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兵
關鍵詞:剖宮產;1%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腰硬聯合麻醉;麻醉分析
【中圖分類號】R7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剖宮產是一種手術分娩方式,經腹部切開子宮將胎兒取出,是現階段產科應用于難產、高危妊娠的常用分娩方式。剖宮產必然涉及麻醉,鑒于產婦身體的特殊性,對于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現階段臨床上證實有效的麻醉方式是腰-硬聯合麻醉方法,麻醉的藥物是1%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其優勢是麻醉效果好、麻醉副作用少。關于藥物的使用劑量是臨床分析的重點內容,在椎管內麻醉時,受產婦身體狀態、心理狀態和胎兒狀態等,均要對麻醉劑量進行嚴格的把控,避免過多或過少使用麻醉藥物對麻醉安全與效果產生影響。在本次分析中,提出低劑量的麻醉方式,探究1%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應用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最佳應用方案,現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9年5月-2020年3月開展本次分析,所選擇的分析對象是88例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在研究中進行均等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單組是44例。入組條件:符合剖宮產指征;單胎足月妊娠;意識清晰,同意參與本次麻醉分析,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凝血功能障礙;心肝腎功能不全;既往精神病史等產婦。
觀察組:產婦年齡22~37歲,平均(29.24±1.16)歲;孕周36-39周,平均(38.55±1.44)周。對照組: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29.84±1.35)歲;孕周35~39周,平均(38.91±1.22)周。年齡、孕周數據無差異對比。
1.2評價指標
產婦進入手術室后,需要連接心電圖,觀察產婦的心率和血氧飽和度指標,間隔3min進行一次血壓檢測,記錄平均動脈壓數據,常規吸氧。麻醉時產婦的體位是左側臥位,常規開放靜脈通道,消毒鋪巾,進行硬膜外穿刺,麻醉穿刺點選擇在L3-4 間隙,刺入麻醉針后確定腦脊液外流無誤,開始注入麻醉藥物。
觀察組:選用1.0ml1%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10μg芬太尼,隨后保持1.0ml/10s的速度注入蛛網膜下腔。
對照組:采用1.5ml1%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10μg芬太尼,隨后的注射方式與對照組相同。
1.3評價效果
評價本次麻醉效果,選用的兩項指標:①血流動力學。檢測兩組產婦麻醉后的心率、血氧飽和度和動脈壓指標。②麻醉質量。統計兩組產婦麻醉起效、麻醉作用持續和術畢至蘇醒時間,用于評價麻醉質量。
1.4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分析中,將分析的指標數據納入SPSS24.0軟件內進行分析,數據表示的方式是(x±s),組間比較的方法是t。當檢驗結果P<0.05時可以認為數據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麻醉后血流動力學指標
在麻醉后,觀察組產婦的心率和血壓等指標更加穩定,數據優于對照組,詳見表1.
對比表2中的指標數據可知,觀察組麻醉起效快,麻醉作用持續時間短,術畢至蘇醒短,表示觀察組的麻醉質量更好。
剖宮產是現階段產科應用非常多的分娩方式,主要用于高危妊娠、難產等,可以保證產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但是剖宮產屬于手術分娩的方式,必然會涉及麻醉用藥,如何提升剖宮產手術中的麻醉質量,確保手術順利完成是現階段產科麻醉治療的重要挑戰。現階段實施在剖宮產麻醉中的有效方式是腰硬聯合麻醉,其麻醉優勢是阻滯效果良好,麻醉起效快,幫助產婦松弛肌肉,確保分娩的順利進行和母嬰安全。除了麻醉方式的選擇,麻醉藥物也是非常關鍵的影響因素,需要選擇麻醉效果好、毒副作用少的麻醉藥物,保證麻醉安全。1%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是現階段實施在剖宮產麻醉中的常用麻醉藥物,不僅有著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時也保證了麻醉的安全性,其毒副作用小,不會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1%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是應用在剖宮產腰硬聯合麻醉中的有效麻醉藥物,為了保證麻醉的效果與安全,建議采用低劑量的麻醉方式,既可以穩定產婦在麻醉期間的血流動力學,還可以保證麻醉的高質量,麻醉價值高。
參考文獻:
[1]彭薇薇.小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宮產產婦血流動力學及麻醉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療,2020,39(29):103-105.
[2]楊遠平.小劑量鹽酸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腹產產婦麻醉效果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遼寧醫學雜志,2016,30(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