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悅
摘要: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的蔬菜水果產量以及對蔬菜和水果的需求量都在世界前列,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蔬菜水果的產量和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隨著農業現代化生產方式的變革,大部分蔬菜水果都在生長過程中施加過農藥,為滿足人民對蔬菜水果品質的高要求,就需要大力發展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保障蔬菜水果質量安全。因此,本文從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危害作為切入點,進而講述了當前我國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發展情況,最后提出保障蔬菜水果質量安全的控制對策。
關鍵詞: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質量安全
0 引言
我國作為世界前列的蔬菜水果生產國和最大的消費國之一,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形成了運用農藥防治病蟲害,提高農產品產量的現代化生產模式。然而眾所周知,蔬菜水果上的農藥殘留物如果長期被人體所攝入,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對蔬果農藥殘留物檢測技術的研究,深化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的優化和發展。
1 蔬菜水果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
蔬菜和水果能夠為人體提供大量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而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蔬菜水果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蔬果的種植規模也越來越大。在蔬果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是影響蔬果產量的重要原因,而為了保護蔬果順利生長,免受病蟲害的侵害,許多菜農和果農就會在蔬果生長的過程中施加大量農藥和化肥,而當農藥施加過多時,在蔬果成熟之后,還是會留有大量的農藥殘留物。而且大部分農藥都是不溶于水的,消費者買回去清洗后還是無法保證農藥殘留物被清洗掉了。而這些農藥殘留物在進入身體之后,會隨著血液進入身體的各個器官,對各個器官的正常工作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分布到神經突觸,造成神經元損害,嚴重的甚至可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障礙。另外,農藥殘留進入身體后,肝臟器官會通過酶來分解毒素,如果長期使用含有農藥殘留的蔬果,就會讓肝臟一直處于高負荷的工作中,增加了肝臟病變的概率,容易引起肝硬化、肝積水等疾病。除了對人體的傷害,過度使用農藥還會加強病蟲害的耐藥性,需要不斷加施各種不同的農藥,更加劇了農藥的殘留,而且對環境和生態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高度重視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發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蔬果質量安全控制已迫在眉睫。
2 我國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發展動向
我國關于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和實踐的研究起步較晚,在1960年時才開始重視起來,當時普遍采用容量法和比色法分析農藥殘留,取得了不錯的進展,發展到70年代,開始采用薄層分析法。之后,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各種儀器設備也更加精確,出現了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等先進儀器,我國的蔬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也得到迅速發展,以下是目前國內幾種比較常見的蔬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具體分析:
2.1 雙檢測器氣相色譜檢測技術
該技術是通過分析試樣中各個部分之間的氣相和固定相之間存在的分派系數的差異,從而得出農藥殘留的結論,當被氣化處理之后的測試樣本,通過色譜柱檢測運行時,組分就會在兩相之間反復分配,在運行到一定的長度之后就會自動分流,然后按照順序離開色相譜柱,進入檢測器之中,而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離子流信號,把這些信號通過儀器放大之后,會在計算機上顯示出各個部分的色譜圖,得到農藥殘留物的分布情況。使用這種技術可以一次性檢測多個農藥殘留樣本,最終得到完全分流的定型和定量檢測的結果,如果還能在使用該技術時配備高性能的檢測器,能夠使分析農藥殘留的速度提高,結果也更加準確。
2.2 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
這種檢測技術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實驗室檢測技術,通常運用于檢測那些沸點較高,不容易揮發,受熱不穩定容易分解的,以及分子量大,不同極性的有機化合物實驗樣品。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具有檢測范圍廣、檢測成本較高的特點,同時還有一些不足,比如會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通用型檢測器不足等。而隨著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采用高效色譜柱,高壓泵和高靈敏度的檢測器,柱前柱后衍生化技術,與計算機技術進行有機結合,能夠使該技術的檢測效率大大提高,對檢測的過程和結果都有計算機自動控制,大大提高了檢測的靈活度和智能化,如今,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技術已經成為目前蔬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中必不可少的檢測方法。
2.3 氣質聯用檢測技術
氣質聯用儀器是比較早實現聯用技術的檢測儀器,通過氣相色譜與該技術的結合,氣質聯用檢測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當前所有的聯用技術中,氣質聯用技術是最穩定,最完善,應用范圍最廣的,具有靈敏度高,成本低等優點。該技術適用于檢測低分子化合物,特別是具有易揮發性的低分子化合物分析。同時,氣質聯用檢測技術還在藥物的生產,控制和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是食品安全和蔬果農藥殘留檢測的重要檢測工具。
3 我國蔬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新技術發展
隨著我國儀器設備功能和精密度的提升,對蔬果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日新月異,在一些發達 國家甚至開始嘗試使用實驗室機器人進行農藥殘留檢測,但我國在該方面的研究由于起步 較晚,操作程序和測試方法尚未研發成功。研制靈活、方便、操作簡便的實驗室機器人,制定標準化的實驗方法,將成為未來農藥殘留檢測的最終發展方向。目前,我國蔬菜農藥殘留檢測的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3.1 雙檢測器氣相色譜檢測技術
具有雙檢測器的氣相色譜儀有著可靠的實用性,適合多種農藥殘留的檢測。在氣相色譜儀上配備2個相同的檢測器,2個極性不同的毛細管柱以及1個雙胎進樣器,再在2個進樣器中同時注入樣品溶液,這時極性不同的2根柱子將分離樣品的組分,而2個檢測器再對組分進行定量檢測。此外,若將2個檢測器進行串聯,便可實現多種農藥的同時檢測。
3.2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
超臨界流體色譜技術是 20世紀 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嶄新的色譜技術,由于其具有氣相 和液相色譜所沒有的優點,并能分離和分析氣相和液相色譜不能解決的一些對象,因此該技術應用廣泛,且發展十分迅速。超臨界流體具有對 分離極其有利的物理性質,它們的這些性質恰好介于氣體和液體之間。超臨界流體的擴散系數和黏度接近氣相色譜,因此溶質的傳質阻力小,可獲得快速高效分離。同時,其密度與液相色譜類似,這就便于在較低溫度下分離和分析具有熱不穩定性、相對分子質量大的物質。另外,超臨界流體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如擴散、黏度和溶劑力等,都是密度的函數。因此,只要改變流體的密度,就可改變流體的性質,從類似氣體到類似液體,無需通過氣液平衡曲線。近年來,毛細管臨界流體色譜 的研究,促進了該技術的進步。在CO中添加質量分數為 1%的甲醇作為改性劑,可使極性農藥得到很好的分離,色譜峰的拖尾得到消除。但該技術主要用于非極性或弱極性物質的檢測,如何分析極性物質將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3.3 酶聯免疫法
酶聯免疫法是通過分析抗原和抗體之間的差異性,用回轉性結合的方式加強反應的一種新型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主要的檢測方式就是通過試劑盒進行檢測。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針對性比較強,靈活性較高,操作簡單方便,能夠快速地實現農藥殘留的檢測。但是,酶聯免疫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因為當前我國的農藥種類較多,檢測時的抗體準備工作難度較大,而在不能確定檢測樣品是否具有農藥殘留時存在檢測盲目性,嚴重影響檢測的效率,并且該方法中運用的抗體試劑也依賴國外進口,缺乏自主創新性,成本較高。
4 我國蔬菜水果質量安全控制對策
4.1 加強蔬果質量安全宣傳
根據國家對蔬菜和水果的質量安全管理標準,地方政府要積極落實相關政策體系,促進質量安全管理落實到位,因地制宜建立符合當地特色的宣傳機制,加強關于蔬果質量安全控制的宣傳教育,讓當地的菜農和果農都能夠認識到合理合規使用農藥的重要性,加深對蔬果質量安全的認知,確保宣傳到位,有效提升質量安全控制效果。首先,當地監管部門需要開展關于蔬果質量安全控制管理的培訓和講座,定期為農戶宣傳安全用藥,合理用藥,科學用藥的技術和知識培訓,安排農業專家和技術指導向農戶現場演示如何做到有效使用農藥,減少農藥污染。而要從根本上提高蔬果質量安全控制管理水平,還要加強農戶的思想教育,通過思想教育讓農戶認識到質量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農戶的思想覺悟,讓他們自覺遵守安全使用農藥的相關規定,按照規范用法使用農藥。其次,地方政府還可以組織鄉鎮機構,區域管理部門開展聯合宣傳,用多種宣傳方式,借助線上和線下的聯動機制,確保農戶能夠掌握到最新的農藥使用要求和方法,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確保質量安全控制工作落到實處。最后,當地政府還可以出臺相關的獎勵措施,對堅持規范使用農藥,具有環保意識,為保障蔬果質量安全作出努力的農戶給予表彰和獎勵,讓他們對其他農戶起到帶頭作用,激發農戶參與蔬果質量安全控制的積極性,從而為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4.2 加強農藥使用指導
為了防治病蟲害,保障蔬果生產效率,長時間使用農藥是當下農戶采取的應對措施,而隨著抗壓性害蟲的增加,農戶使用農藥的頻率和數量也在增加,從而導致蔬果農藥殘留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當地政府部門應該加強開展關于農藥正確使用的指導,通過下派技術員,開農業技術講座,專家座談會等方式,加強農戶的安全用藥知識,培訓農戶科學使用農藥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在使用農藥時,要選擇殘留期短的農藥,注意控制農藥的數量,次數,間隔時間等,在同一塊區域要盡量交叉使用不用的農藥。除此之外,在防治蔬菜和水果的病蟲害時,應該采取綠色環保的除蟲方法,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和數量,在根本上減少農藥殘留的產生。
4.3 實現農殘檢測技術升級
要提高蔬果質量安全控制力度,可以通過發展優化農殘檢測技術來實現,從定性檢測向定量檢測過渡,采取科學高效的實驗室檢測方法,比如色譜檢測技術。相較于水果的農藥殘留檢測,對蔬菜的農殘檢測過程更加復雜,這時就可以采取氣質聯動技術,在短時間內能夠對幾百種農藥殘留物質進行檢測和分析,大大提高了檢測的效率和準確性,并且能夠識別農藥殘留是否符合國家的質量安全標準。因此,要不斷發展并優化科學先進的蔬果農殘檢測技術手段,為保障蔬果質量安全控制提供技術基礎。
4.4 完善質量安全管理機制
首先,要做到有效落實根本化處理機制。在開展質量安全控制時,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控制標準,讓蔬菜水果在上市之前的一段時間內,不能再施加任何農藥,而采取物理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蟲害。這樣能夠從源頭上控制農藥殘留的數量,提高蔬果質量安全控制的水平,并且提高了質量安全管理的效率。其次,要加強產地環境監測機制。實行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安全控制。引導當地政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實現蔬菜水果的綠色無公害目標,當地監管部門要重視對蔬果產地環境的檢測,定期組織質檢小組,對蔬果產地的土壤、水質、空氣等環境要素中的有機磷、有機氯等農藥殘留物進行檢測,做到有效掌握農藥殘留水平,為后續開展農藥科學使用培訓提供客觀基礎。另外,要制定當地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相關扶持政策,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三,需要結合當地監管部門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機制,確保制度能夠實施到位,建立激勵機制,優化監督和檢測的管理結果,提升農戶自覺參與質量安全管理的積極性,保障質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最后,將市場流通作為最后關口加以嚴格控制,對蔬果商標有效管理,運用市場監督作用優化質量安全管理,也能提升質量安全控制的有效性和管理水平。
5 結語
蔬菜和水果的質量安全問題是當前人們最重視的安全問題之一,為了避免蔬果農殘超標的產生,國家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質量安全控制力度,為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曹彥衛.我國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發展動向和質量安全控制對策[J].南方農機,2021,52(16):32-34.
[2] 陸有富.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及質量安全管理[J].農家致富顧問,2021(10):76.
[3] 王先偉,王守云.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及質量安全管理[J].農家參謀,2019(36):70.
[4] 喬晗.我國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發展動向和質量安全控制對策[J].鄉村科技,2017(7):52-53.
[5] 范雅麗.我國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發展與質量安全控制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16):275-276.
[6] 趙小霞.蔬菜水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及質量安全管理[J].農技服務,2015,32(9):85,81.
[7] 胡玉榮.農藥殘留量檢驗檢測在蔬菜水果質量安全分析中的應用[J].江西農業,2020(16):33-34,36.
[8] 何芬.蔬菜和水果中農藥殘留檢測的質量控制措施[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1):147-148.
[9] 丁宗博,李莉,張興龍.基于QuEChERS方法檢測蔬菜和水果中農藥殘留的質量控制分析[J].現代食品,2021,27(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