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凡
(西南林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由于老年人的身體各項機能老化,患各類疾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這就使得在各類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患者中老年人的占比更多。與此同時,有調查報告表明,預計到2030年我國空巢老人數量將達到2億。所謂空巢老人,就是子女離家后獨自生活的老人。由此也可以預見,空巢老人單獨前往醫院治療的難度較大,這也就意味著大多數老人不具備外出就醫的條件。所以對空巢老人來說,家用的智能醫療設備更可以滿足他們尋醫問診的需求。然而現行的一些家用醫療設備大多功能單一且“治標不治本”,只能完成一些簡單的輔助功能,并不可以真正實現遠程就醫。
就目前來看,雖然人工智能系統以及互聯網相關技術在醫療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是這些設備和系統的使用仍然要依托醫院,并不可以實現在家庭內的運用。以我國的人口健康數據調查來說,雖然這些信息來源于大數據的智能整合,但是這是以患者前往醫院就醫為前提。在我國并沒有家庭醫生的概念,絕大多數家庭在家庭成員出現疾病時會選擇前往醫院,但對于一些突發的情況來說,前往醫院所耗費的時間卻是寶貴的。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居家的醫療設備及時和醫生溝通,則可以爭取最佳的治療時間。由于沒有家庭智能醫療系統和醫院醫療系統的云端數據共享,醫院對患者的身體狀況等的相關信息也就不能全面掌握,在治療過程中醫生無法及時綜合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給出合適的治療方案。
目前,我國的醫療體系相對完善,但是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前方還有很大的未知領域值得探索。就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現狀來看,個體家庭和醫院的連接并不密切,僅僅停留在“有病就醫”的短暫接觸階段。倘若將個人身體的各項指標通過智能設備監測轉化為大數據上傳至云端,利用云端和醫院共享這些大數據,那么在未來我們每個人都相當于有了一位私人醫生。同樣的,醫生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更加了解患者,包括過往病史、身體的健康隱患等問題,從而減小了治療難度,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
以我國的老年人為例,根據我國的人口數據不難看出,老年人口的數目在逐年增加,而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又占了很大一部分,如何保證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身體健康就尤其重要。在子女不在家的情況下,老年人大多不會很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即便身體不適,也不會過于關注。通過發展家用醫療設備,讓老年人得以在家中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得到醫療救助,從而達到保障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的目的。再者,由于老年人身體各項機能的退化,他們患上各種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可能性更大。這也就意味著老人更加需要持久且方便的醫護管理。但以目前的醫療體系,要實現這一目標仍有較大的難度。原因主要是居家醫療設備和系統的不完善、個人信息和醫院之間的傳遞存在漏洞等。
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發展居家醫療,不僅是讓每個人的居家生活多一層保障,更是建設新時代智能醫療體系、實現健康中國的大勢所趨。
在居家醫療設備中輸入家庭成員的個人信息,對其存在的疾病進行詳細的闡述并記錄下過往的就醫記錄,將這些數據上傳到家庭智能設備中。醫院則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對每位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密切關注。例如,當家中有獨居老人時,醫院在對老人的身體數據進行監測后,可以通過和家屬溝通、對獨居老人定期回訪等方式保證其在家的生命健康。與此同時,設備中的數據可以自動更新,新的就診記錄、健康狀況等也會再次被記錄下來,并自動生成各種有關身體健康狀況的趨勢圖。如此一來,不僅可以了解老人身體的實時狀況,更是為后續的治療提供了前期數據,提高了診斷的正確率和治療效率。
智能手環的一大特點就是小巧便攜,即使是外出時也可以隨身攜帶,如此一來,系統便可以24小時監測使用者的身體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智能手環不僅可以保障佩戴者居家時的身體健康,還能夠監控到其外出時的某些突發狀況。參考目前市面上的運動手環,可以在其基礎上增設一些醫療輔助功能,如:監測血糖、血壓、血脂等。將監測到的異常數據上傳至云端,由醫生進行遠程分析并及時反饋結果,以此保證使用者和醫生的及時溝通。例如:老人突發心臟病,系統監測到老人的身體異常狀況并反饋到醫院后,醫院可以及時派出救護車,利用手環定位,第一時間抵達老人所在地,以免錯過急救時間。不過人體的血壓、血糖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是很微小的,并不容易監測,這對手環內的傳感器以及手環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如今的時代特點就是“快”,無論是白領,還是學生,幾乎每個人都過著快節奏的生活。因此,當代人更傾向于在最短時間內獲取到信息,語音提示相比于文字提醒,減少了閱讀的時間,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對于老年群體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理解能力、反應能力以及視力等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退化。因此,語音服務更可以讓老年人做出及時且準確的反應。例如,對于需要定期服用藥物的老人,系統會按時進行語音提示,包括藥物名稱、用法用量甚至是藥物顏色等重要信息,防止部分老人遺忘或者錯誤服用。然而,如果使用文字提醒就會出現看錯服用劑量、不能辨識藥物名稱等問題,反而增加了安全隱患。
除了針對本身患有疾病的人群外,健康人群也可以通過居家的設備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進行管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生活的要求也不再停留于吃飽穿暖的層面,而是追求更加綠色健康的生活。在健康管理系統中輸入各類科學的飲食、運動建議,根據使用者的實際情況,給出最合適的膳食搭配和運動建議。使用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調出自己喜歡的管理模式。
在使用者的健康數據上傳至云端后,需要醫生進行最終的反饋以達到居家就醫的目的。那么醫院針對這類情況可以設立“云診室”,讓醫生輪番坐診,對本醫院數據庫中的異常信息進行分析,在第一時間給出相應的診斷。與此同時,醫院之間可以對當地居民進行分區,各醫院分管各自的分區,讓“云就診”更有序、更高效。
居家醫療對于企業來說是一種發展機遇,就目前而言,居家醫療仍存有較大的空白。企業可以通過和醫院合作,對家用醫療設備的功能進行探索和研究,從而得到更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更科學的產品。此外,參與研發的企業也應著眼于我國的實際情況——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在這種現狀下,企業可以著力研究有益于老年人的醫療設備和醫療系統,改善老年人目前的就醫現狀。
一方面,結合我國智能醫療的現狀來看,我國仍然缺少一套完整的發展策略去促進智能醫療服務的發展。有關部門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摸索出適用于我國的智能醫療體系。另一方面,我國現行的醫療體系和醫療保障制度已經相對完備,所以發展新型的醫療體系不意味著完全摒棄過去的制度體系,而應該在已有的基礎上改良。
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一環,在人口老齡化這一大背景下,讓空巢老人得到科學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智能醫療的發展尚不成熟,而居家醫療更是有很大的空缺,這就需要企業、醫院等的多方協作,共同推進該行業的發展。同時,醫療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民生問題。因此,相關部門等應該立足實際,制定合理有效的發展策略、規劃切實可行的發展方針,從而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