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容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其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也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繪本閱讀是幼兒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能夠通過富有童趣的文字和圖畫,讓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書,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能夠展現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具有很高的美育價值。教師在幼兒園繪本閱讀中添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文化層面拓寬幼兒的閱讀空間,能夠很好地豐富幼兒的認知經驗,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知識視野,這是當前幼兒園提高繪本閱讀有效性的教育選擇之一,也是增強幼兒園美育效果的重要途徑。因此,本文探討了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角提高幼兒繪本閱讀有效性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繪本閱讀的價值
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角的繪本閱讀,是幼兒園實現以美育人的重要路徑,能夠培養幼兒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使其形成健康的審美態度和積極的藝術情趣。具體來說,幼兒通過閱讀蘊含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素的繪本,可以體會繪本內容的文學之美、藝術之美與文化之美,這既是幼兒感受美的過程,也是幼兒學習表達美、創造美的重要途徑。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繪本閱讀,可以讓幼兒自由地遨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海洋中,既能滿足幼兒對美的向往和追求,也能讓幼兒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其具備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另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密不可分,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聯系生活經驗,站在文化、藝術視角上理解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將對美的感受和理解遷移到生活中,從而增強自身感受美的能力,學會熱愛生活。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繪本閱讀的策略
為實現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標,在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角打造幼兒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應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相關要求,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親身獲取經驗的需要。為此,筆者著重提出了以下三點策略。
(一)立足美學角度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繪本,發揮其育人功能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繪本的類型豐富,在幼兒繪本閱讀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不僅具有以美育人的作用,更與幼兒的認知水平、思維發展規律相一致。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立足美學角度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繪本,以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
1.民俗節日類繪本。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與民俗活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深刻的精神內核與以美育人的教育意義。幼兒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慶祝節日與感受民俗的經驗,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經驗,根據民俗節日要素選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繪本開展閱讀活動,幫助幼兒了解中華民族的民俗與節日文化。
例如,《團團圓圓過中秋》《一碗臘八粥的故事》《歡歡喜喜過春節》《伊伊,春節快樂!》等繪本介紹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與民俗,為幼兒帶來了多樣化的選擇。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閱讀這些繪本,并提出“臘八粥是怎樣來的”“臘八節是怎樣來的”“除了買年貨、貼對聯、掃塵、吃年夜飯、守歲等習俗,迎新年還有哪些民俗”等問題,促使幼兒認真閱讀繪本。教師也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繪本,主動閱讀并與同伴分享,從而了解傳統民俗與節日文化。
2.神話傳說類繪本。神話傳說具有較高的藝術性與教育意義,體現了古代中華兒女對未知事物的敬畏和想象。神話傳說中立體鮮活的形象,可以加深幼兒對中華民族古代文學藝術的感知,有助于幼兒理解古代中華兒女的精神寄托。在開展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幼兒繪本閱讀時,教師可以適當選用神話傳說類繪本,讓幼兒自主閱讀、用心感受,挖掘其中美好的精神品質。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閱讀《盤古開天地》《大禹治水》《女媧補天》等繪本故事,讓幼兒感受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奉獻精神,促使其形成不怕困難、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等優秀品質。
(二)針對幼兒的特點優化繪本閱讀指導,讓幼兒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
3~6歲兒童的無意注意占據主導地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想讓幼兒專注地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繪本,就需要加強監督和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活潑、思維發散、樂于觀察、想象力豐富等特點,靈活地運用“觀察+欣賞”“比較+想象”的方法指導,讓幼兒感受繪本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
1.觀察、欣賞。幼兒有著明顯的視覺偏好,喜歡觀察有趣的事物。在繪本閱讀中,幼兒的視覺偏好主要體現在看圖方面,并主要通過觀察圖畫理解文字信息。基于此,教師可以在幼兒閱讀繪本時,指導其有目的地觀察圖畫、欣賞插圖,以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繪本圖畫的局部。例如,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故事《京劇貓·武松打虎》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局部畫面,搭配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活潑音樂,創設良好的繪本閱讀情境,利用局部圖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認真觀察繪本的局部圖畫,并對局部圖畫前后發生的故事產生好奇,從而主動閱讀繪本內容。
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欣賞繪本圖畫的細節。幼兒在繪本閱讀中發現和把握細節的能力有限,為保證繪本閱讀的有效性,教師應先梳理細節信息,為幼兒自主欣賞細節創造積極條件。例如,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藍花坊》時,為使幼兒全面欣賞貴州苗族蠟染之美,教師可以先通過展示苗族服飾,讓幼兒了解苗族淳樸與自然的民風,再通過多媒體呈現“苗族藍調蠟染”的紋樣細節,最后由點及面,指導幼兒閱讀、欣賞繪本之美。
2.比較、想象。比較、想象、聯想等審美活動備受3~6歲兒童的歡迎,能夠不斷豐富其審美認知與經驗,為其帶來愉悅的活動體驗。同樣,比較、想象也是開展繪本閱讀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在指導幼兒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繪本時,應該充分利用幼兒的比較、想象等能力,調動幼兒的多種知覺與感官,以豐富其閱讀感受。
例如,繪本《兵馬俑的秘密》講述了一個名叫杰克的外國小朋友來到中國陜西西安參觀兵馬俑的故事。在參觀兵馬俑的過程中,小杰克神奇地穿越到了兵馬俑的世界里,并與巡查的將軍一同查看了新完工的銅馬車。在帶領幼兒閱讀這本繪本時,教師可以根據繪本中神奇的穿越情節,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如“小朋友們,你們想到兵馬俑的世界去看一看嗎”“如果你是小杰克,穿越到了兵馬俑的世界里,你想做什么呀”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會充分發揮想象力,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兵馬俑世界,根據已有經驗說出關于兵馬俑的想法。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更多有關兵馬俑的圖片、動畫,與繪本插圖形成對比,并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如“小朋友們,這些兵馬俑和繪本插圖里的有什么不一樣嗎”“小朋友們,看到這些兵馬俑,你們想到了什么呢”等。
在上述活動中,幼兒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想象力自由地表達,暢談自己心目中的兵馬俑世界,增進自身對繪本內容的多元感知,從而提高繪本閱讀的有效性。
(三)根據幼兒的需求豐富繪本閱讀活動,促進幼兒的表達與創造
要想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繪本閱讀,將審美鑒賞轉化為審美表達與創造,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表現與創造需求,組織豐富的繪本閱讀活動,讓幼兒的身體、語言、頭腦與情感動起來。在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繪本閱讀時,教師應當主動了解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方式,促使幼兒將繪本閱讀的感想和體驗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自由的表達與創造。
例如,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會說話的手》時,教師可以根據繪本內容,挖掘“以影為墨”的藝術元素,設計“好玩的影子”繪畫游戲,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點燃幼兒的游戲熱情,促使其根據繪本內容自由地繪畫,讓幼兒感受表現美、創造美的快樂,由此增強幼兒的藝術表現能力與創作能力。又如,繪本《故宮御貓夜游記》以“御貓”的視角和經歷介紹了故宮的故事,符合3~6歲兒童的繪本閱讀傾向,能夠激發其舞臺表演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我是故宮御貓”舞臺表演活動,讓幼兒扮演“故宮御貓”表演故宮的故事,鼓勵他們通過肢體動作、表情、短臺詞等表達自己對繪本內容的認識與理解。在閱讀與表演相結合的過程中,幼兒的審美表達途徑增加了,其審美表現與創造的敏銳性、創新性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從而形成獨一無二的審美體驗,繪本閱讀的有效性可想而知。
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幼兒繪本閱讀為幼兒園以美育人的理念開創了新的篇章,為幼兒認識、理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辟了新的途徑,為幼兒園語言領域的活動和美育工作增添了新的色彩。教師應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要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繪本走進幼兒園,為幼兒設計并開展充滿樂趣的繪本閱讀活動,以提高繪本閱讀的有效性,更好地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康樂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