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林

關鍵詞:無痛消化內鏡;舒適度;疼痛;焦慮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8--01
無痛消化內鏡是臨床診斷檢查與評估胃腸疾病的重要措施,對疾病后續治療的順利展開與改善預后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無痛消化內鏡具有無創傷、無痛等優勢,在臨床實際操作期間,由于其是侵入性操作,仍會對患者造成不適感,對其依從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為此有效的護理干預極為重要,但常規護理干預效果欠佳,如何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患者舒適度,改善其不良情緒是臨床關注的重點[1]。舒適護理的護理目標在于提高患者舒適度,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應用能有效加強患者舒適感,而心理護理則是通過各種途徑與方式,對患者心理活動作出良性影響,協助其適應新的醫療環境與人際關系,消除對疾病的焦慮、抑郁及緊張等負面情緒,加強戰勝疾病的自信心,繼而恢復最佳的心理狀態[2]。鑒于此,本文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患者中應用舒適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分析兩者聯合應用的臨床價值,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間在本院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查患者中選取80例作為研究對象,依循隨機信封法將所有患者列為常規組與聯合組,各40例,本研究取得倫理委員會審批[批號:2019年審(22)號],常規組選取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介于40~51歲之間,平均值(43.21±0.45)歲,檢查類型包含胃鏡與腸鏡,各21、19例,聯合組選取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介于40~50歲之間,平均值(42.87±0.36)歲,檢查類型包含胃鏡與腸鏡,各22、18例,所有患者年齡、性別、檢查類型均無顯著差異,可對比,P>0.05。
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無精神系統疾病或認知功能不全,可正常溝通交流;②臨床資料完整;③患者及家屬均參與此次研究并簽字;④無肝腎功能障礙;⑤無喘息、發熱、咳嗽等臨床癥狀。
排除標準:①消化內鏡檢查禁忌證者;②精神存在異常或認知功能存在障礙者;③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嚴重功能障礙者;④感染及消化道潰瘍者;⑤嚴重血液系統疾病、不可逆嚴重并發癥或急危重癥者。
1.2 方法
常規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在檢查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如告知患者檢查前禁飲禁食等,向患者詢問藥物過敏史,做好胃腸道準備工作,動態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告知患者各項注意事項等。
聯合組:應用舒適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干預:1.體位舒適:在檢查前對患者體位感受進行詢問,協助患者維持最佳體位,在不影響檢查展開的同時提高患者體位舒適感。2.環境舒適: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的檢查環境,確保環境整潔、干凈及安靜,合理調節舒適的濕溫度,重視改善患者人文環境,消除其陌生感,降低其由此產生的抵觸心理。3.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無痛消化內鏡檢查流程、步驟、檢查目的、預后效果及相關注意事項等,加深其認知程度,對其認知偏差,以緩解其緊張、陌生感。4.疼痛舒適:向患者解釋檢查期間產生的疼痛屬于正常現象,避免其過度緊張與擔心,并與患者溝通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時播放輕緩音樂使患者身心放松。5.術后舒適:檢查結束后,密切查看患者各項身體狀況,囑患者維持側臥位,避免發生誤吸、嗆咳等不良事件,檢查后2h指導患者攝入無刺激且易消化類飲食,囑其不可飲酒。心理護理:全面評估患者負面情緒與精神狀態,掌握其心理狀態,為心理護理干預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與無痛消化內鏡檢查具體需求相結合,為患者擬定心理護理干預目標,對患者展開健康宣教,動員患者參加健康教育講座,向其發放健康手冊,并進行一對一講解,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針對其緊張、焦慮等負性心理作出針對性疏導,通過多方面干預措施,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1.3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以[n(%)]表達,應用統計軟件SPSS 20.0實施t檢驗和χ2檢驗,兩組數據存在差異后選用P<0.05表達。
2 結果
2.1 組間SAS、SDS評分比較
組間干預前SAS、SDS評分均無差異,P>0.05,干預后聯合組均較低,P<0.05。詳見表1:
3 討論
當前無痛消化內鏡檢查已在臨床胃腸疾病診斷評估中廣泛應用,提升了胃腸疾病的診斷治療水平。但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期間,由于局部刺激的影響,加之患者自身負面心理因素,仍會在一定程度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使患者出現不適感,為此需采取相應護理干預改善此種現象[4]。
舒適護理是現代化的一種護理措施,其以舒適為主,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以全面提升患者舒適度,降低患者生理與心理的應激反應,從而達到順利檢查的目的。在實際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在檢查前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同時講解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相關知識,加深其認知度;由于在整個檢查期間,患者可能存在體位不適,加之局部疼痛的刺激感,繼而加重其不適感,為此需重視對患者體位的護理干預;環境對機體存在較大影響,特別是心理方面,因此在檢查前后護理人員需改善患者檢查環境,從人文、自然等方面入手,為患者營造舒適、溫馨的環境,以消除患者陌生感,獲得其認同感;此外應通過健康教育、藥物應用、溝通交流等方式緩解患者疼痛感,減少其應激反應。心理狀況的改善是無痛消化內鏡檢查期間必須重視的一項護理干預內容,患者由于對檢查存在認知偏差,加之檢查技術自身存在固有局限性,對患者精神狀態構成嚴重影響,引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繼而影響檢查順利展開,為此在心理護理干預期間,應提升心理護理干預的系統性與規范性,繼而提高護理效果[5]。文章結果顯示,組間干預前SAS、SDS、VAS評分均無差異,干預護理聯合組均較低,且滿意度較高,P<0.05。結果說明舒適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緩解其疼痛感,且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舒適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從患者生理與心理兩個方面出發,予以患者生理與心理的舒適,通過解決其不適感從而改善其負面心理,而著重處理心理問題,能有效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使其疼痛感得到有效減輕。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可緩解無痛消化內鏡檢查患者負面情緒,改善其疼痛感,且對護理干預具有較高評價,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方天莉.舒適護理聯合優質護理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8,46(6):138-140.
[2]黃福秀,亢媛,呂長虹,等.舒適護理干預在無痛胃鏡聯合腸鏡檢查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6):68-70,77.
[3]張敏,田寶苓.精細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3):148-150.
[4]榮秋華,李晶.舒適護理對無痛消化內鏡檢查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27):3294-3296.
[5]蔣小東,沈芳芳.集束化護理策略對無痛胃腸鏡聯合檢查患者腸道準備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5):71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