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燊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抗菌藥物方案治療艾滋病并細菌性肺炎的臨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80例艾滋病并細菌性肺炎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C組常規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40例),D組采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治療(40例),評估兩組療效。結果:D組患者發熱緩解及痰液顏色改變時長均短于C組,其白細胞計數(WBC)水平明顯低于C組;D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C組;D組患者用藥后降鈣素原(PCT)及C反應蛋白(CRP)含量均低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單用頭孢哌酮舒巴坦相比,聯用左氧氟沙星用藥具有更高的療效,可快速改善艾滋病并細菌性肺炎患者的臨床指標,降低其炎癥反應。
關鍵詞:不同抗菌藥物方案;艾滋病;細菌性肺炎;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艾滋病(AIDS)是由機體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傳染性疾病,HIV進入人體后會與細胞進行整合,對機體免疫系統造成損害[1]。AIDS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無法有效抵抗其他病菌的入侵,合并感染的風險較高,其中細菌性肺炎屬于AIDS較為常見的機會性感染病[2]。細菌性肺炎又會加重AIDS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兩者相互影響,加速患者死亡進程,故及早發現并采取高效治療方案顯得尤為必要。本研究對我院AIDS并細菌性肺炎患者開展不同抗菌藥物方案,分析二者療效,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AIDS并細菌性肺炎患者為觀察對象,此項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C組男女比例24:16,年齡19~80歲,均值(49.62±3.71)歲;D組男女比例23:17,年齡20~79歲,均值(49.58±3.7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3]:均符合AIDS臨床診斷標準;經胸部CT與微生物檢測確診為細菌性肺炎;均知情同意加入。
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者;精神異常或服藥依從性差者;對抗菌藥物過敏者。
1.2方法
C組:對患者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輝瑞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5g/瓶,批號:國藥準字H20020597)3.0g+0.9%氯化鈉溶液100mL,給藥方式:靜脈滴注,2次/d;連續靜滴3d后依據病原學檢測結果并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選擇繼續應用原抗生素治療或采取抗生素升級使用方案。持續用藥7d為1個療程,治療開展2個療程。
D組:對患者應用頭孢哌酮舒巴坦的同時應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石藥銀湖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2g/100mL,批號:國藥準字H20046165)100mL,給藥方式:靜脈滴注,2次/d,連續靜滴3d后依據細菌學檢查以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相應的窄譜抗生素;若細菌學檢查結果為陰性,連續靜滴左氧氟沙星3d,待感染得到控制后降級更換為二線抗生素。持續用藥7d為1個療程,治療開展2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患者發熱緩解及痰液顏色改變時長;檢測其用藥后白細胞計數(WBC)。(2)療效:①顯效:患者咳嗽咳痰消失、肺部聽診啰音微小,體溫及WBC復常,CT檢查結果提示肺部炎性病灶基本吸收;②有效:癥狀減輕、體征改善,CT檢查結果提示肺部炎性病灶吸收超過50%為好轉;③無變化:癥狀體征均未改善、病灶吸收情況顯微[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炎癥因子:分別于用藥前后抽取患者3mL靜脈血作為血液樣本,再以3000r/min的轉速行10min離心操作,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液標本內降鈣素原(PCT)及C反應蛋白(CRP)的含量。
1.4數據處理
運用統計軟件SPSS 21.0,(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意義。
2.結果
2.1臨床指標改善情況
D組患者發熱緩解及痰液顏色改變時長均短于C組,其WBC水平明顯低于C組(P<0.05),如表1所示:
2.2療效
D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3炎癥因子
兩組用藥前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P>0.05),D組患者用藥后CRP及PCT含量均低于C組(P<0.05),如表3所示:
3.討論
抗菌藥物方案在臨床細菌性肺炎治療中占據重要地位,通常首選廣譜強力抗菌藥物;但艾滋病患者機體免疫功能處于異常狀態,導致其肺部容易出現反復感染狀況,從而損害肺功能[5]。既往臨床常用的頭孢哌酮舒巴坦對大部分陰性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合成的β-內酰胺酶均具有強效抑制作用。本藥品長期應用后發現,單獨用藥的療效并不顯著,故臨床開始積極探索更為科學高效的抗菌藥物方案。
馮康等[6]學者的報道中發現,在拉氧頭孢的基礎上應用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提高細菌性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療效(93.02%),且治療后CRP水平更低。左氧氟沙星作為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的代表性藥物,可通過抑制結核桿菌拓撲異構酶Ⅱ(脫氧核糖核酸旋轉酶)的活性,對細菌DNA復制及合成進行阻斷,以達到殺菌的目的[7]。本研究結果顯示,D組患者發熱緩解及痰液顏色改變時長均短于C組,其WBC水平明顯低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考慮原因可能為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程度可對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均產生良好抑制作用;標準劑量的左氧氟沙星能夠在AIDS并細菌性肺炎患者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及肺泡巨噬細胞內均達到有效治療濃度,避免細菌在肺內大量附著,從而減輕炎癥對氣道的損傷,有助于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快速改善。本研究中,D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表示左氧氟沙星與頭孢哌酮舒巴坦聯用可發揮協同作用,促使療效進一步提升。CRP是一種由肝臟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臨床判斷患者機體發生急性感染中較為常用,目前,該物質已成為診斷細菌性感染的重要生物標記物。臨床將出現嚴重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膿毒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等情況時,血漿中含量升高的一種糖蛋白稱為PCT。有學者指出,PCT水平與臨床細菌感染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可作為區分革蘭陰性菌及革蘭陽性菌感染的重要指標;且PCT水平持續升高多提示患者預后不良。本研究D組患者用藥后CRP及PCT含量均低于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充分說明抗菌藥物聯用方案對AIDS并細菌性肺炎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的改善效果更顯著。
綜上所述,左氧氟沙星用藥方案在臨床開展后,能夠顯著縮短AIDS并細菌性肺炎患者癥狀緩解時長,并降低其炎癥因子及WBC水平,促使療效全面提升,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
參考文獻:
[1]周歐路,徐月香,黃運軒,等.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雙重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J]. 熱帶醫學雜志,2020,20(3):328-331,363.
[2]陳子佳,張中濤,張文君,等.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在病毒性肺炎流行期的臨床觀察[J]. 河北醫藥,2021,43(4):611-615.
[3]徐新民,李敏,李瑞紅,等. 艾滋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藥敏分析[J].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9,26(5):830-832,879.
[4]王黑豆,許優,加麗麗,等. 克林霉素聯合復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治療艾滋病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 貴州醫藥,2021,45(1):29-30.
[5]娜麗,馬臻,趙文江. 艾滋病患者CD4+T細胞水平與機會性感染和病毒載量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9,11(11):140-142.
[6]馮康,秦永明,李帥,等. 拉氧頭孢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臨床療效[J]. 臨床軍醫雜志,2020,48(7):839-841.
[7]王冬蓮,趙立東,李利娟,等. 血必凈聯合頭孢哌酮舒巴坦鈉與左氧氟沙星對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療效的影響[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9,39(15):1561-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