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津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競爭愈演愈烈,初中生的身體素質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進而促進初中生全方面的發展。體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外體育鍛煉與節假日體育鍛煉在初中生發展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學生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進行深度探究,并提出相對應策略,為之后的初中體育教學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校外體育;節假日體育;現狀
過去,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背景下,初中生每天需要面對大量的作業,學習壓力偏大,有時需要利用體育課來復習其它學科知識內容,進而造成了體育活動無法有效落實的現象。怎樣才可以保證初中生具有足夠的課外時間進行鍛煉,是目前體育教師首要關注的問題。下面對多個學校的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鍛煉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其存在較多問題,并針對這部分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中學生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鍛煉的必須性
中學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鍛煉,重點指出初中生要在課余時間,如,放學之后、節假日期間進行體育鍛煉。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提升初中生的體育能力。目前,由于初中生自身學習任務繁多,能力偏弱,身體素質偏差,對體育活動不感興趣。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初中生鍛煉意識偏弱,積極主動性不高,缺乏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在體育課上,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活動中,更不用說在校外及節假日的體育訓練了。另一方面,部分學校不夠重視體育教學,安排的體育課時較少,更有個別的學校一周甚至只安排一到二節的體育課,導致體育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初中生進行教學。因此,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對初中生的全方面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首先,學校應該增加初中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其次,體育教師需要積極主動地調動學生體育興趣,以此來增強初中生的體育意識。
二、中學生校外體育鍛煉與節假日體育鍛煉的原則
1.多元化的原則
中學生校外體育鍛煉與節假日鍛煉需要規避單一古板的體育活動。在這個活動中,一方面,需要滿足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體育教師與家長也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初中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培養學習熱情。初中生的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鍛煉活動,應該增加部分競技性的活動,這樣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初中生體育意識,進而實現多元化的發展。
2.個性化原則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重要時期,其思維方式及人生觀已逐漸形成。對于活潑好動的學生,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需要高度重視體育技能的培養;對于比較文靜的學生,應該結合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及性格特點開展相對應體育活動。此外,由于學生之間具有差異性,甚至同一類學生之間也存在差異性,如,學生小花喜歡跑步,學生小強喜歡籃球與羽毛球,學生小明喜歡乒乓球。在此過程中,初中生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鍛煉需要嚴格遵循初中生個性發展的規律,再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性格特點,選擇適合學生的體育項目。
三、初中生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鍛煉的現狀
1.體育場所老化,缺乏體育器材,沒有完善管理體系
現階段,體育器材類型與數量偏少,無法順應中學生進行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鍛煉的需求。體育場也沒有專業的管理人員,進而出現體育器材無法對學生進行全方面開放的情況,部分體育器材僅僅能在課堂上運用,而課下就不能提供給學生運用。體育場所老化也非常嚴重,進而出現了很多的不安全因素,給初中生體育鍛煉帶來一定的難度。
2.缺乏專業性的指導
目前,很多體育教師并不是體育專業畢業生,也沒有經過專業與長期的鍛煉,自身也缺乏專業的體育知識,在體育領域無法進行全方面的講解。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運用的教學方法可能不夠合理。同時,在學生自主進行體育鍛煉時,無法給出正確的指導意見,進而出現學生體育鍛煉行為不規范的現象。
3.缺乏體育鍛煉的興趣,缺少家長的支持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只有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教學中。經調查,女生對體育鍛煉缺乏興趣,參與意識偏弱。有部分家長經常擔心學生文化成績下降,因此,極其反對學生參加校外體育及節假日體育。還有部分學生家長認為,學生只要學習好就可以,體育教學無關緊要,不會給學生過多的支持。
四、加強學生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鍛煉的研究策略
1.改善體育場地,完善校外與節假日體育設施
學校需要給予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撐,加大購買體育器材的力度,定期對體育場地進行檢查,出現損壞的器材需要及時地進行修理與更換,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同時,也需要聘請專業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加大體育器材維護與管理力度,進而保證學校所有的體育設施向師生開放。
2.改變重智輕體的觀念,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學校需要對體育教學體系進行全新改革,以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為中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體育意識與體育習慣,以此來提升學生自主鍛煉能力。體育教師自身也需要及時地創新教學觀念,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不單單要研究教學方法,更要讓學生掌握鍛煉方法。教師自身也需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部門舉辦的教學培訓,在拓展知識層面的同時,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另外,也應將終身體育、娛樂體育及野外體育活動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初中生在雙休日走出家門,去相對應的場所進行體育鍛煉。
3.社會、學校及家庭共同合作,幫助學生過好雙休日與寒暑假生活
為初中生設立更加完善的雙休日及寒暑假活動方式。通過趣味性活動的設計,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如,開展雙休日體育學校、寒暑假體育學校,不管是在雙休日還是在寒暑假期間,體育教師、家長及大學生都可以擔任指導員。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升體育學習熱情,為之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影響學生參加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鍛煉的因素較多,如,學生自身因素,學校及家庭因素等。因此,學校、社會及家庭都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意見,主動帶領學生參與校外體育與節假日體育鍛煉活動,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體魄的同時,可以進行更好的生活與學習,進而促進初中生的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譚雅心.校外體育培訓對小學生體育行為及興趣的影響研究——以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陶育實驗學校部分學生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8):2.
[2]倪亞東.新公共服務理論下校外體育文化建設與學生體育能力融合教學的研究[J]. 文理導航,2020(22):2.
[3]欒靖,劉學銘,段博文.初中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校外)實施方法研究——以博山中學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20):2.
[4]趙馨睿.如何開展教育定性研究的半結構化訪談——以研究陜西中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為主題對某初中體育老師進行采訪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20(32):2.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