素材和教材內容的緊密結合。在課程中,需要運用計算機技術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平臺,并根據學生的個差異性、學習需要和能力,為學生制訂出合適的學習規劃,把學生納入教學活動中。引入信息技術,有以下幾點作用。第一,為學生帶來感興趣的文章。第二,指導學生使用自己感興趣的方法練習。第三,引導學生以自由協作的形式積極地和其他同學相互溝通。第四,學生根據所掌握的內容開展自主研究活動。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給學生介紹自己使用網站資源的方式,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獲取、管理和閱讀能力,在利用電子文本、視頻資源等的基礎上,了解文章知識。
教師不僅要從設計預習環節、完善課堂互動系統等方面開展課堂創新工作,還應根據素質教育改革的實際需要,不斷完善課堂評估系統,對學生的上課表現、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能力訓練以及提高等開展多方面評價。教師應通過教育信息等網絡平臺及時掌握學生在學校生活與學習中的實際情況,以便查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同時,教師也可通過與每個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一起研討課堂進步的舉措,給每個學生以更多的肯定、激勵與贊揚,以便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進一步提高每個學生的整體綜合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及其余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石。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自主學習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并創設有利的學習環境,進而大大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水準和判斷能力。所以,為了充分發揮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必須轉變課堂思考方式,切實把學生作為課堂學習內容的主人。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利用各種途徑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主學習興趣,加強對他們的引導評價,以培育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