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倩竹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當前,人們越來越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美術活動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能夠讓他們感到快樂和滿足,有助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因此,教師可以科學地將美術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實現心理健康發展。
幼兒大多喜歡畫畫和手工制作,在美術活動中,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繪畫,構建豐富多彩的世界,并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進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為實現心理健康發展助力。同時,在美術活動中,幼兒能夠通過精心的描繪,展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繪畫與節日有關的場景時,許多幼兒會選擇使用鮮艷的顏色表達他們開心、快樂的情緒,從而深刻理解和體會這些積極的情緒,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此外,在美術創作中,幼兒需要仔細觀察、耐心描繪,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富有創意的作品,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能夠獲得成就感和愉悅的情感體驗,這有助于幼兒實現心理健康發展。
在開展幼兒美術教育前,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美術教育的概念、特征和功能,據此有針對性地開展幼兒美術活動,并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讓幼兒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以發揮美術教育在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并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和個性特征,為他們提供適宜的學習環境,以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美術教育在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欣賞、創造等藝術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轉移注意力,從而緩解負面情緒,實現心理健康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與幼兒保持密切的溝通,形成良好的師幼關系,全面了解幼兒的興趣特點和學習需求,并適時提供教育指導和支持,進而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品質,這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主要包括繪畫和手工兩類,在實際操作中,這兩類活動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深受幼兒的喜愛。在繪畫過程中,幼兒可以釋放負面情緒,從而緩解心理壓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部分美術活動需要幼兒合作完成,這可以增進幼兒之間的友誼,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助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此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通過肯定幼兒的美術作品,贊揚幼兒的美術創意,可以極大地增強幼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讓幼兒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同時,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專注力,讓幼兒更加耐心和細心,這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比如,教師通過開展手工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讓幼兒學會獨立思考,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擁有樂觀、積極、陽光的生活態度,這有助于幼兒實現心理健康發展。
此外,美術教育對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積極作用。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可以利用多種繪畫工具,如油畫棒、彩色鉛筆、水彩筆等,運用拼貼、拓印等技巧進行創作,這不僅能讓幼兒體驗藝術的魅力,還能讓幼兒在想象中獲得成長,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在發展過程中,幼兒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其心理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波動,或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果教師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幫助幼兒緩解這些負面情緒,就有可能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會通過開展幼兒美術活動,轉移幼兒注意力,從而達到緩解幼兒負面情緒的目的。但在實際應用美術教育緩解幼兒的情緒問題時,部分教師沒有選擇合適的美術活動,或在教學技巧上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育效果不佳,未能有效幫助幼兒緩解負面情緒,影響了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人們在工作與生活方面的壓力不斷攀升,這些壓力無論其大小都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對幼兒的心理和情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基于此,教師應深入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并通過開展適宜的美術活動,促使幼兒表達自身的想法和感受,以釋放幼兒的心理壓力,為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在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可以多觀察幼兒的活動狀態和行為表現,如果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引導,幫助幼兒調節情緒,讓幼兒獲得良好的活動體驗,以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在美術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欣賞名家的經典作品,鼓勵幼兒自主創作美術作品,以此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意志力和創造力,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和個性特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采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進行創作,如繪畫、手工制作等,并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進行練習,以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
創新精神是衡量幼兒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有助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美術教育能夠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意識,為他們的個性發展和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教師應該重視幼兒個性特征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并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教師可以采用開放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幼兒根據自身的想法創作出富有創意的美術作品,以達到培養幼兒創新精神的目的。
在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學手段,啟發幼兒的思維,調動幼兒的情緒,讓幼兒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教師還可以利用充滿趣味性的美術作品開展美術活動,讓幼兒對美術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借此帶領幼兒進入一個充滿童真的世界,讓幼兒獲得良好的活動體驗,助力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同時,教師應深入了解幼兒的想法,并以幼兒喜歡的方式組織活動,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促使幼兒積極參與美術活動,從而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在幼兒美術課堂上,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上,并通過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藝術教育不受固定的框架限制,在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激發幼兒的潛能,幫助他們打開思維的大門,讓幼兒大膽表現與創造,從而獲得良好的活動 體驗。
在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要重視幼兒的自主創作,根據幼兒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指導,促使幼兒大膽抒發情感,實現心理健康發展。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思考和表達的智力活動,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先主動思考,然后進行繪畫。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教授幼兒繪畫技巧的同時,重視幼兒的情感表達,讓幼兒學會將個人的思想、感受和觀點等融入美術作品,在繪畫過程中緩解不良情緒,從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 發展。
評價是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美術活動中也是如此。在評價幼兒美術作品時,教師不應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幼兒的作品,而應站在幼兒的角度,用心觀察并發現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借此了解幼兒豐富的內心世界。同時,教師應科學、合理地評價幼兒的作品,并積極開展幼兒互評,鼓勵所有幼兒參與其中,讓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在幼兒互評過程中,教師要耐心傾聽每名幼兒的表達,從中發現每名幼兒的優勢和不足,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以增強他們的信心,讓幼兒擁有健康、積極的心態。
綜上所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是幼兒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教師要努力實現的核心目標,而美術教育在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提高幼兒美術教育的質量,積極探索利用美術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途徑,找準二者的結合點,以在提升幼兒美術核心素養的同時,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