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偉
有效的情境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欲望,通過情境交融給予學生積極的課堂體驗,對于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重大意義。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應該要注重以學生為本,在課堂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用新穎的教學方式活化教學氣氛,構建出高效、活躍的數學課堂。基于此,本文就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論述。
情境教學已經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有教育專家提出了情境教學的設想,該教學模式的核心目的在于通過教學情境的構建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環境下學習,從而達到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熱情的目的。現如今,該教學模式在各級課堂中取得了廣泛運用,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如何實現該模式與數學課堂的有機融合,促使教學課堂體系的變革,是其當下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情境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情境教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應用最為廣泛和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創建出形象、具體、生動的場景,給予學生豐富的課堂體驗,對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給予學生良好的課堂體驗、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有著重大意義。以下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情境教學的關鍵在于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受到生動情境的吸引,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情境中不斷思考和探索,全面提升其探究、交流意識,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培養其自我學習能力,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基。
其次,情境教學同樣能夠給學生創設一個探究環境,例如在題干、題型講解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富含趣味性的情境納入其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究意識,感知到數學的趣味性。
最后,借助于情境活動,實現師生間的有效交互,學生在一個特定情境中,受到情境內容的吸引和感染,迅速融合到課程中,學習積極性進一步遞增,師生之間的距離也逐漸縮小,一些由于害怕等心理不愿說話的學生也敢于和教師互動起來,課堂活躍度再度提升。
二、情境教學的特征分析
(一)融合性
情境教學法使用范圍較廣,能夠與多種教學內容兼容,與多種教學方法相融合。許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時,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情境教學相融合,活化課堂教學氛圍,喚醒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達到了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由此可見,情境教學的融合性特點,讓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更加靈活。
(二)豐富性
豐富性的特點一方面表現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手段豐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利用語言、文字、圖畫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表現在情境教學達到的效果,能夠讓學生情感得到豐富。學生在教師構建的場景中,想象空間更加開闊,思維變得更加活躍,能夠從多角度對教學情境加以體驗和感受,進而產生豐富的學習情感。
(三)真實性
情境教學就是將教學內容融入到特定場景中,讓學生能夠觸景生情,喚醒學生的原有經驗建構新知。所以,情境教學更加注重教學場景的相似度。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教師需要深入挖掘知識內容,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等因素考慮進來,對真實的場景進行模擬,讓學生在教師構建的虛擬化的場景中獲得情感體驗。因此,真實性是情境教學的突出特點。
三、情境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數學本質上來源于生活,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探究意識,讓課堂活躍度進一步增強,并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夠學會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強化其實踐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高效的數學課堂也在此過程中構建。因而,作為數學教師,既要意識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也要和新課程改革“生活教育”的核心理念相結合,讓生活情境成為激發學生探究意識的驅使力。例如在“三角函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出生活情境,如:一個身高為1.7米的男子站在廣闊的黃浦江眺望東方明珠塔,他仰起頭的仰角為70°,俯視東方明珠塔在江面上的倒影角度為75°,根據題目中闡述的內容求出東方明珠塔的高度。這道題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生活為原型,學生能夠迅速參與到課堂中,部分同學開始“構建模型”,也有學生積極和同學探討,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課堂活躍度大幅度提升。
(二)用信息手段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高中數學課堂具備了現代化能力。信息技術形象、直觀且容量較大,這一教學模式的出現更多的是傳統教學手段的延伸和完善,通過多媒體等信息手段的合理運用,調動學生的感官強化感知,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情境和氛圍,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真正構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因而,高中數學教師要加大信息手段的運用,借助于其豐富的教育資源和直觀的畫面展現,構建出豐富多姿的課堂情境。以“指數函數”為例,教師可以以多媒體為介質導入情境,如用多媒體展示“一個人體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讓學生思考分裂次數x與細胞個數y之間的關系,以情境為基石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指數函數的性質。此外,在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下,微課也取得了迅速發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這一短視頻教學形式給學生營造出一個半結構化的數學學習“小環境”,幫助學生在微課情境的吸引下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教師只是作為引導者,在此模式下,學生具備了更加廣闊的思索空間,其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將在此過程中形成。例如在高中數學必修四“三角函數”教學中,教師利用微課展示產生的社會背景、函數概念發展的歷史、函數符號的故事、數學家開普勒、伽利略等與函數的故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互動意識,為后續課堂的展開奠定基礎。在引導學生進入狀態后,教師再進行循序漸進地講解,由淺入深,幫助學生循序掌握知識點。
(三)構建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問題情境教學是一種通俗的意識形態,其核心在于教師以情境為基石“提問”,學生“解答”,讓學生經歷一個分析問題的思考過程,有效培養其思維品質。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提示和引導找出問題答案,讓學生樂于思考、善于思考,積極回答問題,進而發展學生的思維,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例如在人教版高二數學必修三“隨機事件的概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計以下幾個情境:“地球不停地轉動;木柴燃燒,產生能量;某人射擊一次,中靶”。然后讓學生探討:“以上事件有何特點?我們發現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必然發生的,也有些是偶然發生的,那我們怎樣描述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呢?”通過層層遞減且富含思考性的問題情境構建,讓學生積極思考、積極互動,逐步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為實現高效、活躍數學課堂的構建奠基。此外,教師還可以在題干中融入情境,讓學生能夠對數學題產生興趣,強化其解題熱情。例如同樣在學習概率時,教師以時事為情境給出一例題為:在東京奧運會期間,我國小將姜冉馨代表中國出征,并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現有一名射擊選手,其射中靶的概率為0.9,現在他連續射數次,其射中目標的概率都是相互獨立的,那么該槍手在四次射擊當中至少命中目標一次的概率為多少?問題一經提出,學生們探討意識大增,紛紛開始討論解題思路,如果一味地按照正常的思維進行解答,那么無疑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這是由于至少擊中一次的可能包含了1次到4次的四種不同情況。部分學生用舉例多項的方式來解決該問題,也有同學采用化歸思想,將題目中的“至少擊中一次”轉變為其對立事件“一次都未擊中”來進行解答,利用對立事件之和為1迅速得出正確答案。通過該情境的導入,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大幅度提升,其思路和思維也會更加活躍,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四)巧設小組合作情境,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課程改革強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小組合作情境強調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在情境中,學生分工協作、自由討論,對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賦予學生良好的課堂體驗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創設合作探究情境,讓學生融入到課堂情境當中,通過生生互動有效達到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要注重小組成員的安排,確保每一個小組的綜合水平相似;然后針對合作教學進行任務設計,比如導入一個問題情境、設計一個開放式課堂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協作和探討的方式加以完成,讓學生在互動和探討中掌握知識的原理,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實現對情境教學模式的多方面評價
一個切實有效的評價體系是情境教學的核心,通過評價能夠讓教師找出情境教學存在的不足,總結經驗得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完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策略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表現情況、學習態度等。而評價方式也可以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對情境教學模式的評價。只有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才能幫助教師獲得反饋、總結經驗,促使情境教學的運用更加完善。
總結: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學法已經取得了廣泛運用,學生在情境中的參與意識和探究意識得到了顯著增強。然而,在實際的高中數學課堂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方式仍較為單一化、形式化,其實效性不足。這意味著高中數學教師不僅要深刻意識到情境教學的重要性,還要積極總結課堂得失,設計出生活化、趣味性情境,讓情境教學更加多元化,打造出一個積極、活躍的數學課堂,讓數學教學模式更加完善,最終全面提升數學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