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翔
(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吉林 長春 130000)
現今,高校科研能力的不斷增長,為高校更好地推進高水平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學保障。以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優化為載體,提升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科學性,是新時期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保持公平性、合理性的關鍵。未來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做好長效化布局,切實提升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有效性,使高校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能為高校科研工作的深化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傳統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更多的是根據科研人員個人能力及教師科研經驗等進行分析,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環境的改變,高校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必須面向科學化分析、系統化統計及高效化管理等做好改革。因此,新時期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是基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基本需求,面向科研人員、教師提供經費支持,并結合對科研成果的分析及評估,為科研人員與教師提供更多層面的科研扶持。因此,高校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對高校科研工作質量及科研水平產生直接影響。高校必須根據自身需求及科研實力,做好對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機制的優化,確保高校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能更好地與科研需求對接。另外,新時期高校教育工作的推進,承擔更為繁重的教育責任,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機制的構建,不應采取傳統的“放養”模式,要根據科研內容、科研方向及課題難度等對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策略進行調整,提升科研人員、教師參與高校科研工作的積極性。
目前很多科研績效評價工作的根本目標和價值導向不明確,甚至與科研創新活動的基本規律相背離。〔1〕不同的高校科研項目對于科研經費的需求不盡相同。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機制的構建,應根據高校科研項目難度、科研經費支出及科研規劃等進行合理規劃,在有效地控制科研經費浪費的基礎上,提升科研經費的支出有效性,確保科研經費的支出能應用于相關科研工作。〔2〕然而,部分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未能針對科研成果的產出及科研經費的制度做好有效評估,對于科研項目內容的分析及論證也缺乏合理性,使部分科研項目產生經費不足及經費過剩的問題,無法有效提升高校科研工作的有效性,進一步影響科研績效評價管理決策的落實。所以,明確各個不同科研項目的績效評價標準,并按照科研周期、科研內容及涉及學科等,有針對性地開展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規劃,則可有效地杜絕以上問題的產生,促進高校科研工作的高水平開展。
傳統的績效審計主要是事后審計,但高校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卻要結合科研團隊的研究能力、科研成果等客觀影響因素及科研工作對教育工作的影響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根據科研人員發揮的重要作用及科研成果的社會效益、經濟價值及教育價值等,做好科學的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然而,從現實科研環境來看,部分高校在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方面,僅注重對部分細節性內容的分析,未能從更為宏觀的角度針對科研評價進行優化,使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無法為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支持。因此,未來階段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機制的優化,不僅要注重對評價標準的明確,同時,也要重視對績效評價方式的革新。通過改變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策略、調整評價方案及重新確定評價切入點等方式,為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優化提供幫助,實現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穩步推進。
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機制的構建,要保證績效評價的公平性、公開性及合理性,避免高校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產生違規問題。其中,進一步做好對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審查,對于保證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科學化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部分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未能在審查管理制度的運用方面將科研人員、教師問題反饋機制,作為審查管理的一部分,相關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建議,也難以在第一時間內引起充分重視。導致部分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違規問題,嚴重影響科研人員、教師參與科研實踐的積極性,降低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實效性。使部分高校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流于形式,未能充分滿足高校科研工作基本需求。針對以上問題,高校應在充分明確新時期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側重點的同時,做好對科學評價策略的制定,并加強對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新路徑的探索,為未來階段更好地推進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工作夯實基礎。
完善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標準與體系,是解決績效評價標準尚未明晰問題的關鍵。對此,高校方面應針對科研經費績效評價要求,根據各個學科、各個不同科研項目及科研內容的差異,制定多項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標準。其中,科研周期、科研成果與科研效率等,應是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其中,高校可以運用對未來階段科研需求的分析,結合自身科研優勢建立多元化科研經費績效評價體系,確保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能更好地為科研人員、教師科研工作的推進提供幫助。除此之外,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應采取彈性化策略進行優化,避免一味地強調階段性的科研成果產出,要根據科研工作總體成果進行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分析,使高校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能更好地為科研工作的推進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預算管理工作是做好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全局工作的關鍵。〔3〕優化科研評價管理機制,則是指針對可能產生的科研管理風險及科研問題,做好前期階段的風險防范,并建立系統化的科研管理風險預警機制,針對高校難以獨立完成的科研項目,應在科研績效評價管理方面持有謹慎態度,避免高校科研經費的投入流于形式。在此過程中,高校不僅要定期組織科研工作學術研討,分析高校科研績效評價管理的有效性,也要以未來科研發展為載體,做好對各個不同階段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內容的補充,確保高校能根據教育發展環境、科研環境的改變,不斷做好對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策略的調整。另外,高校在科研績效評價管理體系的構建方面,需要考慮科研工作對教育的影響,在不影響教育工作穩步開展的前提下,做好科研經費資源傾斜,使科研績效評價管理能更好地為科研工作的推進提供多方面的幫助。
如今,任何重大的前沿性的科學研究項目都是跨專業、跨學科,甚至是跨單位、跨高校進行的。〔4〕深化高校與企業的發展合作,是指利用對企業績效評價經驗的借鑒,改變高校部分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方案,保證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策略的運用,能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做好合理決策,解決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存在的滯后性問題。其中,高校可以采取教師赴企掛職開展科研服務或企業在職員工赴校指導科研工作的策略,實現高校與企業之間在科研業務方面有效互補,并不斷在科研實踐的過程中,吸納企業科研績效評價經驗,保持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前瞻性、先進性,實現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多位一體有效開展。此外,深化高校與企業的發展合作,也是拓展高校經費資源獲取渠道的一種有效方式,豐富高校科研對接路徑,使高校能運用企業資源,更好面向科研工作提供服務支持。
構建信息化與數字化評價體系,是提升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客觀性和合理性的有效路徑。不同于傳統模式下以人工干預為主體的績效評價模式,采用信息化與數字化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體系,可以基于數據信息分析,為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人員、團隊提供參考,更好地簡化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流程,提升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效率,有效地避免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誤差問題的產生。其中,高校可以將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技術,引入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體系,并結合高校未來階段科研發展需求及科研規劃,科學地對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信息化技術進行算法優化,保證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進一步降低人為因素的干擾對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產生負面影響〔5〕。
加強科研經費評價隊伍建設,也是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優化的重要一環。對此,高校應針對可能產生的績效評價風險及評價違規問題進行匯總,根據未來階段科研工作發展方向,做好對科研經費績效評價人員的篩選,選擇具有豐富科研經驗、道德品質優秀的從業人員,參與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管理,通過高校科研經費績效的自我評價、第三方評價及信息化評估三位一體穩步推進,提升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總體水平。另外,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隊伍的建設,應考慮評價人員從業專業性問題,要在保證科研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上,根據科研環境、教育環境變化,及時做好科研經費績效評價人員調整,使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能根據科研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地推進評價管理工作。
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機制的建立,必須保持一定的內容前瞻性,使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能始終走在科研工作發展的前列,進一步利用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解決部分科研管理及科研服務問題〔6〕。因此,推動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的發展創新則至關重要,是高校提升自身科研經費績效評價能力的關鍵。所以,未來階段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能在科研管理服務方面,培養相關從業者的創新意識、探索意識,提升其創新發展的經驗積累,使其能在新時期的發展環境下,更好地圍繞高校科研工作的高水平推進,提供更多的科研經費績效評價改革建議,幫助高校充分適應新時期的科研環境。以此,使高校科研經費績效評價能充分滿足科研工作的多方面需求。
綜上所述,高校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優化,應結合高校科研工作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策略、評價方案、評價內容及評價標準的調整,使高校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能充分與時代發展接軌,避免高校科研經費的績效評價產生錯誤性的內容傾斜。促使高校能利用有限的經費資源,實現科研成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