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倩
閱讀是學生夯實語言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塑造優良品質,豐富精神世界的一個基本途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對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受學生認知能力、語言學習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面臨諸多現實困境,從而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果。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探討了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現實困境,并提出了一些對策,以期強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助力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被動閱讀多,主動閱讀少
當前,小學生的英語閱讀以“要我讀”為主,即教師要求學生開展閱讀,只有少數學生會產生“我要讀”的想法。“要我讀”是一種被動的閱讀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缺乏開展英語閱讀的主動性,只是把閱讀當作一項任務,閱讀時不夠專注和認真,因而閱讀效果不佳。
(二)閱讀時間多,閱讀量少
小學的課余時間很充足,但由于部分小學生開展英語閱讀的興趣不足或缺少適合的英語讀物,導致他們的閱讀量相對較少,達不到相應的要求,無法從閱讀中汲取更多的知識來提升自身的英語綜合素養。
(三)閱讀形式多,交流少
閱讀可以讓學生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還可以讓學生從中汲取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好的發展。閱讀交流是閱讀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閱讀收獲。但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部分教師想方設法創新閱讀形式,卻忽視了閱讀交流,導致學生進行閱讀交流的機會較少,從而影響了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
二、解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困境的對策
鑒于當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面臨的各種困境,教師可以通過采取以下幾種策略,助力學生擺脫閱讀困境,提高閱讀效益。
(一)多法激趣,促使學生主動閱讀
濃厚的閱讀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進行英語閱讀的前提,當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后,他們就會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其閱讀效益也會進一步提高。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創設生動情境、賞析精彩片段、選擇有趣的繪本故事等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英語閱讀。
1.創設生動的情境。在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圍繞合適的繪本內容,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一些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英語閱讀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一些英語故事時,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搜集一些與故事內容相關的圖片制作課件。接著,教師可以一邊向學生展示這些圖片,一邊用簡潔、準確的語言向學生介紹故事內容,加深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教師也可以從互聯網中搜索一些與英語故事相關的微視頻,并利用這些微視頻創設與故事情節相關的生動情境,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故事情節,讓學生體會英語故事的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
2.賞析精彩片段。學生對閱讀故事缺乏興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感受到故事的精彩之處。鑒于此,教師可以選擇故事的一些精彩片段,并組織學生賞析這些精彩片段,讓學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從而產生閱讀興趣。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Story time”為例,教師可以先選擇故事中關于母雞的圖片,鼓勵學生圍繞圖片內容猜想Zoom和Zip的對話內容。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Zoom和Zip的真實對話,讓學生可以了解到孤陋寡聞的Zoom將母雞誤認成了火雞。這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Zoom還認錯了哪些動物、Zoom與Zip在農場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喜歡各種動物,通過賞析這段關于動物的精彩片段,學生將會對閱讀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
3.選擇有趣的繪本故事。鑒于學生缺少英語讀物的現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精心為他們選擇一些有趣的繪本故事。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他們選擇一些與教材中各種話題相關的繪本。例如,教師可以圍繞教材中的“Animal”“Fruit”“Farm”等話題,選擇一些內容有趣、畫面豐富的繪本,將這些繪本投放到班級圖書角。這樣,在課后服務期間,學生就可以在完成當天的作業后從書架上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繪本津津有味地閱讀。此外,教師在選擇繪本時還應該多傾聽學生的意見、想法,深入了解學生的喜好,據此選擇合適的繪本,以豐富學生的閱讀素材。
(二)多措并舉,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只有當學生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的程度,他們的閱讀能力才能夠發生質的變化。鑒于此,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故事、繪本中的故事和相關學習平臺中的故事,循序漸進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1.閱讀教材中的故事。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圍繞該單元話題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涵蓋了本單元的各種語言知識,還包括了一些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文化知識,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拓寬知識面。學生已經在教師的啟迪與引領下,深入、細致地學習了教材中的語言知識,他們完全有能力自主閱讀教材中的故事。基于此,教師可以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故事作為開展閱讀訓練的重要素材,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同時,教師還可以圍繞這些故事內容,精心設計一些閱讀任務,促使學生細致地閱讀故事,從而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此外,為了增強閱讀的實效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梳理故事的發展脈絡,理解故事的主旨大意。
2.閱讀繪本中的故事。在指導學生細致閱讀教材中的故事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引導學生閱讀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與教材知識難易程度相近的繪本故事,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例如,教師可以圍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話題,選擇一些與之相關的繪本故事,并在課后服務期間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鼓勵他們自主閱讀這些繪本故事,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教材中的語言知識。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親子閱讀任務,鼓勵家長與學生一起閱讀合適的英語繪本,以在增加學生閱讀量的同時增進親子關系。
3.閱讀學習平臺中的故事。為了拓寬學生閱讀繪本的渠道,教師可以在相關學習平臺上傳一些自己精心制作的、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能力相符的繪本。例如,教師可以圍繞教材中的語言知識,根據學生的閱讀需求,精心制作一些電子繪本,并將其上傳至相關的學習平臺,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或者在課后服務期間利用交互式一體機,組織學生集體閱讀繪本。此外,教師也可以從各種網絡平臺中搜集一些繪本故事,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細致地閱讀,以豐富學生英語課后服務,拓展學生英語閱讀的渠道。
(三)多方交流,增強英語閱讀效果
鑒于學生閱讀形式多、閱讀交流少的現實困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多方交流,讓學生從更廣的視角和更深的層次出發閱讀英文故事,以增強英語閱讀的效果。
1.與同學進行交流。在閱讀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往往會有不同的閱讀收獲,即便閱讀同一個英文故事,不同學生的閱讀收獲、閱讀感悟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為了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效益,讓他們從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交流機會,讓他們交流彼此的閱讀感悟。例如,在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繪本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開展閱讀分享會,讓學生通過微演講的形式將自己的閱讀收獲、閱讀感悟分享給大家。教師也可以采用情景劇的形式,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與感悟。又如,在鼓勵學生同讀一個英文故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圍繞英文故事的主題確定一個辯論題目,并組織學生圍繞該辯題展開辯論,促使學生全面、深入、細致地理解英文故事的內容,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更多。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交流中將自己讀過的英文故事作為交流的話題,并提倡學生用英文交流,以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與教師進行交流。在指導學生開展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與自己交流,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英語綜合素養。當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困難或感到困惑時,教師可以及時以恰當的身份介入,與學生進行交流,為他們答疑解惑。當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想與他人分享時,教師可以成為學生忠實的聽眾,認真傾聽學生的表達。例如,教師可以適時開展微演講、微辯論等活動,組織學生分享、交流閱讀感悟,并針對每一名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行適時適當的評價,肯定學生的進步,委婉地指出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不足,為學生今后開展閱讀起到鋪路架橋的作用。
3.與家長進行交流。家校共育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增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等方面,家長起著一定的作用。在以家校共育為契機開展英語親子閱讀活動時,教師一定要充分考慮家長的實際情況,將此項活動作為增進親子感情的一條紐帶。例如,在設計英語閱讀任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用英文和中文向家長匯報自己的閱讀收獲,并鼓勵家長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評價。教師也可以鼓勵家長與學生一起閱讀英文故事或者讓學生將英文故事翻譯成中文讀給家長聽,以激發學生參與英語閱讀的興趣,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面對學生英語閱讀興趣不濃厚、英語閱讀量不足和英語閱讀交流少的現實困境,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促使學生主動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進行多方交流,幫助學生逐步擺脫閱讀困境、提高閱讀效益,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讓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遇見一個更加優秀的自己。
(作者單位:合肥一六八玫瑰園學校西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