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
摘要:目的:分析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治療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8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納入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27例,采用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基礎治療)和對照組(27例,單純采用奧曲肽+基礎治療),統(tǒng)計兩組患者總體療效、治療前后凝血功能(PT、Fib、APTT、D-D)、炎癥因子(降鈣素原、腫瘤壞死因子-α、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并進行組間對比。結果:觀察組顯效,顯效率77.78%,總有效率96.29%,對照組顯效16例,顯效率51.85%,總有效率76.67%,觀察組顯效率、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凝血功能指標發(fā)現(xiàn),兩組治療前PT、Fib、APTT、D-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T、APTT均明顯下降,F(xiàn)ib、D-D均明顯升高(P<0.05),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下降/升高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降鈣素原、腫瘤壞死因子-α、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等炎癥因子水平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均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結論: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治療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并顯著優(yōu)于單獨使用奧曲肽治療,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總體療效,促進患者凝血功能改善,降低炎癥因子水平。
關鍵詞:奧曲肽;泮托拉唑;消化道出血;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2
消化道出血屬于一類較危重的疾病類型,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能造成出血性休克,嚴重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引發(fā)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較多,如胃腸道潰瘍、食管炎、胃炎、腫瘤等,對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療,臨床多以生長抑素、質子泵類抑酸藥物等藥物類型進行治療[1]。奧曲肽是臨床治療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藥物,屬于一種類生長抑素藥物,該藥物能夠對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產(chǎn)生抑制作用,從而降低內(nèi)臟血流量;泮托拉唑則是臨床常用的一類新型質子泵抑制劑,能夠對H+反滲進行控制,從而對胃蛋白酶活性產(chǎn)生抑制作用,進而對胃酸過度分泌產(chǎn)生抑制作用,避免形成的血痂會導致再次出血發(fā)生[2]。根據(jù)相關研究報道稱,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療中,通過聯(lián)合奧曲肽、泮托拉唑治療的方式能夠發(fā)揮更加理想的止血效果,而目前臨床上關于聯(lián)用奧曲肽、泮托拉唑改善患者炎性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報道則相對較少[3]。為此,本文選取了2018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對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治療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本組患者納入標準:(1)本組患者經(jīng)內(nèi)鏡檢查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2)患者在發(fā)生出血至醫(yī)院就診,間隔時間在24小時以內(nèi),且沒有接受相關治療干預;(3)患者均對本次治療知情了解,同意使用奧曲肽、泮托拉唑治療,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者伴發(fā)有嚴重臟器功能異常;(2)患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礙;(3)患者發(fā)生出血的原因為腫瘤或胃底 - 食管靜脈曲張破裂;(4)對奧曲肽、泮托拉唑藥物過敏或不耐受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27例,采用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基礎治療)和對照組(27例,單純采用奧曲肽+基礎治療),觀察組中男17例,女10例,年齡最小31歲,最大81歲,平均年齡(61.72±7.91)歲,發(fā)病原因:有21例為胃潰瘍,5例為十二指腸潰瘍,另外1例為急性出血性胃炎;對照組中男16例,女11例,年齡最小32歲,最大80歲,平均年齡(60.24±7.75)歲,發(fā)病原因:有20例為胃潰瘍,4例為十二指腸潰瘍,另外3例為急性出血性胃炎,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常規(guī)實施禁食、抗感染、補液、輸血、營養(yǎng)支持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應用奧曲肽(國藥準字 H20100100)治療,用藥劑量為0.1 mg,用藥方式為靜脈注射,然后再靜脈滴注0.3mg奧曲肽與500ml的生理鹽水混合液,每日注射1次;觀察組采用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基礎治療,奧曲肽用藥方法與對照組一致,其中,泮托拉唑鈉(國藥準字 H20143057)用藥劑量為40 mg,與500ml 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滴注,每日滴注一次,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5d。
1.3 觀察指標以及療效評判標準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總體療效、治療前后凝血功能(PT、Fib、APTT、D-D)、炎癥因子(降鈣素原、腫瘤壞死因子-α、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并進行組間對比。凝血功能測量方法為:在患者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的靜脈血,劑量為3 ml,凝血酶原時間(PT)、血漿纖維蛋白原(Fib)含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D- 二聚體(D-D)含量均應用采用全自動血凝儀進行檢測;降鈣素原水平采用化學發(fā)光法進行測定;C反應蛋白水平采用散射比濁法[2]測定,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顯效:患者治療后24小時內(nèi)出血癥狀停止,PT、Fib、APTT、D-D等凝血功能指標及各項炎癥因子均恢復至正常狀態(tài);有效:患者治療后72小時內(nèi)出血癥狀停止,PT、Fib、APTT、D-D等凝血功能指標及各項炎癥因子均明顯改善;無效:患者治療72小時內(nèi)出血癥狀未停止,PT、Fib、APTT、D-D等凝血功能指標及各項炎癥因子均未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4]。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本次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采用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指標包括凝血功能、炎癥因子等),以卡方χ2檢驗計量資料(指標包括治療總有效率等),P<0.05時提示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顯效,顯效率51.85%,總有效率96.29%,對照組顯效16例,顯效率59.26%,總有效率76.67%,觀察組顯效率、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研究表明,上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生與患者胃酸分泌過多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消化道出血的治療中,最關鍵的是采取相應的方案抑制胃酸的分泌,并快速提升胃內(nèi)PH值,應保持其水平在6以上,從而達到良好的止血效果[5]。
奧曲肽是臨床常用的消化道出血藥物,能有效的對胃酸和胃泌素的分泌產(chǎn)生抑制作用,從而降低胃蛋白酶的釋放量,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改變胃內(nèi)PH值[6];同時,該藥物能夠促進血管收縮,從而促使血小板能夠在短時內(nèi)聚集形成血痂,達到良好的止血目的,以保護患者的食管黏膜[7]。泮托拉唑則是另一種常用的抑酸藥物,并能夠促使機體的纖維蛋白形成,達到良好的止血效果[8]。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顯效率77.78%,總有效率96.29%,對照組顯效16例,顯效率51.85%,總有效率76.67%,觀察組顯效率、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提示,采用奧曲肽與泮托拉唑聯(lián)合的治療方式能夠獲得更加良好的效果,能夠在72小時內(nèi)快速止血,防止由于長時間的出血導致患者的生命體征惡化。
PT、APTT指標主要用于檢測和判定外源性、內(nèi)源性凝血系統(tǒng)有無異常情況,F(xiàn)ib 含量上升則可以更好的增強血小板聚集,促進止血加快;D-D 屬于一類交聯(lián)纖維蛋白的特異性降解產(chǎn)物,其作用主要是避免血液流失,降低出血量[9]。本次研究中,兩組治療前PT、Fib、APTT、D-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T、APTT均明顯下降,F(xiàn)ib、D-D均明顯升高(P<0.05),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下降/升高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提示,采用奧曲肽與泮托拉唑聯(lián)合的治療方式能夠更好的提升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患者的出血量;眾多臨床研究者表明,絕大部分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合并有程度不一的炎癥反應,炎癥介質水平則可以將患者的病情程度直接反映出來,其中,CRP是臨床反映炎癥的常用指標,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因此常作為檢測全身炎癥反映的指標,通常情況下,機體組織在出現(xiàn)損傷的早期,CRP便會迅速上升;IL-6則屬于一類重要的促炎因子,該指標主要是促進多種炎癥介質的釋放,使得機體的炎癥反應迅速的擴大[10~11]。本次研究中,兩組治療前降鈣素原、腫瘤壞死因子-α、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等炎癥因子水平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均明顯下降(P<0.05),且觀察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由此提示,采用奧曲肽與泮托拉唑聯(lián)合的治療方式能夠更迅速的降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炎癥狀況,從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狀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采用奧曲肽與泮托拉唑聯(lián)合的治療方式能夠更好的促進血小板聚集,促進患者凝血功能改善,達到迅速止血的目的,除此之外可迅速增加機體胃液中的PH值,對已形成血痂的二次脫落產(chǎn)生阻滯作用,以此預防炎癥反應的持續(xù)擴張[12]。
綜上所述,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治療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并顯著優(yōu)于單獨使用奧曲肽治療,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總體療效,促進患者凝血功能改善,降低炎癥因子水平。
參考文獻:
[1]陳聰,黃建鑫,羅玉娟,李明.奧曲肽結合泮托拉唑對肝炎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治療效果及止血情況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1,16(18):109-112.
[2]馬翠梅,劉晗,張帆.泮托拉唑鈉聯(lián)合奧曲肽治療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20,26(12):1770-1773.
[3]黎晨輝.泮托拉唑鈉與雷貝拉唑鈉預防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32):64-65.
[4]龔玉婷,金建軍.不同PPI防治PCI術后雙抗治療致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及引發(f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網(wǎng)狀Meta分析[J].醫(yī)學綜述,2019,25(19):3926-3934.
[5]蘇紅領,楊湘敏.泮托拉唑聯(lián)合吉法酯對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雙聯(lián)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預防作用研究[J].藥物評價研究,2019,42(09):1814-1817.
[6]卜曉芬,李駿,朱虹.泮托拉唑、奧曲肽、血凝酶聯(lián)用治療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及對血清D-二聚體、ALB、AST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07):1608-1610.
[7]張艷梅,王慧莉,杜卉蓮,姜秀春.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療效及對患者C反應蛋白質和白細胞介素水平的影響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9,48(03):386-388+392.
[8]宋云紅.泮托拉唑鈉注射劑聯(lián)合氯吡格雷片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及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87):93+101.
[9]宋寧,馬培梁.白眉蛇毒血凝酶聯(lián)合生長抑素及泮托拉唑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炎癥、應激指標的影響[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35(10):1401-1405.
[10]鄭宏波,王山軍,劉小瑩.奧曲肽與特利加壓素聯(lián)合泮托拉唑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肝靜脈壓指標及再出血率的影響[J].肝臟,2018,23(09):837-839.
[11]顏小丹,周金虎.奧曲肽聯(lián)合泮托拉唑治療老年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及對凝血功能和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2):2902-2904.
[12]王秀秀.潰瘍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與康復新液治療對其腹痛消失時間、止血時間以及復發(fā)率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4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