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峰
關鍵詞:髖臼骨折;創傷性關節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臨床療效;康復用時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骨折問題的發生率相對較高[1]。近年來,隨著醫療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臨床工作者針對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方法進行了探索,繼而促進了該病治療模式的多元化發展[2]。在治療過程中,醫療人員應積極做好對于髖臼骨折患者骨移位和畸形問題的及時糾正,從而避免患者骨骼在恢復期間出現不良問題[3]。人工髖關節的出現為患者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途徑與選擇[4]。本文對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作用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選取80例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44~75歲;研究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41~76歲;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保守治療,主要治療內容如下: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取相應的消炎止痛藥物對癥治療。結合患者恢復情況引導其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引導患者進一步實現髖臼部位局部功能性的合理恢復。
1.2.2 研究組 ?給予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主要治療內容如下:引導患者取健側臥位體位接受治療。在治療期間,醫療人員應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髖關節后外側進行手術切口的制作并引導患者將下肢向內進行旋轉。隨后,醫療人員應對患者下肢后方關節囊進行清除處理,對關節頭進行移除并清理殘留碎片。做好對于多余關節囊的清除,確保髖臼部位的充分顯露,將髖臼軟骨及相關軟組織進行徹底清理。上述操作完畢后,置入金屬杯,使用螺釘對人工髖關節與患者髖臼部位進行固定處理并對假體柄進行安裝。在此期間,醫療人員應做好對于假體位置擺放問題的合理關注,確保其前傾角度在15~20°之間外展角度應控制在40~45°之間。手術操作完畢后,對患者手術切口進行縫合處理,并對其髖關節活動能力恢復情況進行觀察。在術后康復階段,應使用抗生素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在續后康復階段,醫療人員應合理做好對于患者相關癥狀的密切監測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干預方案。與此同時,其應引導患者積極進行康復練習,以便有效促進患者預后髖關節功能的合理恢復。
1.3觀察指標。
1.3.1 患者康復用時指標 ?包括患者消腫用時與疼痛消失用時。
1.3.2 患者髖關節功能評分 ?采用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Harris Hip score)進行評估,涉及內膜容包括髖關節疼痛情況、活動能力以及功能性水平,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髖關節功能越好。
1.3.3 患者并發癥率 ?包括深靜脈血栓、關節僵硬以及感染。
1.3.4 患者生活質量 ?量表評估,得分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計算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康復用時指標對比
研究組的消腫用時、疼痛消失用時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總的來看,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節奏的不斷加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誘發骨折問題的因素日益復雜,繼而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埋下了安全隱患。在這一問題上,醫療人員表示,骨折患者在臨床過程中往往可伴有較為明顯的痛感,與此同時,其可伴有骨擦音與骨折部位畸形等癥狀,繼而對患者預后健康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5]。從患者的角度來看,由于受到該問題的影響,多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能力往往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進而對其健康極為不利。與此同時,在運動的過程中,骨折斷裂部位往往會出現彼此的摩擦,繼而增加局部軟組織發炎的幾率,不利于其健康的充分恢復[6]。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對于中老年人群而言,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其骨骼中的鈣質有所流失,繼而導致患者骨折后自愈能力相對較差,不利于其術后健康的保障[7]。對于髖臼部位骨折患者而言,傳統方法主要采用切開手術的形式對患者進行治療,然而,這種模式對于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因此,在術后,部分患者往往容易在術后出現繼發創傷性關節炎的問題[8]。若骨折后未能及時進行合理治療,則患者患處往往會出現疼痛與畸形等問題,繼而對于患者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同時增加了其身心的壓力。因此,在治療期間,應做好對于患者患處骨骼部位移位和畸形問題的充分糾正[9]。近年來,隨著醫療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化,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逐漸在臨床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大量臨床數據表明,該手術模式的成功率相對較高,且操作相對較為便捷,有利于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全面優化。與此同時,該手術模式對于患者造成的創傷相對較小,有助于實現其術后健康的全面恢復。從患者的角度來看,通過該模式的充分應用,有利于確保其預后疼痛的合理減輕,同時有助于患者術后髖關節活動能力的合理提升。在臨床治療期間,醫療人員在應用該術式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合理做好對于相關假體的充分選取,以便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充分改善。另一方面,從治療安全性的角度分析,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后,患者的并發癥率相對偏低[10]。此外,相關數據表明,在預后康復階段,醫療人員應積極做好對于患者的科學引導,幫助其有效實現相應康復訓練的參與,確保患者合理適應人工髖關節,以便為其預后健康的保障奠定基礎。
本次研究資料顯示,與常規保守治療模式相比,通過使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有利于促進患者康復速度的提升。與此同時,該療法治療后,患者髖關節功能性水平相對更高。從治療安全性的角度考慮,該療法在臨床治療期間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幾率相對較低,有利于實現患者預后健康的保障。基于此,患者在經過治療后,其生活質量可以得到充分提升。
綜上所述,對于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關節炎患者而言,為了提升其治療效果,醫療人員應積極應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對其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 何明長,曾祥鑫,陳志達,等.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術后創傷性關節炎的中遠期療效[J]. 骨科,2021,12(1):56-62.
[2] 公振宇,夏碧榮.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后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或股骨頭壞死的中遠期療效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2021,37(9):23-24.
[3] 羅燾,趙曼妤. 全髖關節置換治療髖臼骨折術后繼發創傷性關節炎效果分析[J]. 保健文匯,2021,22(1):183-184.
[4] 穆國斌,張亮,陳明學,等. 髖臼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初期治療失敗后的全髖關節置換術中期隨訪結果[J]. 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20,13(10):825-829.
[5] 劉爭民,孫曉曙.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中遠期療效觀察[J]. 貴州醫藥,2020,44(1):73-74.
[6] 楊永田.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內固定術后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2020,30(4):112-113.
[7] 丁韶龍.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關節炎的效果[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20,26(2):127-128.
[8] 閆亮,呂守正. 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的遠期效果[J]. 醫學信息,2020,33(14):105-106,109.
[9] 林飛太,江文錦,張怡元,等. 生物型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骨折繼發創傷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20,35(12):1272-1274.
[10] 程輝光,段寧,馬濤,等. 髖臼骨折后繼發創傷性關節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及治療預后研究[J]. 河北醫學,2020,26(12):2070-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