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樂
摘要:城市河道污染治理與生態的保護需要人們共同參與,需要長期堅持,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科學治理,在統籌好城市河道污染生態管理的同時,對河流的水質進行動態檢測,提高河流的治理水平,保持生態平衡,實現良好的自然循環。當前,要全方位地進行治理和保護,就要科學地決策,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各方面因素,也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生態治理經驗,從根本上治理河流及生態保護問題,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城市河道污染;生態治理;重要性;策略
引言
城市河道污染生態治理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問題,制定預防和解決方案,不斷地優化河道生態環境,增強河流和護岸的綜合功能,確保河道治理工作圓滿完成,創建出良好的河道生態環境。
1城市河道污染生態治理的重要性
城市河道污染生態治理不僅要了解河流的結構,還需要對重要河段提出治理方案;應了解河流污水形成的原因,防止污水對水生生物造成影響。因此,要綜合考慮涵養水源,強化節水優先、環保治污等方面,結合實際,對污水進行處理,提升科學治理的能力,提高處理水的效率與質量,達到人們對生態美好環境的要求。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城市河道污染治理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雖然采取了措施,但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要高度重視河流治理及河流生態保護及修復,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恢復自然原有的樣貌。只有合理地進行生態恢復,將河流生態治理好,才能為人們提供干凈清潔的水、空氣等,人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否則,水生態持續的惡化,不僅嚴重地影響了生活和生產,也嚴重影響著子孫后代,因此,要認真對待,號召人們共同參與,治理好河流。
2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城市河道規劃和開發利用缺少合理性
目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城市人口數量急劇增加,加劇了城市土地資源緊缺的問題,部分城市在進行土地開發工作時,為了滿足城市建設對土地資源的需求,將河道周圍的土地進行了深度開發和利用。這種行為盡管能夠有效地擴展土地資源,但是對河道周邊的生態環境往往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人口和土地面積增加,河道面積減少,河道的承載能力降低,河道內水質受到污染,同時還會造成河道分布不均勻的情況,導致城市防洪排澇功能減弱,危害河道周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些地方只是對河道進行治理,但是忽視了河道運行期的養護工作,導致河道治理工作完成后無人管理,周邊居民為了擴展農作物的種植面積選擇在河道周邊開墾荒地,這樣必然會破壞河道周邊生態環境,造成水土流失,致使河道周邊的生態平衡受到損害,并且也會對水體造成一定的污染。
2.2生態環保理念有待提高
在城市河道治理設計階段融入生態環保理念,既能提升河道治理效果,又能充分發揮河道的生態價值,從而避免二次污染。但是在河道實際治理過程中,有些地方往往只考慮河道傳統的防洪排澇功能,而忽略了其應具有的生態環保功能。例如,部分城鎮的河道過于注重改造河道的形態,挖深拓寬河槽,修建各類擋水建筑物,沒有考慮河道周邊污水匯入和居民生活對河道的污染等不利影響。在實施城市河道治理工作時,應當從多個角度來綜合考慮問題,尤其需要特別重視城鎮污水排放管理工作。有些地區在開展農村河道治理工作時,往往只是關注河道堤防建設,不重視水環境污染問題,農村河水污染越發嚴峻,對農業發展和河流生態環境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2.3城市河道治理施工過程和運行期管理不到位
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包括施工期和運行期兩部分,目前我國河道治理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河道治理施工過程和運行期維護管理不到位。施工期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現為:一是參建單位機構組建、人員配備不符合要求,主要體現在參建單位的現場機構不健全、制度建立不健全、專業技術人員配備不齊全、人員不按照合同約定履約到位;二是施工現場管理不嚴格,主要表現在參建單位對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實體出現質量問題和安全生產事故;三是施工過程中污染和破壞河道生態環境,在組織開展河道建設工作的時候,受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極易出現河道污染的問題,會對河道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的破壞。主要表現為河道工程建筑垃圾隨意堆放,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沒有經過專門處理就隨意排放,這些行為對生態環境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運行期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現為部分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完成后,缺少河道養護單位,導致河道淤積、河道內各種水工建筑物、護砌、護坡損壞后無人維修,這樣必然會對河道的綜合性能造成一定的損害。
3城市河道污染生態治理的策略
3.1修復河道的形態
(1)思想認識很重要。可以在公共場所張貼一些環境保護的宣傳標語,提高人們對河流以及生態保護認知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發布一些環保的意義、目的等,還可以在學校設置專門的課程,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2)基本方法很重要。在河道修復的方案設計及施工中,要盡量保持原有的狀態,減少對自然的破壞。(3)河道的連續性要好,可將舊的攔河壩清除,可采取修建輔助水道,把石頭埋入河底的方法,給予河流空間。(4)要選擇嚴格的治理方案,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來制止生產生活中造成的水污染及生態破壞,對于破壞環境的行為,可以設置罰金進行處理,對破壞環境及時舉報的,可以進行獎勵。只有做好這些,才能保護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3.2治理修復河床
傳統的河床修復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在治理河床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種植植物來固堤,清理舊的河床硬質材料;不僅要保護河道,還要保護河道上部的護坡。種植植物,一般采用矮喬木,目前有很多地方不只是簡單地種植植物,還種經濟植物,從中取得可觀的收益。在治理河床的過程中,還要構建了良好的水生態環境,選擇天然材料,構建生態河堤,不僅使河道生態得以修復,還營造良好的居民休閑場所;不僅利用河岸帶的生物重建技術,恢復了河道的原有結構,還使河道與護岸的改造更加完整、舒適。
3.3有效防治污染
為有效改善水質,必須防止河流污染,不僅要嚴格防止生活污水進入河流,還要特別防止工廠污水進入;不僅要發揮河流調度功能,改善河道的水質,還要協調河道沿線管理機構,對河流進行統一調度管理。對于水質污染嚴重的,要從源頭進行處理,防止河道源頭發生污染問題;可以采取清除河道淤泥的方法,保證河水的清潔,保證水系統的健康。同時,對各個河段進行實時監測,建立起全流域的調控體系,嚴格排放標準,采取深度處理,減少污水。轉變防治策略,采取雨污分流排水的方法,建立污染物評價體系,對于排入河流的有毒物質,要果斷采取措施,建立污染報警系統,制定合理的排污計劃,根治污水處理,同時對農民開展教育,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減少藥物污染,最終改善河道水質。
結束語
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城市河道污染生態治理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河道治理是水利工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保證河道治理工作效果,才能確保河道的防洪、排澇、凈化水質等作用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李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見問題及措施[J].清洗世界,2021(6):121-122.
[2]陳馥芳,鄭維.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見問題及對策[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8):50-51.
[3]黃所清.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J].長江技術經濟,2021(S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