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宋代耀州窯古陶瓷紋飾,內容題材豐富,紋樣呈現出來的效果不僅多樣化而且更獨具特色,為耀州窯陶瓷能在整個制瓷史的長流中奪得一席之地。本課題從現存實物、圖片及文本出發,通過對宋代耀州窯裝飾紋飾的分析并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科學技術等因素.來揭示其刻劃花紋飾的形成和發展動因。運用數字化技術將其紋樣矢量化,以保存具有原生態特征的耀州窯刻劃紋飾風格,便于地域文化的傳播傳承。
【關鍵詞】? ? 耀州窯? ? 紋飾? ? 矢量化
引言:
宋朝社會經濟穩定,為我國古代手工業和商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發展的契機,當時的中國各行各業都進入了安定繁榮的大生產時期。當然傳統的制瓷業同時也進入了一個生產和銷售進入蓬勃發展的時代。雖耀州窯陶瓷多年前申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因其地處西部,受地域交通及經濟的發展,在現在的中國大地發展的并不符合其自身的氣質。傳統老工藝技師的流失與文化藝術特征受到時間的沖擊,它的傳承與保護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人們對耀瓷的了解遠遠不及其他窯口。造成這種局面主要因為,現存的史料、文獻及遺留下來文物稀少。在互聯網上能查閱的就更少,這無疑使耀州窯文化的傳播受到很大的局限。
(一)國內外對耀州窯紋飾的研究
自2006年,耀州窯的燒制技術正式通過國家非物質遺產申請,對耀瓷的燒制技藝,裝飾手法及裝飾藝術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v觀現存的文獻、學術論文、雜志、期刊等,主要針對耀州窯陶瓷的紋飾進行總結、歸類、分析及數字化數據庫整理的比較稀少,研究視角多數放在耀州窯青瓷的燒制技藝及藝術特征及造型風格與上。純粹研究宋代耀州窯紋飾矢量化及相關設計應用的相關資料甚少。
(二) 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主要以宋代耀州窯陶瓷紋飾為主要研究對象,將其進行矢量化,并綜合設計運用.
研究主要內容如下:
1.宋代耀州窯陶瓷紋飾的發展及其陶瓷特色研究。
從現存實物、圖片及文本出發,分析宋代耀州窯刻劃花紋飾的藝術風格特征并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科學技術等因素來揭示其紋飾的形成和發展動因和文化內涵。
2.宋代耀州窯陶瓷紋飾的數字提取方法及矢量化
基于陶瓷特征,研究并討論紋飾的提取方法并進行數字化的處理,形成位圖與矢量圖的對比圖形
3.宋代耀州窯陶瓷風格基因的日用產品創新研究。
(三)研究方法
課題將以宋代耀州窯陶瓷的實物資料、圖片、文本等作為研究立足點,運用相關平面設計軟件、現代化的拍攝技巧、三維掃描儀等提取紋飾將其數字化,并構建宋代耀瓷紋飾數據庫。在課題的研究中,主要應用以下方法:
1.調查法、文獻法、觀察法,了解耀州窯青瓷的相關資料,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史料,完成耀州窯青瓷紋飾的藝術特征和文化背景研究。
2.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運用平面設計軟件(Photoshop,Illustrator)軟件, 現代化的拍攝技巧、三維掃描儀等,將位圖轉換為矢量圖.
一、宋代耀州窯陶瓷紋飾的發展形成的原因
宋代耀州陶瓷,造型秀麗精巧,釉色溫潤雅致,紋樣豐富多樣,構圖精致美觀,工藝精湛嫻熟,裝飾多變新穎,這一切都意示著耀瓷已步入巔峰發展時期。其中裝飾藝術是這個時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一方面是裝飾手法與技巧,另一方面就是紋樣與裝飾題材。
(一)宋代耀州窯地理置
宋代耀州窯遺址位于銅川與耀縣交界附近的黃堡鎮,據記載這一帶曾早在秦朝設頻陽縣,之后的朝代對其進行過封設,自唐代設立為耀州后,便一直使用此名。歷史上的耀州州治所在的耀縣現今為銅川市管轄地。耀州窯位于陜北黃土高原南邊,西北高、東南低,由北向南傾斜分布,海拔高800~1600米)。山丘川原交錯,溝壑縱橫,大部分為黃土覆蓋的山丘。黃堡一帶,漆水河自東北向西南淌過黃堡鎮,所以這一帶河谷開闊,階地發育,川道寬闊。黃堡周圍豐富的煤炭、陶瓷粘土、耐火黏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所以自古這個地方都是一個燒瓷寶地。這一系列的地質因素為耀州窯的發展提供了最優良的物質基礎和進一步發展的條件。
(二)政治、人文、技術(包括航海)等原因
1.重文抑武的統治思想
陳橋兵變,北宋始皇帝后趙匡胤,黃袍加身,奪取了后周世宗的政權,開始了宋王朝。但是,這種政權更迭的方式,雖源自趙匡胤之前的后周太祖郭威,但是宋之后統治者為了以防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開始重視文官,輕視武舉。這一項國策也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尊崇,自始至終貫穿整個宋王朝。在這個基本國策的隱射下,宋朝在整個歷史長流中所涌現出一大批有影響的文人墨客,在藝術方面造詣非常高,上至國君,下至黎民。
2.交通便利
宋代,古代交通的鼎盛時期,陸路、海陸發展極快。交通在之前的基礎上又有了更大的發展,這無疑帶來了經濟制造業的增長,也為陶瓷生產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曙光。指南針的發明,使得航海也的發展加快了許多年,航海業的發展反過來又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的進一步發展。這為耀瓷再一次的遠走出國門,配上了一把金鑰匙。
3.文化交流與融合
耀州窯址位于陜西銅川,距十三朝古都西安68公里,這為耀瓷紋飾的雛形及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鄰近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今西安)交通便利,使得文化交流更加建立頻繁,文化傳播更久遠。現有的資料顯示,耀瓷紋飾主要受道教、佛教影響甚大。
(三)宋代耀州窯陶瓷紋飾各時期的主要特征
初期耀州陶瓷有紋樣裝飾的相對較少,主要以素面居多。紋樣中多見的也便是裝飾相對簡單的劃花流云、刻劃的多層蓮瓣及剔花纏枝花紋之類。裝飾以刻花為主,花紋大部分裝飾于器物的外壁?;y局部不加以任何修飾,圖案簡樸,其中刻兩層蓮瓣碗的淺浮雕效果明顯,是五代該窯裝飾影響的結果。
1.北宋中期耀瓷裝飾紋樣主要特點
宋朝新的統治思想及封建租佃制度的發展,北宋經濟在此期間得到飛躍性的發展,制瓷業則處于制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北宋中期的耀州陶瓷具有制作精致、造型優美、胎細密、釉純凈、裝飾華麗等特色。中期多數耀瓷精品有紋樣居多,主要以淺浮雕形式的刻花為主,同時也廣泛采用印花裝飾。
2.北宋晚期耀瓷裝飾紋樣主要特點
宋晚期統治者的驕奢淫逸之作,過著極其奢華的生活,舉國上下而效仿,整個社會追求高消費及享受的生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耀州陶瓷的燒制也帶上也同樣的時代特征,內不足而外華麗。耀瓷晚期,亦有紋樣者居多。裝飾手法與之前的淺浮雕特征的刻花差不多,但已不拿其作為主要裝飾手法。其主要裝飾手法,到后期慢慢的被印花工藝所代替,紋樣更加多樣化。
3.南宋末期耀瓷裝飾紋樣主要特點
從現存的資料及實物來看,此時期所燒制的器具,多見于日用生活用品,陳設器具所見不多。其造型,裝飾顯的更加質樸無華,相比之前的精致、華麗,此時的耀瓷顯得更實用點。南宋的耀瓷,素面與紋樣都有,主要以刻花和印花為主要裝飾技法。圖樣與北宋中晚期相比較大為減少,裝飾風格或簡潔洗練,或繁縟多姿。
二、宋代耀州窯陶瓷紋飾矢量化
耀州窯裝飾紋樣的提取方法與其造型、色澤等提取方法有所差別,造型、釉料等加工方法受當時的手工藝技術、原料、氣候等影響,但紋樣的題材的選取、構成、組合形式等不受硬件設施的影響。但是卻夾雜著很多感性因素,這與工藝師自身的感受息息相關,也與整個時代籠罩著的分為有關,所以不同階段的耀瓷裝飾紋樣變化跨度大,構成紋樣的時代性與系列性不明顯,這就要求我們尋找典型在提取的過程中,從始至終始終堅持還原實物的真實性、客觀性。針對傳世陶瓷產品、文本及殘缺紋飾進行提取。
(一)宋代耀州窯陶瓷紋飾的提取方法
首先將這一時期的紋樣先進行分類。主要分為植物、人物、動物及其他,再從這三大類中又進行一次具體分類。分類之后我們將從實物、文本照片及殘缺的文物進行分類提取,進行位圖到矢量圖的轉變如。
1.實體文物紋樣提取
對于實體文物紋樣的提取,要確保紋樣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現今最好的技術是采用三維立體掃描儀進行掃描。然后將掃描的紋樣,通過平面軟件(Photoshop/Illustrator)等軟件進行矢量圖提取。但是這種方法在具體的實施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現存的實物都價值寶貴,存于博物館。對此我們可以采取另一種全景拍攝的方法,這樣會得到比較全面的紋樣,然后再導入Illustrator進行矢量化提取。
1.文本照片的紋樣提取
相比于實體文物,文本照片等紋樣提取的過程相對簡單點.方法一:首先從書籍、文獻、期刊上拍取照片,然后導入Illustrator,進行圖像描摹,最后生成矢量圖。
方法二:首先,搜集照片,將截取的紋樣導入Photoshop, 進行圖像調整 (圖3-5), 再將圖片轉為位圖 ,將其保存為AI格式,在導入Illustrator中。最后的步驟與方法一后一步相同。
3.殘缺文物紋樣的提取
殘缺文物的紋樣提取,工作量相對要復雜而繁雜.首先對殘缺文物進行采樣,拍照轉化為圖片,然后提取紋樣,再根據剩余紋樣及器形,辨認紋樣構成元素再進行紋樣修補。在此之前我們一定要先掌握整個宋代耀州窯紋飾的基本構成元素。運用美學及紋樣設計藝術,將構成基本元素參考下文初步建立的紋樣數據庫,進行紋樣的修復。
作者單位:方莉敏? ? 景德鎮學院 陶瓷美術與設計藝術學院
參? 考? 文? 獻
[1] 薛東星.耀州窯史話[M].北京市:紫禁城出版社,1992,09.
[2]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陜西銅川耀州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5.
[3]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宋代耀州窯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0.
[4]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五代黃堡窯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5] 劉瑩.宋代耀州青瓷藝術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
[6] 趙春燕.試論耀州窯陶瓷裝飾紋樣的民俗風格[D].西安美術學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