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萍
研究表明游戲活動是最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幼兒通過游戲可以培養和開發多種能力。在游戲中,教師與孩子間的互動主要表現在形式上、情感上與心理上。全面、豐富、科學的師幼互動是提高游戲活動質量的關鍵因素。在游戲中,教師通過與幼兒的互動可以更加了解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各種狀況,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活動,提高整個活動效率。因此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重視在游戲中師幼之間的平等和諧的良性互動。
一、游戲中師幼互動的主要特征
游戲是在幼兒園孩子們歡迎、喜愛的活動方式之一。孩子們的認知能力、運動能力、創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在游戲中得到開發和發展。在游戲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們看在眼里,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所以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教師積極向上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本。師幼互動是雙向的,教師通過自己的言行向孩子傳遞信息,對孩子的言行起到引導作用。同樣,孩子們在游戲中的行為是教師是否取得教學目標的參考,是調整教學方案的依據。
1. 內容豐富且具體
考慮到幼兒階段幼兒心理發展的特殊性,相比中小學階段的師生互動多數體現在課堂上的交流,幼兒階段的互動要更細膩、具體,特別是在游戲中師幼互動的內容是豐富的,不僅在動作行為上、心理上,情感上也是。所以,在游戲中師幼間的互動更為全面、更豐富多彩。
2. 環境輕松自在
游戲活動的環境相對生活活動會更為寬松,生活活動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環境相對比較刻板。而游戲活動最主要地就是讓孩子放松身心,享受游戲帶來的趣味性。因而歡樂的游戲氛圍中,師幼互動關系是寬松的,不像在其他的活動中,教師要保持自己的威嚴性來引導孩子。
3. 形式靈活多樣
游戲的種類是多樣的,在游戲中師幼之間的互動形式也是靈活多樣的。教師在游戲中與孩子互動不用拘泥于特定的互動形式,可以根據幼兒學習的需要采取對應的活動形式。
二、幼兒園游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現狀
1. 師幼互動的學習主體地位不穩定
雖然學前教育在不斷地改革、創新,也一直強調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活動的主導者,但是在當前的實施活動中,部分教師出于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安全等多方面的問題進行考慮,認為孩子在游戲中還是不能夠獨立完成活動的,是需要被引導的。因為在實際游戲活動中,從游戲的設置、規則的制定、游戲的開展等環節,都是教師在決定,幼兒只是配合著教師玩游戲。在游戲時,常能看到在游戲中一些不遵守教師制定的游戲規則的孩子得到教師的警告:“你們不要這樣做”“這個錯了,需要重來”等命令式話語。這種情況使得師幼間的良性互動成為一紙空談,孩子們被動地進行游戲、被動地與教師進行互動,體會不到游戲的樂趣,游戲失去了意義。師幼主體地位的互換也違背了構建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的原則和以幼兒為本的現代幼兒教學理念。
2. 師幼互動的內容形式單一
現在在幼兒園,很多游戲活動表面看起來熱熱鬧鬧的,孩子們玩得開開心心的,但這樣的場面華而不實。游戲的環境是寬松的,游戲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富有個性和創造力。可在實際活動中,游戲活動都失去了最初的意義,教師更注重游戲的規則和游戲紀律,要求孩子們在游戲中整齊劃一、遵守紀律。這樣的操作就使得師生互動的環節也受到限制,互動的內容單一、缺乏個性。在游戲時教師與孩子的互動基本是言語互動,互動的內容多是以“命令、警告”為主的,很少看到教師參與游戲中,同孩子們游戲,往往是教師站在一旁觀察孩子游戲。師生互動的單一、缺乏創新使師幼之間難于建立親密關系。
3. 沒有把握好師幼互動的度
在幼兒園游戲過程中,教師沒有把握好師幼互動的度。要么是在游戲中過分干涉、限制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行為,不允許他們干這個干那個,一切只聽教師的安排,遏制孩子的天性,讓游戲活動黯然失色;要么就是抱著“隨他去”的佛性態度,盲目地進行游戲,沒有明確的游戲活動目標,讓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游戲這時就演變成了一場大型的嬉戲打鬧 ,削弱了教育的意義。
4. 師幼互動沒有體現層次
當下幼兒園的游戲活動大多數以集體活動為主,很少根據孩子的個性差異、發展差異去制定游戲。在同一個游戲中,與教師互動比較頻繁的往往是那些活動能力比較強、個性比較突出的孩子;而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往往受到冷落,這會讓他們的更沒勇氣主動與別人交流。師幼互動沒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就不能讓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師幼互動關系的構建策略
1. 明確孩子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要在游戲中正確定位,明白孩子才是游戲的主體,自己應該努力讓自己成為游戲中的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參與游戲,并在游戲中充分挖掘孩子的主動性,互相合作才能促進孩子在游戲中有所學、有所長。游戲的種類、風格不同,對孩子能力的要求也會不同。教師在游戲中,要根據游戲的難易配合孩子們進行游戲活動,比如和年紀較小、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互動時,教師可以一起合作完成游戲;而對年紀較大、能力較強的孩子,教師可以用言語進行鼓勵,讓其獨立完成游戲。
2. 建立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
沒有愛就無從談教育。研究表明:良好的師幼關系,能使師幼之間變得更加親密,有助于在游戲中營造和諧、溫馨、自由的氛圍,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安全感。使得游戲中的幼兒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創造能力始終處在亢奮狀態,從而主動參與游戲。良好的師幼關系是師幼互動的潤滑劑,在游戲活動中,教師燦爛的笑容、親切的語言、可愛的表情等都有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孩子想與教師親近。建立平等、富有親和力的師幼關系,才是開啟師幼良性互動的鑰匙。在游戲中,我們要尊重孩子,充分考慮到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不因在游戲孩子犯錯而用犀利的言語打擊他們。當他們在游戲中獲得成功時,我們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3. 制定科學合理的游戲計劃
幼兒游戲活動的設計不僅要從大的方面考慮到孩子在游戲中創造能力、思維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的發展,也要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在制定游戲計劃時,往往只考慮活動效果、活動目標,卻忽略了活動的主體——幼兒本身。這樣的游戲計劃缺少了互動的針對性,取得互動效果自然也不明顯。比如,在制定游戲計劃時需要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對于學生人數比較多的班級,教師在游戲中與單個學生互動的頻率就會比較少,那我們可以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保障幼兒游戲師生互動的開展。
4. 創設輕松愉悅的互動環境
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可以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來,并與教師進行和諧友愛的互動。所以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為孩子營造寬松、自在的游戲環境。尊重孩子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寓教于樂,讓孩子在游戲中享受游戲帶來的趣味與歡樂,同時使得各項能力得到發展。
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首先要鮮明的目的性,利用游戲作為教育的載體,把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中,最終通過游戲來實現教育的目的;其次,游戲環境的創設還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知的水平,才能避免在游戲中打擊幼兒自信心。以游戲材料為主,談談我們應該怎么利用好游戲材料來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教師為幼兒準備游戲材料,首先要確保材料的數量,要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夠隨時領取并自由使用;其次,材料要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例如針對小班的孩子,游戲材料應當簡單,比較容易使用;最后,游戲材料的使用,這是師幼互動的主要環節,教師可以同孩子一起探討、使用,來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5. 探索行之有效的互動模式
教無定法,教師要積極探索游戲中師幼互動的新型、高效的新模式,并不斷實踐。在前面我們提到,教師在與幼兒互動過程就存在著教師很難一下子同所有的孩子進行有效互動,多多少少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可以轉變現有的師幼互動模式,把師幼互動變成幼兒間的互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在游戲中發起互動行為,幼兒之間彼此協作、互相配合,共同開展游戲合作,鍛煉自己的交流溝通能力,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來彌補幼兒獨立活動能力的不足,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和教學壓力。
同時,在師幼間互動過程中,教師還要認識到幼兒間的活動不是隨意的、沒有目的的,這樣的互動不僅是低效的,也沒有被賦予任何的教育目的。幼兒在游戲中也不是盲目玩耍、嬉戲,是必須在教師的互動下獲得能力的過程。
總而言之,教師應重視師幼互動的重要性,在游戲中積極探索,構建健康、和諧、友善的師幼互動關系。教師也應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游戲中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注意營造寬松、和諧的游戲環境,包容孩子,接受幼兒的失敗或犯錯,制定行之有效、科學的游戲計劃,配合師幼互動來激發幼兒游戲活動的積極性,有意識地引導不同層次的兒童在游戲中獲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