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杰
胃癌是腫瘤科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在我國的惡性疾病發病率中居首位。通常情況下,胃癌疾病好發于50 歲以上的人群,并且男性患者發病率要高于女性患者。其中胃癌的發生與患者的生活環境、幽門螺桿菌感染、癌前病變、遺傳和基因有關[1]。由于目前臨床中仍未找到可徹底治療胃癌的方式,因此預防胃癌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相關臨床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增加了胃癌的危險性。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螺旋形及微厭氧的細菌,其主要分布在人體的胃部中[2]。并且在2017 年10 月27 日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幽門螺桿菌納入至致癌物清單中。患者在感染幽門螺桿菌以后,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癥狀,但若未及時進行干預,可長期在人體內破壞、寄生及繁殖等,并使菌群失調,從而引起一系列其他癥狀,例如惡心、腹脹及噯氣等[3,4]。對此,本文主要研究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對降低老年患者胃癌風險的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0 年1 月~2011 年1 月 收治的86 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按照年齡分為A 組(40~59 歲)與B 組(≥60 歲),各43 例。另選取 86 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按照年齡分為C 組(40~59 歲)與D 組(≥60 歲),各43 例。A 組男23 例,女20 例;B 組男22 例,女21 例;C 組男23 例,女20 例;D 組男22 例,女21 例。四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診斷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自愿參與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依從性較差的患者。
1.2 方法 A 組與B 組患者全部接受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C 組與D 組未接受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根除治療:選用四聯療法進行治療,其中奧美拉唑(山東魯抗辰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831),口服20 mg/次,2 次/d;枸櫞酸鉍鉀(浙江眾益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20076),口服110 mg/次,4 次/d;阿莫西林(四川援健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3908),口服250 mg/次,2 次/d;甲硝唑(山西汾河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1022),口服200 mg/次,4 次/d。1 個療程為14 d,共治療4 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隨訪10 年,比較各組的胃癌發生率,同時比較A 組與B 組不同治療完成時間的胃癌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的胃癌發生率比較 A 組與C 組胃癌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 組胃癌發生率低于D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的胃癌發生率比較[n(%)]
2.2 A 組與B 組不同治療完成時間的胃癌發生率比較 A 組與B 組接受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患者共86 例,發生胃癌14 例,占比16.28%。其中,治療完成時間 <5 年患者36 例,發生胃癌9 例(25.00%);治療完成時間5~9 年患者21 例,發生胃癌4 例(19.05%);治療完成時間≥10 年患者29 例,發生胃癌1 例(3.45%)。治療完成時間≥10 年的胃癌發生率低于治療完成時間<5 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完成時間 <5 年與治療完成時間5~9 年、治療完成時間5~9 年與治療完成時間≥10 年的胃癌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A 組與B 組不同治療完成時間的胃癌發生率比較(n,%)
胃癌患者在患病早期時,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因此早期的診斷率較低,等到疾病發展為中晚期時,會出現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嘔血及黑便等臨床癥狀,這時患者的病情不僅更加嚴重,同時治療起來也更加困難,因此具有較高的病死率[5]。為了減少胃癌對人類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的影響,及時預防胃癌疾病的發生十分重要[6]。
目前,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疾病的發生具有密切關聯。這是因為當人體感染幽門螺桿菌以后,大部分不會表現出明顯癥狀,但是隨著幽門螺桿菌在患者體內長期的破壞、寄生以及繁殖等,會導致患者胃部菌群失調,從而引起其他癥狀的出現。隨著病情不斷發展,還會逐漸破壞患者的胃壁,引起潰瘍的出現,而長期潰瘍則會導致胃癌的發生[7]。因此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對于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來說,早日采用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法治療后,可及時減輕患者體內的幽門螺桿菌數量,從而能夠及時防止患者發展為胃癌。臨床中在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進行治療時,可以利用四聯療法進行根除治療[8]。其中奧美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在服用以后能夠通過小腸吸收到血液中,并在胃壁中聚集,可抑制胃酸分泌,以減少對胃壁造成的刺激,可以降低幽門螺桿菌的數量。枸櫞酸鉍鉀具有保護胃黏膜,中和胃內胃酸的效果,也能夠降低人體胃部胃酸的分泌,有效保護胃黏膜。阿莫西林是一種抗生素,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也能夠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甲硝唑屬于抗菌藥物,主要用于治療厭氧菌引起的系統或局部感染,例如幽門螺桿菌感染[9]。將以上藥物聯合應用后,簡稱四聯療 法,其中包含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生素以及一種鉍劑,這種治療方式能夠增強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效果,因此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及時根除人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從而可以預防胃癌疾病的發生。其中治療完成時間越長,幽門螺桿菌對人體胃壁造成的損害越低,因此發生胃癌疾病的幾率也就越小[10]。本次研究中,治療時間≥10 年的胃癌發生率低于治療時間<5 年的胃癌發生率。并且隨著人年齡的不斷增大,其胃部各項功能也在不斷降低,自身的抵抗力及免疫力在不斷減弱,因此相比于年輕人來說,其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效果更加明顯。本次研究中,B 組胃癌發生率低于D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幽門螺桿菌感染根除治療能夠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胃癌的發生率,并且早日治療,其發生胃癌的幾率也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