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燕紅
初中是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數學教學更加抽象、系統,是對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的深化,能夠幫助學生拓寬思維,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教師需要制定課堂教學目標,依據真實的學情,設計多元化的課堂教學環節。初中數學教師需要承擔好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發揮積極性,主動探索知識,增強數學核心素養。
一、“讓學引思”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 “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概念
“讓學引思”與新課程標準相契合,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其中“讓學”最早由德國哲學家提出,該理念能夠體現出教學過程的重心轉移,包括時間轉移、機會轉移等多方面的內涵,其核心在于“以人為本”。教師要做到權力下放,全面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讓學生時刻關注課堂走向,提高學習效果。“引思”的核心在于引導學習,主張啟發、喚醒、點撥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個人學習習慣的培養。數學教師需要不斷增強學生的探究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掌握、主動探索。在“讓學引思”模式的引導下,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提出引導性和啟發性的問題,通過實際問題來加強師生交流,促進小組討論,增強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實踐性,并在教學后開展深度反思。先進的教學思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體現,教師可以從教學活動的選擇、目標的確定等方面入手,對課本上的數學知識進行加工、整合,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 “讓學引思”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讓學引思”能夠與初中數學教學緊密結合,對活力課堂的打造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全面理解“讓學引思”的內涵,將其與初中數學教學相結合,形成特色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完成數學知識的遷移。在新課程下,“讓學引思”可以應用于課前、課中、課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目標來確定教學內容,圍繞學生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加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并且還要讓學生發揮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搭建課堂展示平臺,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成功的喜悅。通過融合“讓學引思”理念,教師可以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環節,包括課堂游戲、實踐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等,讓學生積極挑戰難題、復雜題,在小組探究中交流數學思想,做到“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靈活應用數學原理,提高數學學習效果。
二、新課程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基本原則
1. 抽象與具體相結合的原則
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師必須從以往理論知識講授的模式中脫離出來,運用先進的課堂教學技術,讓學生認清某一數學概念與其他概念的差別。為打造現代化的數學課堂,教師需要以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為基礎,從具體的事物開展教學,從具體事物中提煉特征,進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遷移,過渡到實踐應用中,形成一種“具體——抽象——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思維。在“讓學引思”的理念下,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自由探索的平臺,讓學生擁有展現自我的機會,在課堂學習中獲取直接經驗,增強記憶力。例如在學習《圖形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從生活出發,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比如氣球是球體、埃及金字塔是棱錐、易拉罐是圓柱體、冰激凌甜筒是圓錐等。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從生活中的立體圖形中抽象出固定規律,能夠對球體、柱體、椎體進行舉例,完成“具體——抽象”的過程,進而掌握不同立體圖形的三視圖,在應用題中運用立體圖形的知識。立體圖形的學習非常考驗學生的空間感,通過實物教學,學生能夠增強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包括頂點、棱、面等部分,通過不同視角觀察立體圖形,提高空間思維。
2. 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
在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教師需要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方案,讓學生真正領悟前人的數學研究成果,并將其與現實生活經驗相結合,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必須要建立在原有的數學基礎上,教師需要遵循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領悟知識之間的關系,提高對數學概念的記憶效果。比如在學習有理數時,學生需要依次學習有理數的分類、相反數、絕對值等內容,掌握有理數的運算方法,所有的知識環環相扣、緊密連接,學生的學習過程如同“蓋樓房”,需要打好地基,然后分層建設。教師需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規律,幫助學生完善知識架構,讓學生在鞏固的基礎上進行發展,在深入理解概念和定義的前提下進行提升。
三、“讓學引思”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前提
1. 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的專業素養是初中數學教學的決定性因素,只有數學教師認可新課程教育理念,理解“讓學引思”模式,才能在實踐中應用,不斷增強教學模式與學生數學學習需求的適應性。基于此,初中學校需要全方位貫徹“讓學引思”理念,開展階段性的教師培訓,運用聽課、集體評課、公開課比賽等方式,讓數學教師理解“讓學引思”的具體內涵,了解課堂教學的實踐策略,相互借鑒課堂教學思想,讓課堂教學如同源頭活水,不斷更新,加強創造。當前很多數學教師已經習慣了主宰課堂,難以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學校可以運用集體備課的方法,發揮學科帶頭人的作用,讓全體教師共同研究“讓學引思”教學理念的實現方法,融入現代化的先進技術,打造互動課堂、活力課堂,優化數學教學模式。
2. 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讓學引思”的前提,教師和學生需要處于平等地位,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學習中更加活躍,進一步增強學習興趣。在“讓學引思”教學理念中,教師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目標的制定當中,讓學生理解課堂學習的共同目標和個性化目標,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方向感。此外,教師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問,包容學生的問題,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加強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讓問題成為課堂教學的“牽引繩”。初中數學教學可以和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相融合,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上展示方格圖,依照課本教材的案例劃分出不同顏色的方格,使三個正方形相連,中間形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的三個邊為正方形的邊長,然后鼓勵學生對三個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關系進行探索,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探索思路。通過這種探索性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研究數學問題,與他人進行溝通,表達自己對勾股定理的理解。
3. 實施研究性教學模式
研究性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有很大區別,能夠讓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教師也能將日常教學與學科研究聯系起來,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當前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將教學目標進行分解,使課堂教學任務和學生實踐活動融為一體,讓學生通過小組的方式開展深度學習,能夠起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對“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踐行,學習任務之間屬于環環相扣的關系,比如在學習《相交線與平行線》時,教師就可以設計“對頂角性質探究”、“垂線性質探究”等任務,為學生引出實踐習題,從中設計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等內容,引導學生應用角的性質完成實踐類習題。研究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潛能,讓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基礎和現實生活經驗解決部分問題,進而學習新知識,構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完成知識遷移。
四、“讓學引思”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數學教師創設鮮活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的學習活動事半功倍,以最高的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是“讓學引思”的重要保障,真實的情境能夠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這樣學生就可以積極思考,快速地回憶相關經驗。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時,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出發,為學生展示平行四邊形的伸縮晾衣架、玩具等,讓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點。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不同狀態的平行四邊形,包括特殊的長方形、正方形,讓學生從中挑選,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并運用相關的條件進行輔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動態演示的特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環節,比如在學習《正數和負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溫度計的動畫,通過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體現出正數和負數的實際意義,鼓勵學生找出溫度計當中零上和零下的區分界限,讓學生從動畫當中理解相反數的意義,加強對正數和負數的學習效果。在現代化的數學教學中,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教學PPT,也可以應用三維建模軟件繪制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還可以通過電子白板設計課堂互動游戲,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通關挑戰,增強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凸顯出“讓學引思”的實際價值。
2. 通過實踐探究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實踐探究是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數學教師需要正確應用探究化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嘗試,逐漸摸索出數學規律,深入體會數學知識的原理。一般情況下,實踐探究都要以教師的設問為中心,教師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提出恰當的引導性問題,規定交流討論時間,提高學生的探究效果。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實踐類的問題:某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為8厘米,斜邊為10厘米,另外一條直角邊的長度是固定的嗎?如果只有一種情況,那另外一條直角邊的長度是多少厘米?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勾股定理的內容,能夠根據公式計算出直角三角形第三條邊的長度。但是在探究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會產生疑問:已知兩條邊和一個直角,三角形就確定了嗎?于是運用紙條開展實驗,發現另外一條直角邊只有一種可能性,為6厘米,如果這條直角邊大于6厘米,該三角形就不能成為直角三角形。通過實踐探究,學生可以進一步感受勾股定理的科學性,體驗數學知識的奧妙,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鍛煉數學邏輯思維。在學生的實踐探究過程中,教師所提出的引導問題必須具有實際意義,并且還要把控探究問題的難度,避免出現過難或者過于簡單的問題。
結束語
在新課程背景下,“讓學引思”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理念,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從課堂教學入手,以數學知識為突破點,鉆研“讓學引思”的實現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現代化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不但要把數學知識傳遞給學生,還要轉變教學思想,對數學知識進行加工和創造,做到以學定教、為學設教,增強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提高探究問題的層次性。針對初中數學教學而言,無論是幾何教學還是方程教學,教師都要注重抽象和具體之間的轉化,讓學生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網絡。基于“讓學引思”理念,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數學課堂情境,利用實踐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發現數學學習中的多種可能,在課堂中體會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