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濤 李文海




關鍵詞:甩掛運輸 運輸效率 影響因素
1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貿易的穩步發展,道路運輸成為我國貨物運輸的中堅力量,汽車列車也迅速普及,甩掛運輸作為一種高效的運輸方式,因有著提高運輸效率,降低能耗及有害物質排放,節省時間、空間以及便于多種運輸方式的連接等多項優點,成為我國鼓勵發展的運輸方式之一。
2甩掛運輸車輛的主要參數及定義
2.1牽引座結合面高度
牽引座結合面高度指牽引車和掛車在鉸接列車狀態時,牽引座與牽引銷完美結合的情況下,牽引銷中心和牽引座上表面交接中心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H,此參數是反映牽引車與掛車的安全連接的重要參數。如圖1所示。
2.2半掛牽引車牽引座前回轉半徑
半掛牽引車牽引座銷孔中心至半掛牽引車駕駛室后部剛性部件末端在水平面上投影點的距離為R,如圖1所示。
2.3半掛牽引軍牽引座后回轉半徑
半掛牽引車牽引座銷孔中心至牽引車后端最遠點的距離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R,如圖2所示。
2.4牽引座裝車后前傾角、后傾角
牽引車與半掛車進行鉸接后,在相對運動的過程中,半掛車相對于牽引車的傾角,向前傾即為前傾角R,向后傾即為后傾角R,如圖3所示。
2.5半掛車前回轉半徑
半掛車前回轉半徑是指以牽引銷中心點至半掛車前端最遠點的距離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R,如圖2所示。
2.6半掛車間隙半徑
半掛車牽引銷中心點至半掛車鵝頸部分圓柱面,或其向下突出部分表面的最近點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距離為R,如圖4所示。
2.7牽引銷座板離地高度
牽引銷座板離地高度指牽引銷上方座板離地面的高度。
3甩掛運輸的定義和基本形式
甩掛運輸是一種用牽引車輛拖帶掛車至目的地,將掛車甩下后牽引另一掛車繼續作業的運輸組織方式。企業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靈活調用匹配牽引車與掛車,實現自由分離結合,縮短因裝卸貨物而造成的牽引車或牽引車輛的停靠時間,提高牽引車輛的利用率。
甩掛運輸的基本形式有如下幾點。
3.1一線兩點
一線兩點甩掛運輸是指在兩個甩掛運輸點均設有一定數量的半掛車,汽車列車在這兩點之間往返運輸。這種運輸模式一般適用于貨運量較大且穩定、裝卸作業地點固定的中短途遠輸線路。
3.2一線多點
一線多點甩掛運輸是指一條線路多個甩掛運輸點,汽車列車按照先近后遠,依次運輸作業,直至全部運輸完成的運輸模式。這種運輸模式一般適用于裝(卸)貨地點集中、卸(裝)貨地點分散、貨源比較穩定的運輸線路。
3.3多線一點
多線一點甩掛運輸是指多條線路一個甩掛運輸點,多個牽引車依次到達該點進行裝卸運輸。這種運輸模式一般適用于發貨點集中、卸貨點分散,或卸貨點集中、發貨點分散的運輸網絡,主要特征是多條線路集中于一點,在該點集中進行裝卸作業。
3.4循環式
循環式甩掛運輸是指在閉合循環回路上,牽引車依次循環至各個甩掛運輸點進行運輸作業的運輸模式。循環甩掛的原理是在閉合回路上用循環調度的辦法來組織甩掛運輸過程,能夠提高實載率、減少作業時間、提高里程利用率。該形式的甩掛運輸適宜運量較大且貨流穩定的市場。
4國內外甩掛運輸對比分析
發達經濟國家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開始大力發展甩接運輸了,并對甩掛運輸的標準、政策、運營模式、設備設施、網絡信息布局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針對汽車列車行駛穩定性控制,早在1937年德國斯圖加特汽車研究所的L.Hubert和0.Dietz就進行了汽車列車橫向穩定性研究。在20世紀后期,以美國密歇根大學公路安全研究中心為代表的眾多機構,對商用車輛制動性能展開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如今,美國、歐洲等區域甩掛運輸標準體系已相對完善,電子技術已在甩掛運輸車輛上普遍應用,輕量化與自動化技術應用趨于成熟,信息化智能調度已經實現。甚至有些區域出現了一車兩掛或一車三掛的現象,即運行時一個牽引頭拖運兩個掛車或三個掛車,雖然適當降低了車速,卻極大地提高了甩掛運輸的效率與運輸安全性問題。
我國甩掛運輸相對滯后,但我國人多地廣,甩掛運輸的需求巨大。目前我國甩掛運輸的應用范圍有限,主要集中在沿海港口地區,配合港區進行集疏運甩掛運輸,在貨源充足的地區開展零擔快運專線甩掛,在渤海地區開展陸海聯運甩掛等。但在大部分地區,還是以一車一掛為主,掛車數量不足,拖掛率低,站場設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相對完善的體系與運輸模式。
盡管如此,因為我國甩掛運輸發展潛力巨大,企業積極性普遍較高,一些企業內部已經試運行各種形式的甩掛運輸,一些規模化物流公司已將發展甩掛運輸作為新的增長點。同時也伴隨著各項法規政策的不斷完善,部分學者也對甩掛運輸進行了長期科研,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甩掛運輸行業將與世界接軌。
5甩掛運輸的優勢
與傳統運輸模式相比,甩掛運輸具有以下優勢:a.減少等待無效時間,牽引車輛利用率提高,運輸效率提高;b.降低車輛空載無效運輸,降低耗能,減少廢氣污染;c.減少貨物堆積儲存,降低成本;d.優化運輸模式,規范市場秩序。
6各主要參數對甩掛運輸的影響分析
6.1牽引座結合面高度對甩掛運輸的影響分析
由于我國的實際道路運輸情況,加之實際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需求,造成了牽引座結合面高度的選取多種多樣,埋下了諸多的安全隱患。
a.在牽引座較高、牽引銷座板較低的情況下,半掛車前高后低造成后傾角過大。此種情況不僅加速了后胎的磨損,而且在行駛過程中加大了牽引座與牽引銷的連接力,無形之中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b.在牽引座較低、牽引銷座板較高的情況下,半掛車前低后高造成前傾角過大,導致載荷分布易靠前,加重了鞍座與牽引車的后軸承重與輪胎壓力。
一般來說,車架上表面與牽引座結合面的距離越大,半掛車與牽引車越不易干涉,但過大又存在不合理性。所以結合我國汽車生產技術水平,依據GB/T35782-2017,對甩掛運輸中牽引座結合面高度和前后傾角做出硬性規定,即半掛牽引車與半掛車在脫開狀態下,牽引座結合面高度應為1290-1320mm.拖掛高集裝箱運輸的半掛牽引車牽引座接合面高度為1080-1110mm。依據標準GB/T13880-2007中3.3條規定,牽引座前傾角、后傾角不小于12°.但組成汽車列車后,受到車身以及車輛各部件影響限制,擺動角度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在GB/T20070-2006中4.1條款要求,經過實際驗證與推算,牽引座裝車后前傾角、后傾角分別不小于6°、7°,雙向確保行駛安全。
6.2前、后回轉半徑對甩掛運輸的影響分析
對于鉸接列車的轉向安全行駛,半掛牽引車與半撞車的前回轉半徑參數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半掛車前懸多種多樣,這就導致了鉸接列車轉向運動過程中半掛車與牽引車必須保證足夠的安全轉向距離。為了保證半掛牽引車與半掛車有足夠的前回轉半徑安全行駛,根據實際情況以及GB/T35782-2017規定,半掛牽引車牽引座前回轉半徑應不小于2120mm.半掛車前回轉半徑應不大于2040mm。
6.3半掛車間隙半徑對甩掛運輸的影響分析
一些普通半掛車如鵝頸半掛車的間隙半徑大小對甩掛運輸有著重要影響,若間隙半徑與半掛牽引車的后回轉半徑匹配不合理,就極易發生干涉從而造成車輛安全事故。依據實際情況并結合標準規定,半掛車間隙半徑應不小于2300mm。掛車間隙半徑與牽引車后回轉半徑,R-R≥100mm。如此才能確保鉸接列車安全運行。
6.4輪胎對甩掛運輸的影響分析
輪胎是直接承載牽引車與掛車的重要部件之一,鉸接列車所能承載的重量和輪胎密切相關。一般來說,輪胎的靜負荷半徑越小,就意味著其所能承受的載荷能力越弱。車速越快,輪胎與地面的切向力作用越小,其所承受的載荷越小,就意味著節油能力更強、續航能力更強,在節約成本的同時,能夠提高甩掛運輸的效率。
6.5車輛參數對運輸安全影響分析
增加牽引車輛前置距,可以減少列車制動距離和牽引車的橫擺角速度,進而提高列車彎道制動的穩定性。所以在國家標準限值以內,可以適當增加前置距,保證車輛安全性。
增加掛車軸距也可導致增加列車狀態下的鉸接角,從而縮短制動距離,減緩牽引車橫擺角速度和列車鉸接角速度。因此,適當增加掛車軸距能提高保證車輛安全性。
根據國標規定,牽引座、牽引銷分為50號、90號兩種,結合汽車列車最大總質量為49t.牽引車最大準拖掛質量為40t,50號牽引座承載能力為50t.可以得出日常使用中的50號牽引座能滿足使用需求。因此,國家要求甩掛運輸車輛統一使用50號牽引銷牽引座,不僅是為限制超載,也是為減少匹配使用型號,提高甩掛運輸互換性程度。
7結語
目前甩掛運輸是最有效率的公路運輸方式之一,要想將甩掛運輸迅速普及并大力發展,應采取以下幾種舉措:
首先,根據現有的地形狀況和道路運輸模式,相關主管部門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甩掛運輸體系。因為從目前國內現有的牽引車與掛車的產品設計尺寸規格眾多,且匹配隨意等的現象來看,這些因素均不利于甩掛運輸在我國的發展。其次,要想充分發揮出甩掛運輸的優勢,我國應利用地形優勢,擴充甩掛運輸點,并結合實際情況,優化匹配參數,如此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其運輸效率,提供最優的運輸模式,進一步提高物流運輸效率,完善運輸體系。再有,應改善道路條件,因為良好的道路條件是影響道路貨物甩掛運輸節能減排關鍵。最后,牽引車與掛車企業應規范運作,針對甩掛運輸車型進行嚴格的生產,而如若繼續保持現有的運作生產模式,將不利于甩掛運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