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細甘
閱讀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也關系到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基于此,語文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閱讀能力高低的重視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是非常有利的。重視語文閱讀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考試當中閱讀理解題目的成績,而且能夠讓學生通過閱讀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激發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篩選和獲取能力。但是在現如今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偏差,當代語文教學工作者應當充分發揮語文的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從各個方面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一、在課堂教學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讓他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眾多的閱讀篇章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基礎。這些閱讀篇章內容豐富,種類各異。學生通過學習和閱讀這些文章,不僅可以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人文精神價值。同時,通過閱讀文章,學生可以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情感對學生進行啟發。另外,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教學,學生也可以通過理解教材當中人物的形象美。
另外,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語文文章當中的文化內涵僅僅依靠流于表面的閱讀是無法理解的,文章當中蘊含的深層意蘊需要教師加以指點。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語文能力的培養正是讓學生深層感悟文章的途徑,同時,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實現事物外在美和內在美之間的聯系,更好地感受文章的美學。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身臨其境之感,置身于美學,可以陶冶情操,在語文美學當中受到熏陶,這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層追求。當然,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也離不開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從課堂抓起,給學生樹立熱愛閱讀、重視閱讀的觀念。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育所要實現的重要教育目標之一,學生閱讀不僅是學習語言的過程更是運用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之一,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當中有基礎性作用。應將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加以分析并進行有效性的創新改進,幫助小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學習成績得到穩步提升。
二、當今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 課堂閱讀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揮閱讀的作用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對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教育要求也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之上,留給語文閱讀的時間完全沒有,或者只是單純地被一筆帶過,僅僅簡單地體現了語文閱讀的形式,實際根本沒有發揮語文閱讀的作用。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很好地發揮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為了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過分追求分數,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閱讀教學觀念。部分教師認為語文閱讀就是學生課外閱讀,課堂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給學生用于閱讀。所以,在許多語文教學中,閱讀在課堂當中的占比微乎其微,學生在課堂中無法進行有效的課堂閱讀,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高低以及閱讀情況沒有準確的了解。因此,學生閱讀壓根發揮不了作用,流于形式,實際作用不大。
2. 課堂閱讀教學模式單一枯燥,靈活性低
學校教育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校及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但是,目前一些學校的閱讀教育觀念落后,閱讀教學方式單一,依舊以傳統單一、呆板的灌輸式教學為主,教師給學生劃定好學習的內容,學生只需要負責死記硬背即可,完全缺乏自己的思考。這樣的閱讀是沒有靈魂、無法感知文章的內涵和內在精神的。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教師貫徹學校的教育方針,就只會單一地開設閱讀課程,一些教師錯誤地運用了語文閱讀課,把閱讀課當成不用講課的放松,給學生隨意安排一個閱讀任務,讓學生就這樣抱著書本讀幾節課。這樣一來,不僅閱讀能力無法得到培養和提高,甚至還會消磨學生的閱讀熱情,反感語文閱讀,這樣的后果是得不償失的。
3. 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認知引導
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者;同樣,在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道路上,教師也要正確地發揮引導者的作用。但是,有許多教師不能進行恰當的引導。有些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更新換代,繼續堅持照本宣科式教學,對于現代語文教育理念故步自封,自認為教學經驗豐富,殊不知自身的一些教學觀念早已不適合當代教育。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方法,而不是重在閱讀內容的講解。學生是具有自己思想的獨立個體,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同樣有所體現,不同的學生閱讀同一本書籍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而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固定閱讀觀點,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盲目地規定“正確答案”,叮囑學生記住閱讀的范式,而不是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和策略。許多教師為了分數和升學率,對學生閱讀的選擇性加以干涉,規定學生應該讀什么書、什么書是好書而什么書又不該讀。在這樣的情況下,傳遞出來的閱讀指導觀念是存在偏差的,這對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以及語文學習是極為不利的。
三、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
1. 合理利用課堂教學,讓語文閱讀在課堂教學當中落到實處
嚴格來說,其實每一次語文課堂教學就是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教師要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更正對于閱讀教學的狹隘看法。語文閱讀并不僅僅是學生必須人手捧一本課外書,埋頭苦讀,實際上語文教材就是最好的閱讀范本。所以,教師要正確地運用好這一范本。首先,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進行課文講解時,少不了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課文,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就是學生進行閱讀的一個重要信號,教師要在課堂上正確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比如在課堂中讓學生目標明確地開展閱讀,實現閱讀的價值,學生帶著目的進行閱讀,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細致閱讀。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在學生閱讀時讓學生找出文章的關鍵詞,通過閱讀關鍵詞,深入思考關鍵詞背后的內在含義。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創造性和探究性閱讀意識的培養,利用好課文素材,針對教材內容提出具有可探討性的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和討論,閱讀出作者隱含深處的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貫徹閱讀能力的培養,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既可以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又能夠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一舉兩得;同時,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自主閱讀興趣。
2. 課堂閱讀教學模式靈活多變,生動有趣
閱讀教學以及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從來就不是依靠學生死記硬背啃書或者教師枯燥的閱讀知識灌輸,而是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愿意自主閱讀、享受閱讀。要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好現代科學技術,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便利,打造學生閱讀的橋梁,讓學生仿佛與文章的作者面對面交流,建立與書本的情感共鳴,大大地促進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次,課堂閱讀教學形式也可以是豐富多樣的,不僅限于讀書,語文教師還可以積極引導開展閱讀分享活動,讓學生把閱讀所得分享出來。這樣的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把閱讀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共同促進閱讀水平的提升。同時,教師也要積極鼓勵開展朗讀活動,通過朗讀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書籍的魅力,以朗讀來抒發自己的閱讀情緒。又或者,在閱讀課堂中進行好書推薦活動,讓學生不僅僅是進行閱讀,也要積極在同學之間形成閱讀小組,大家共同閱讀,實現閱讀書目共享。這樣的閱讀活動可以極大地增添閱讀的趣味性,改變閱讀的單一性,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
3. 更新觀念,正確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為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首先要有先進的閱讀教學方法,正確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另外,要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認識到在課堂教學當中重要的是方法的教授,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白閱讀的意義,真正享受閱讀;讓他們通過閱讀收獲知識,掌握閱讀的方法,發揮閱讀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促進作用。同時,要鼓勵學生通過閱讀學有所得。在教學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閱讀,根據自己的興趣,閱讀各個方面的書籍。而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4. 重視閱讀反饋,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僅需要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量,也離不開教師對于學生閱讀的指點和引導。教師給學生布置恰當的閱讀任務和要求,學生基于此去自主閱讀,但是最終學生的閱讀效果是怎樣的或者說學生通過閱讀達到了怎樣的水平,教師需要通過一定的閱讀反饋途徑才能掌握。此時,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就必須重視學生閱讀內容的反饋。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給大家講解和分享自己閱讀過的書籍,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閱讀情況加以點評,改進不足。亦或是,教師可以把學生的閱讀反饋作業化,通過簡單的閱讀內容填空或者閱讀片段賞析,更進一步地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通過這樣有效的閱讀反饋和改進措施,既可以檢驗學生的閱讀情況也能對學生的閱讀行為加以指點,這對于學生整體閱讀水平的提高是極其有利的。
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培養的關鍵之一,也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基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有無法取代的推動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正確認識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在語文課堂上不斷尋求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