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耕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哈爾濱 150086)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婦產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專業化婦產科知識體系。本研究將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分析二者在婦產科臨床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從而更好地推廣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婦產科臨床教學質量。
選取72名2020級臨床專業學生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36名學生為對照組,另外36名學生為觀察組。對照組中有女生34名,男生2名;觀察組中有女生32名,男生4名。兩組學生的實際平均年齡為19~20歲。通過對兩組學生一般材料的客觀分析可知,無論是在男女比例上,還是在年齡、學習成績等基本資料上,72名學生都呈現正態分布,P>0.05,無統計學差異,可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
兩組學生均由婦產科臨床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隊,對其展開為期60學時的婦產科臨床教學工作,對應的臨床操作對象均為模擬人。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照組學生采取傳統的授課模式,即由教師負責在臺上講解,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予以操作。在課堂上授課教師會提前指出重難點問題,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答疑,安排學生開展相應的婦產科實踐訓練。
觀察組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即線上與線下教學相互結合的方法,進一步調動臨床專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授課教師可以利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方式,更好地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婦產科學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當學生對相關知識點具有準確的認識后,再安排學生分批進入模擬臨床婦產科實訓室,讓所有學生都能夠主動演示并參與到婦產科學操作訓練中。
為了更好地考察兩種教學方式的實際教學效果,在階段授課結束后,對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操作進行統一測試。同時,本校自制教學效果調查滿意表,對兩種不同授課方式下學生的學習滿意度進行調查。采取不記名形式將調查問卷分發給每一名學生,累計發放調查問卷72份,回收有效問卷72份,有效回收率100%。
階段學習結束后,本校自制考題對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進行測試。其中,對照組學生的婦產科學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平均分數都在80分以上。觀察組學生無論是婦產科學理論知識還是技能操作,平均分數都在90分以上。由此可見,觀察組學生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P<0.05,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說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更佳,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學生學習效果比較(分,
階段教學結束后,本校自制教學效果調查問卷,對兩種不同教學模式的帶教指標進行評價。觀察組學生的指標評價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說明混合式教學模式更受學生的歡迎與青睞,評價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學生對兩種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two kinds of teaching effectof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研究顯示,在婦產科臨床教學中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這是因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婦產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既能夠充分發揮授課教師的引導作用、監督作用,又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值得在婦產科臨床教學中推廣和應用。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同樣向婦產科臨床教學、授課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混合式教學模式分為線上與線下兩個教學部分,要想在這兩個部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授課教師就必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為此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準備精品教學視頻,并且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教學設計上遵循分層遞進的原則,因材施教。學校應該為線上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打造完善的溝通交流平臺,一方面方便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另一方面也方便授課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更好地發揮線上教學的作用。此外,臨床教學中構建的臨床實驗室,與真實的醫院臨床場景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且模擬人也無法比擬真人。由此可見,婦產科臨床教學改革還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混合式教學模式還需要不斷優化完善。因此,在今后的婦產科臨床教學過程中,高校除了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師資水平,還要不斷在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中尋找完美的契合點,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婦產科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