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焰
我國當前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其中強調,任何一門學科的課堂教學活動都要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著重培養高中階段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引入新課即課堂教學的首個環節,直接作用著本節新課的教學效果。此外,在最后進行本節課的教學評價過程中,也是最先對引入新課進行評價說明,說明引入新課的作用至關重要。高中數學教師需要結合新課改中有關數學學科素質教育的規定來設計引入新課的方法。無論哪一門學科,引入新課這一首要教學環節作為整個教學流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直接影響新課的教學效率、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入新課不僅可以大力激發學生進入新課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創設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的有效教學情境,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基調。本文主要針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引入新課的方法研究”這一問題展開深入探究,為各位高中數學教師引入新課提供一些新的教學思路。
一、高中數學課前導入環節的基本要求與原則
正式進入新課前的引入環節是預備環節,其主要目的就是科學合理地運用最適宜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的課前情境來幫助他們有效聯系起新舊知識。引入新課環節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注意引入內容設計的有趣且合理。新課前的引入內容務必要和接下來所講的新知識之間有著很強的關聯性,并且需要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入新課前的內容最好能夠輕松調動整個課堂的氣氛,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興趣。由于導入新課內容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引發學生對本課將要講解的內容進行思考,因此,需要注重引入新課的內容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引入新課還需要遵循以下幾大原則。一是目的性原則。即引入新課的方法設計需要緊密圍繞新課的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來進行,不能為了導入的新穎有趣,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而“喧賓奪主”,盲目采用。切記突出教學重難點才是關鍵;二是關聯性原則。新舊知識之間的階梯和橋梁需要教師來創造,各大知識板塊之間的紐帶也需要教師來系緊,這就是引入新課的最終目的,減小學生理解的困難程度;三是簡潔性原則。引入新課雖然是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首要環節,但需要教師控制好其在整堂課中所占的比例,只導不講或導多講少都是嚴重的課堂教學錯誤。
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引入新課的有效方法
高質量、高效率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要做好新課的引入工作,切實制定有效的新課教學方法,制定符合學生特征的教學策略和方針對策。對此,文章通過實驗總結了以下的方法和對策。
(一)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顧名思義是指高中數學教師通過帶領學生有效復習之前學習的內容,輔助學生在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再逐步引導進入將要所講的內容。復習導入這種導入方法是大多數教師使用頻率最高的引入新課的方法,因為復習不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太多的構思設計,而且引入新課的效果相當有效。
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指數函數”這部分知識內容引入新課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一次函數,舉一例題由“Y=ax+b”圖像的變化,找出與指數函數圖像的共性,再進行引申過渡,從而使高中生既回顧了初中函數相關的知識,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也感覺不十分陌生和難以理解。
(二)直接導入法
直接導入法也叫開門見山法。當復習導入法無法有效引入新課時,可以采用直接導入法引入新課。不僅能夠明確新課主題,而且可以在引入新課這一短時間的教學環節中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以“定積分”這一部分的知識內容為例,就可以嘗試開門見山地引入新課法,給學生羅列出定積分的概念、性質、常見的計算問題、解題方法等。直接導入法的采用帶來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會使得學生更加清晰所講的新知識內容,從而牢牢把握新課的重難點。
(三)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法相對比較需要高中數學教師的巧妙構思與設計,具有一定的難度。其優勢就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數學教師在采用這一引入新課方法時,一般會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接下來將要講的內容來創設科學合理的引入新課情境,將學生引入其中,發散數學思維;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來輔助學生進入新課引入的課堂教學情境,使抽象、晦澀難懂的知識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具體、直接。通過創設情境改變高中生長久以來的固有的數學思維習慣,為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機會。“思維來源于懷疑”,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日常的引入新課環節中,要創設富有問題的情境,積極向學生普及探索式討論學習,充分激發他們對高中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高中數學教師在“映射”這一部分知識內容的引入過程中,由于其概念不夠形象具體,十分抽象化,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容易地消化理解概念,可以嘗試打個比方,映射就是“有規矩地做事”,其中的規矩是“不能不做,不能多做”,那么這就和集合A中的元素一樣,不能剩余,但是必須在集合B中找到與此相對應的元素。這樣生動形象的情境設計,不僅拉近了學生和陌生新知識之間的距離,還能有效地讓學生對映射概念保持十分深刻的記憶,進而充分掌握。
(四)設置懸念引入法
數學教師在開始進入新課的教學前,有意設置一些懸念可以使學生帶著這個想要解決的懸念進入新課的學習,想要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的心情也就更加強烈,學習的目的更加清晰,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掌握新知識并輕松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例如,在“排列組合中的隔板法”引入新課的環節中,數學教師設置問題:把6本相同的書分給5名同學,每人手上至少有1本,那么存在多少種不同的分法?學生此時就可以運用枚舉法輕松回答:是三種。緊接著數學教師再設置一個問題:把20本相同的書分給3名同學,每人手上至少有3本,存在幾種不同的分法?由于這一問題的數字較大,學生再像剛剛那樣采用枚舉法一一列舉就變得比較困難。學生想要解決辦法,從而懸念設置成功。設置懸念的效果就是激發學生刨根問底、追根溯源的學習心理,像是一種興奮劑,能引起學生十分強烈的解決疑難問題的愿望。
(五)分組討論引入法
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在正式開始新課前組織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探究討論,在學生通過自己的數學思維進行初步體會的基礎上,再循序漸進地導入新課。
例如,“合情推理”這一課的教學引入,數學老師首先展示關于某地四所學校高中生數學學科學習狀態的問卷調查的統計數據,組織學生以2~4人的小組單位,根據統計數據,推理某地高中生對數學學科的普遍印象。一名女同學認為很多高中生對數學學科的印象是十分有難度的,他們認為數學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數學教師對此結論進行總結,無論此結論是否正確,都是一種數學的推理方式——“合情推理”。由此引出本節新課的課題,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就能夠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本節新課。
分組討論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屬于合作探究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也是我國當前新課改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和補充。
(六)生活情景引入法
采取生活情景來有效引入新課,其目的在于激趣。例如,以“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這一新課的引入教學為例,數學教師可以從生活中日常的出行問題進行設疑:從長春乘動車到吉林,動車的路線可近似看成一條直線。那如果看成近似一個點,要怎樣求出這個點到這條直線的最近距離?
這種極度貼近生活的引入新課設計,輕而易舉地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自然而然地激發其積極性。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經驗中感受數學存在的價值。
(七)動手實踐引入法
眾所周知,“實踐出真知”。高中數學教師可通過動手實踐引入新課方式,設計趣味性和啟發性兩者兼具的數學實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學習,幫助學生激發他們的表象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對抽象陌生的數學知識形成具體形象的認知,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先歸納、再思考、最后總結,把引入新課這一環節變成學生能夠自主充分探索的窗口。
例如,“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的引入新課教學活動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帶來一個水果進行實踐活動,了解學生平時是怎么切水果的,大部分學生平時都習慣橫切水果。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嘗試著更換其它切水果的方法,切出其他形狀的幾何體,如此一來,學生們能夠將數學思維帶到生活實踐中。高中數學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并應用數學知識的機會與條件,鼓勵并帶領學生主動挖掘生活中隱藏的數學知識,切身實際地動手操作、實踐,使數學的應用意識植根于其心中。
(八)趣味游戲引入法
通過一些有趣又簡單,并與新課內容緊密相關的游戲,讓學生感受到與平時截然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引入新課的游戲中增加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新課的教學效率,使高中生能放下緊繃的學習心態,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對新知識潛移默化地熟悉起來。
例如,在“幾何概型”引入新課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數學教師組織兩名同學玩一個轉盤游戲,規定當指針指向A區域時,其中同學甲獲勝,否則學生乙獲勝,引導學生猜測同學甲獲勝的概率,這節新課的教學重點也在不知不覺的游戲過程中展現。學生主動求知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其學習興趣被誘發,因此趣味游戲的引入新課方法設計需要數學教師轉變固守的、陳舊的教學思想觀念,讓學生在邊玩邊學中對所學知識保持深刻的印象。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數學教師更是需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學習到知識并能夠靈活應用。為了提高新課的課堂教學效率,數學教師需要對新課引入重視起來并把握好,必須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新課程標準,科學合理地設計引入新課環節,面對諸多有效的引入新課的方法,應結合本節新課的顯著特征選擇最為適宜的導入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新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