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國界,合作無止境。不斷推動國際科技交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緊迫。不斷推進國際科技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2022年8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致賀信中強調:“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持普惠包容、合作共贏,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展注入動力。”這為新階段我國進一步推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堅定了步伐。
當前,國際形勢云譎波詭,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為當今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帶來了不確定性。同時,在一系列尖端科技如芯片、高端制造等領域,歐美國家也進一步加強了對我國的技術封鎖,解決“卡脖子”難題日趨緊迫,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新使命和新要求。唯有開拓進取、守正創新,不斷推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才能在國際科技競爭的浪潮中揚帆無懼、行穩致遠。
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始終以科技自立自強為本。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非常重視實現核心產業的自主技術創新,強調在一些戰略新興產業的布局,特別是在“卡脖子”技術領域尋求自主研發突破,為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通過新型舉國體制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尋求突破,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鼓勵原始創新,努力在高水平科技競爭中掌握先機。
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始終以科技開放創新為要。全球化已深刻且不可逆地重塑了國際科技分工協作,毫無疑問,發展科技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應當充分認識到,國際科技合作已經發展為科技創新的手段和保障措施,同時也日益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任務和有機組成部分。國際科技合作不僅是國家總體外交的組成部分,也是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重要支撐,是在新形勢下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深度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不斷提升統籌和綜合運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的能力,這樣的開放創新將成為我國國際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模式。
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始終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知識產權保護是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石。近年來,我國順應時代發展,對有關知識產權的一系列法律、政策進行了調整,不斷健全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機制,逐步創造了一個有利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客觀環境,這也為我國深度參與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應當深刻認識到,在國際科技交流合作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如何強調都不為過。但當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還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主要包括:隨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化仍然存在短板;國際知識產權領域仍存在侵權易發多發和維權貴、維權難的現象;國際科技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呈現新型化、復雜化、高技術化等特點;我國市場主體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能力明顯不足等。這些問題和挑戰亟待重視和加以解決,為我國深度參與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鋪平道路。
“開放合作,共享未來。”以開放合作推動全球發展,以開放合作共享人類未來。作為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2022年中關村論壇大幕將啟,此次論壇以“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為主題。我們堅信,這是一場前沿科技云集、創新智慧閃耀的國際科技開放創新盛會;我們也堅信,這是一場前沿思想碰撞、科技成果共享的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盛會。“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們期待,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市場主體,以本屆中關村論壇為契機,凝心聚氣,匯聚偉力,不斷推動我國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共同續寫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