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地相互作用。建設課程資源要深入研究挖掘、收集、利用、存儲過程、資源功能、資源間協同配合,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價值。從年齡特點出發,確保資源的選擇性、可獲得性、適宜性和挑戰性,促進持續學習。歷經“十三五”實踐,我園深知木工創意活動不僅能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而且在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自信心的建立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得出,實物資源的有效利用是實施木工創意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實現活動目標的重要條件,實物資源的豐富呈現有利于支持引發幼兒在與資源的交互中嘗試開展探索、創造活動。構建大班班級實物資源庫,發揮幼兒的自主意識,在收集與使用實物資源過程中優化班級資源庫管理,以促進大班幼兒更自主、有創造性地開展木工創意活動,促進良好品質的形成。
一、班級實物資源庫構建背景
(一)資源支持意識有待提升
隨著幼兒園課程實踐的不斷推行,在大班幼兒木工創意園本特色活動開展中需要使用的材料、工具會因班級主題、活動內容、游戲方式的不同,機動且有針對性地收集和投放。目前在幼兒園里,普遍是以班級教師為主進行活動實物資源的收集與投放,大班幼兒未能充分發揮在活動實物資源收集中的主動性;家長對班級木工創意活動的認識不夠,不能及時給予幼兒活動實物資源的支持。因實物資源收集與利用意識薄弱,在大班幼兒木工創意活動開展中會出現材料不足、投放不及時、輔材不合適等問題,因而資源支持意識有待提升。
(二)資源庫共建共享的自主性有待提升
當前,在大班班級開展木工創意活動時,沒有固定的實物資源存放點,材料、工具較為零散地放置在各區域玩具框里,分散且不豐富。幼兒在活動中自主準備材料、自由取放材料有困難,無法與環境、材料交互,對大班幼兒在區域游戲、集體活動以及個別化探索活動中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帶來阻礙,因此急需在班級內構建一處共建共享的實物資源庫。
二、班級實物資源庫構建實施原則
(一)生活化原則
生活中處處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樹木上的樹枝、落葉都是幼兒開展木工創意活動必須的游戲材料來源。教師在課程實施中需要有引導幼兒關注課程資源建設的能力。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開展“秋天拾趣”項目活動,幼兒、家長自發在小區、公園、街道邊,撿拾自然物帶來投放到班級資源庫,增添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在木工創意活動中,幼兒需要用到輔助性材料,結合生活經驗,幼兒自發準備毛線、紐扣、彩繩等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滿足創造性的活動需要。
(二)游戲化原則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的一種學習形式。有效利用游戲形式開展班級實物資源庫的構建與管理是一種促進大班幼兒自主性形成的良好舉措。在木工創意活動中,幼兒因為個體差異、游戲需要,往往需要不同的材料支持游戲開展。在班級實物資源庫的管理中我們結合“暢美”小天使的形式,開展服務勞動,幼兒個體可以根據自我活動需要剪裁、修改共同收集來的實物資源,又或是為集體服務,納入值日環節,讓實物資源庫的構建與管理完全由幼兒自主管理、自由選擇,從而發揮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與服務意識,滿足個性品質的發展。
(三)共建共享原則
班級構建實物資源庫是為了便于全體幼兒能夠在木工創意活動時,更加自主地選擇自己需要的游戲材料。換而言之,不同的木工創意活動都需要不同的材料、工具和輔助物作為資源支撐。幼兒活動準備與結束后可以拿取、歸還游戲的材料,達到在多次活動中的有效循環利用。班級實物資源庫構建主體是大班幼兒,教師、家長則對共建的實物資源庫進行引導,為幼兒提供寬松、自由的氛圍支持實物資源庫的建設,真正讓班級實物資源庫達到共建、共享。
(四)全面發展原則
幼兒園教育應注重領域間的相互滲透、有機結合。班級的實物資源庫是幼兒木工創意游戲的重要支持,是幼兒自發建立、參與、管理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因此在構建中應關注幼兒與資源庫的交互作用,豐富木工創意活動區的內容與形式,使得幼兒得到更加全面且均衡的發展。
三、班級實物資源庫構建實施策略
(一)共建共享:創設更加豐富的班級實物資源庫
資源的收集是多種力量的聚集。在幼兒園中,我們的教師、幼兒、家長都是活動實施過程中實物資源有利的支持者。只有豐富的、種類多樣的材料和工具投放在一起,幼兒的活動才能更加地多樣、自主,充滿創造性。我園大班年級組在創設班級實物資源庫前期對班級幼兒、教師及家長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幼兒表示,在活動中常常需要用到一些材料,例如制作《會動的娃娃》需要用到一些螺絲固定木頭娃娃的關節,但是因為沒有這樣的輔助材料,只有用膠槍進行粘合,沒有辦法讓娃娃的四肢活動起來。家長表示,生活中確實有一些廢舊的、生活化的材料,例如:毛線、瓶蓋、碎布、吸管、裝修剩下的木板等等,但卻忽略了它們可以成為幼兒活動的重要資源。教師表示,每當幼兒活動前會花費許多精力來準備游戲材料,這往往限制了幼兒的創造性。因而,大班幼兒班級實物資源庫的構建,從主體上來說是以幼兒為主體,家長、教師需要做好資源的有效支持。針對調查問題,班級開展了“變廢為寶”木工創意活動資源收集行動,羅列生活化的資源材料,家長、幼兒、教師一起收集、準備,分工尋找,再由幼兒自主投放在班級實物資源庫,分類擺放。
幼兒每周會對資源庫進行清點,逐漸管理的意識提升。為此,班級制定每周的“資源回收日”,家長和幼兒將生活中收集到的廢舊物帶來班級,為下周的活動或較空的資源庫進行計劃、填補,有時兼顧主題課程實施,開展當月的重點材料收集,例如在《秋天多美好》主題中,圍繞干樹枝、各種形態的落葉、樹果等進行自然物收集,開展木工創意主題活動,共建共享的資源庫讓實物資源有效循環。
(二)自主管理:構建具有主人翁意識的班級實物資源庫
當班級的實物資源庫漸漸變得豐富,對材料的歸類整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分類需要擺放合理、歸類清楚,便于大家的活動取放與使用。擺放又需要注意材料之間的特性是否相同,怎么放置可以不擁擠,以便于小朋友們可以一目了然地拿到需要的工具或材料。同時擺放空間上要注意到安全,較重、較大的材料放在低矮的地方,較輕、安全的材料可以放在大家能夠到的、高層架子上等等。所以,班級實物資源庫的設置管理需考慮班級的空間位置、置物要求等。
其次,大班幼兒可以通過自制資源標簽,讓資源庫建設更加清晰、整潔、安全。幼兒用簡筆畫的方式為材料、工具繪制標簽,用字母貼的方式靈活粘貼在置物柜中;根據季節變化、特定主體需要、隨機生活廢舊物回收等,靈活調整、豐富班級實物資源庫的整理。同時對于需要注意使用安全的操作工具,幼兒創設的標簽式溫馨提示能夠為木工創意活動區提供更加常規化的安全保障,也能夠降低教師的干預,充分體現幼兒與環境的對話,讓幼兒能夠在更加規范、系統的環境管理中強化個人興趣與安全意識。
大班幼兒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和服務意識。在班級實物資源庫的管理中我們結合“暢美”小天使的形式,通過值日生勞動參與實物資源庫的管理,每日由不同的值日生進行游戲活動后的監督,對今日選擇木工創意活動的幼兒進行提醒,共同做好資源庫使用的維護,并及時進行“美芽勞動日記”的記錄。經過長時間的管理,幼兒已經將資源庫的管理內化為自覺行為,有序、有條理的班級實物資源庫管理也走上了軌道。
(三)幼兒在實物資源庫構建中獲得全面發展
在班級中,實物資源庫的構建成為了幼兒活動最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因為它的存在價值不僅僅是為幼兒的活動提供及時、需要的操作材料,在共建共享、自主管理的過程中,身心也得到全面發展。木工創意活動與領域活動進行科學整合,能夠豐富木工創意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使得幼兒得到更加全面且均衡的發展。例如,與科學領域學科相整合,能夠強化幼兒的觀察能力,并在不斷的學習中認識到不同的材料與工具,還能夠讓幼兒在觀察中了解到各種不同的木材形狀和數量,提前建立數學概念與興趣。又例如,藝術領域與實物資源庫的融合能夠讓幼兒體會藝術的能力逐步提升。幼兒在進行木工活動時,進行不同材料、形狀以及顏色的設計搭配,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幼兒進行藝術鍛煉,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大班的木工創意活動會使用到帶電的工具以及釘錘、鋸子等較為鋒利的工具,實物資源庫的構建與使用也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支持幼兒的自我防護。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大班進行木工創意活動實物資源庫的構建是十分有必要的。豐富的內容不僅能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還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讓兒童成為環境的主人,在與資源的有效互動中,得到全面發展。課程建設要求我們時刻關注資源的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價值。木工創意活動就是充分運用自然資源,通過活動開拓幼兒視野,強化動手能力、思維敏捷性以及藝術審美能力等。依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從幼兒活動需要出發,關注生活中的資源利用,探究構建大班幼兒木工創意活動班級實物資源庫的實施途徑,在參與收集與使用實物資源過程中優化資源庫管理,以滿足大班幼兒在木工創意活動中創造性、自主性的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