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珮


摘要:目的 淺析類風濕關節炎(RA)臨床診斷中免疫學檢驗聯合檢測的應用價值。方法 研究時間: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間;研究對象:57例RA患者(甲組)與57例健康體檢人員(乙組);分組:甲組與乙組各57例,評價檢測結果。結果 甲組類風濕因子(RF)指標陽性率、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anti-CCP)指標陽性率、抗角質蛋白抗體(AKA)指標陽性率均高于乙組,P<0.05。甲組類風濕因子水平(249.73±9.85)IU/mL,高于乙組(7.10±0.28)IU/mL;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水平(309.85±19.73)IU/mL,高于乙組(6.40±0.86)IU/mL;免疫球蛋白G水平(16.05±1.00)g/L,高于乙組(10.15±0.76)g/L;補體 C3水平(0.61±0.12)g/L,低于乙組(1.10±0.20)g/L;補體 C4水平(0.20±0.02)g/L,低于乙組(0.29±0.01)g/L。甲組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免疫球蛋白G高、補體 C3、補體 C4水平值低于乙組,P<0.05。結論 RA臨床診斷中免疫學檢驗聯合檢測價值高。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炎;免疫學檢驗;診斷;檢測
【中圖分類號】R59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類風濕關節炎(RA)是常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特點包括病程漫長、可累及全身關節,病情反復、癥狀反復、較大危害關節、肢體功能,致殘率高[1]。目前臨床尚缺乏根治RA的可靠藥物,但早期診治可有效改善疾病預后,降低致殘率[2]。臨床提出實驗室檢查是診斷RA的主要方式,且近年來較多文獻研究提出在RA疾病診斷中納入免疫學指標,為RA疾病早期實驗室診斷提供了新的方向[3-4]。文章納入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間收治的57例RA患者與57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研究對象,評價免疫學檢驗聯合檢測結果,現將本次研究全部內容整理后作以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間;研究對象:57例RA患者與57例健康體檢人員;分組:甲組與乙組各57例,甲組中男女占比40/17,年齡平均為(50.8±7.1)歲;乙組中男女占比42/15,年齡平均為(51.6±7.3)歲。
1.2 方法
檢查前1日患者可正常飲食,晚餐后常規進食,保持8-12h的空腹狀態,第2日清晨采集患者3ml的空腹靜脈血液,以3000r/min的轉速離心處理20分鐘,分離血清后在-40℃環境下保存等待檢驗。
1.3 觀察指標
類風濕因子檢測:應用日立7600分析儀,使用九強生物試劑,定量檢測類風濕因子,運用乳膠免疫比濁法,陽性標準:類風濕因子濃度>18IU/ml。
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檢測:檢測方法為電化學發光法,使用羅氏411;陽性標準:>7U/ml。
抗角蛋白抗體檢測:檢測方法為間接免疫熒光法;按照1:10的比例稀釋血清樣本,將其放置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角質層,陽性標準:顯示典型的線狀熒光模式、層板。
補體C3、C4、IgG檢測:儀器設備取日立7600分析儀,檢測方法為乳膠免疫比濁法;使用美康生物試劑,嚴格按照操作標準完成操作;C3 標準值處于 0.9~1.8 g/L;C4 標準值處于 0.1~0.4 g/L;IgG 正常值處于 5.9~15.3g/L[5]。
1.4 統計學處理
這次研究中各項與所選取病人相關的數據都導入到SPSS 19.0中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則使用百分數的形式來表示,數據資料用卡方分布來檢驗,P<0.05,證明具有明顯差異性,符合統計學要求。
2 結果
2.1 評價2組檢測指標陽性率
甲組RF指標陽性率、anti-CCP指標陽性率、AKA指標陽性率均高于乙組,P<0.05;見表1。
2.2 評價兩組免疫學指標檢測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
甲組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免疫球蛋白G均高于乙組,甲組補體 C3、補體 C4水平值低于乙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尚未明確RA的準確病因,長時間臨床實踐發現病因與感染、性激素、遺傳等因素關系密切,常見疾病癥狀包括關節炎、關節畸形、晨僵等,嚴重威脅患者健康安全與生存質量,如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能導致機體功能消退、殘疾[6-7]。
臨床早期診斷RA可為患者提供更好更快速的臨床治療,可更好的改善各項關節功能,有效延緩關節功能障礙表現等不良現象,顯著降低殘疾、關節畸形的概率,基于此臨床需要選擇科學有效的診斷方式[8-9]。RF是RA的抗體指標,RF也可能存在于其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中,甚至部分健康人群中也可以檢測到RF指標,故而臨床檢測RF指標值的同時開展其他免疫學檢驗意義重大[10-11]。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甲組RF指標陽性率、anti-CCP指標陽性率、AKA指標陽性率均高于乙組,P<0.05;甲組類風濕因子水平(249.73±9.85)IU/mL、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水平(309.85±19.73)IU/mL、免疫球蛋白G水平(16.05±1.00)g/L;補體 C3水平(0.61±0.12)g/L、補體 C4水平(0.20±0.02)g/L。乙組類風濕因子水平(7.10±0.28)IU/mL、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水平(6.40±0.86)IU/mL、免疫球蛋白G水平(10.15±0.76)g/L;補體 C3水平(1.10±0.20)g/L、補體 C4水平(0.29±0.01)g/L。甲組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免疫球蛋白G均高于乙組,甲組補體 C3、補體 C4水平值低于乙組,P<0.05。分析原因發現,在我國RA患病率非常高,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的人群中,但以青壯年高發,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風險,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質量。臨床認為早期診治RA疾病可幫助改善疾病預后,避免進一步損傷關節,改善關節功能障礙表現,加速病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此外采取科學、準確、有效的診斷方法對提高診斷準確率至關重要[12]。RF是RA疾病實驗室診斷中最早運用的自身抗體指標,具有較高的檢測靈敏度,但特異度相對較低,無法明確與自身免疫性疾病進行區分,且RF指標值水平會受到年齡影響,患者年齡越大,RF水平也越高,因此單獨應用RF指標值診斷RA疾病準確率不高,臨床多將RF指標聯合其他檢測方法共同診斷[13]。AKA則是早期RA疾病出現的一種類風濕性關節炎抗體,AKA與病情嚴重程度關系密切,即指AKA陽性患者的關節損傷嚴重程度明顯高于AKA陰性患者。抗CCP是當前臨床診斷RA疾病準確性最高的一項指標,對RA疾病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與準確性,可大幅度提高診斷準確率[14]。IgG是一項重要的免疫抗體,可體現機體體液免疫狀況,而C3與C4這2種補體分子均屬于非特異性免疫關鍵成分,可積極評估患者機體的特異性免疫水平,由此可見已經成為當前機體特異性免疫反應效果評價的重要免疫學指標。聯合檢測免疫學指標可為診斷RA疾病提供全面的實驗依據,且各個指標之間還可以互相補充、互為佐證,提高疾病診治的科學性、時效性、合理性,降低延誤診治的風險[15]。聯合檢測免疫學檢驗可提高檢出速度,提高診斷準確性,確保疾病治療及時性,聯合檢測中涵蓋A-KA、抗CCP抗體,進一步提高反應速度與針對性,可避免繁瑣、重復的檢驗方式。RF與、A-KA、抗CCP抗體與免疫學檢驗聯合檢測結果靈敏性高,可提高聯合檢測效果,保障診斷準確性,降低錯漏性,提高檢測的科學性。
綜上所述,將免疫學檢驗聯合檢測應用在RA患者中可提升臨床診斷效果。
參考文獻:
[1] 代俊峰. 類風濕關節炎診斷中免疫學檢驗指標聯合檢測的應用價值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21,16(7):39-42.
[2] 1中國醫師協會風濕免疫科醫師分會自身抗體檢測專業委員會 ,2國家風濕病數據中心 ,3國家皮膚與免疫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類風濕關節炎相關自身抗體檢測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 中華內科雜志,2021,60(6):516-521.
[3] 曾婷,張伶俐,施丹,等.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及其與疾病活動度的相關性[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21,25(3):180-184.
[4] 陰旭芳,張明星,張升校,等.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腸道菌群分析與外周血細胞因子關系的研究[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21,25(1):1-7,c1-1,c1-2.
[5] 謝安智,季蘭嵐,張卓莉. 不同臨床指標在反映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中的價值[J].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21,25(3):150-154.
[6] 李磊,武幸福,孫光明,等. 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檢測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診斷價值研究[J]. 徐州醫科大學學報,2021,41(5):339-341.
[7] 劉婷婷,劉麗麗,倪勇,等.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漿致動脈硬化指數與CysC、NLR水平的變化及診斷價值[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18):3255-3257.
[8] 喻梅,荀春華. 自身抗體在類風濕關節炎實驗室診斷中的研究進展[J]. 國際免疫學雜志,2021,44(1):101-104.
[9] 趙玉敏.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IgG-RF檢驗的臨床價值探討[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11):1604-1606.
[10] LU, JIAO, LI, ZAN, ZHENG, XINRUI, et al. A rapid response near-infrared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for the real-time tracking of peroxynitrite fo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assessment in a rheumatoid arthritis model[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materials for biology and medicine,2020,8(40):9343-9350.
[11] 王彤,王軍,張鑫. 免疫學檢驗聯合檢測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診斷價值[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13):110-112.
[12] 銀娜秋. 聯合檢測自身抗體在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診斷中的意義研究[J].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20,9(3):115-116.
[13] 張亞鋒,唐文艷. 高壓氧聯合鹽酸美金剛治療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SOD、NSE水平的影響[J]. 貴州醫藥,2021,45(9):1401-1402.
[14] 竺紅,趙麗娟,周艷,等.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體在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肺間質病變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51(6):1003-1007.
[15] 陸興熱,陳鳳羽,資云菊,等. 抗CCP抗體、AKA和GPI抗原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價值[J]. 檢驗醫學,2019,34(12):1145-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