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興明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兩個部分,二者具有一定的互通性,是相輔相成的。隨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師要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就必須在教學活動中創新語文教學的策略,將讀寫結合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切入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對于學生語文整體知識框架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建立在閱讀和寫作有效銜接的基礎上的,二者在教學過程的有效結合,能夠改善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無法得到平衡的問題。閱讀是學生語言能力訓練和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使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達到語文知識輸出的教學效果。寫作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對于語文知識的輸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清晰地認識到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不是獨立的兩個板塊,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小學語文教師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應該重點開發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讀寫結合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
讀寫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綜合素養。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二者能夠從不同層面對學生語文知識的構建發揮積極作用。閱讀是輸入語文知識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學習表達技巧和修辭手法;寫作是學生輸出語文知識的方式,能夠鍛煉學生運用詞句和修辭手法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將自身觀點用修辭手法表達出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平衡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發揮讀寫結合在提高教學效率方面的作用,使學生獲得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師生之間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機制,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存問題之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師生之間的溝通不及時、不順暢。師生的有效互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和應用,還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效率。師生之間溝通機制的建立,能夠幫助教師認識到自己在閱讀教學課程設計方面的不足,促使教師及時調整,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讀寫結合能夠幫助師生銜接語文課堂教學的聽、說、讀、寫等環節,促進師生之間溝通機制的有效建立,進而幫助學生解決閱讀環節中的 問題。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學內容往往是圍繞閱讀教材展開的。但是,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忽略了對閱讀教材的應用。閱讀教材中的素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對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寫作水平非常有幫助。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教材為中心,選擇與教學主題相適應的閱讀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再引導學生對教材中包含的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
語文閱讀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新時期閱讀教學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不僅要重視對閱讀教材的應用,還要適當采用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的課外閱讀材料,以豐富學生的閱讀儲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注意到了讀寫結合對于教學總體效率提高的作用,但是由于對閱讀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導致讀寫結合沒有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得到有效的應用。這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覺得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成績并沒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并沒有將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作為閱讀教學活動的目標。這使得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優勢無法充分發揮出來,長此以往,不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轉變教學觀念。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深入認識讀寫結合。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為了使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針對性,往往會將閱讀和寫作作為相互割裂的兩個板塊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閱讀和寫作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深刻把握讀寫結合的重要意義,促成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的落地實施。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少年中國說》的授課時,可以讓學生通讀全文,領略梁啟超筆下神采奕奕、躊躇滿志的中國少年形象。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文章的最后一句“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作為主題,開展主題作文寫作訓練,讓學生在表達自我觀點的基礎上,將自身所積累的寫作素材轉化為輸出。此舉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教學目標的達成具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讀寫結合教學意識。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從寫作技巧的訓練、寫作方法的講授、寫作與閱讀內容之間的融會貫通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寫作和閱讀能力。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挖掘閱讀教學中包含的寫作元素,將教材中的閱讀素材應用到學生的寫作訓練中,以更好發揮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小學語文教材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其以科學的體例編排教學素材,為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實施提供了可能。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關讀寫結合的元素,緊密圍繞教材的核心內容開展閱讀和寫作教學活動,使教材中豐富的教學資源滲透于閱讀和寫作教學的過程。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教材中的資源,找準讀寫結合的關鍵點,開展有目標、有計劃的讀寫教學活動。
讀寫結合是新時期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小學語文教師對于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閱讀和寫作在知識體系建構方面的結合點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強化自身讀寫結合的觀念和意識。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讀寫結合活動,落實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策略。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松鼠》一課的閱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將課文中描寫松鼠外貌、形態、動作和生活習慣的句子標注出來,并用自己的語言將文中所描繪的靈動、乖巧的松鼠形象表達出來。這種方式能夠訓練學生輸出知識的能力,使得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高。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借鑒《松鼠》一文的寫作方法和構思技巧,以熟悉的某一種動物為寫作的主題,進行專項化的寫作訓練,從而使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得到提高。
讀寫結合強調打破以往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和寫作相互割裂的桎梏,是實現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效互動的重要方式。但是,受年齡、心智等因素的限制,小學階段學生的讀寫結合意識和能力都不足,這導致學生無法自主、有效地運用讀寫結合策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有效開展閱讀活動和寫作活動,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此外,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對閱讀教學技巧的開發,充分發揮閱讀板塊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用,使學生實現由讀到寫的知識遷移,進而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白鷺》一文的授課時,可以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品鑒“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這句話,感受文字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在鑒賞課文的基礎上,強化寫作應用能力,從而促進讀寫結合教學的 實施。

總之,讀寫結合能夠從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著手,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達到享受閱讀、樂于寫作的最佳境界。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讀寫結合在教學中的應用,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有意識地將閱讀和寫作相融合,創新讀寫結合的實施方法。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材資源,發揮教材潛能,提高教學效率,強化自身的引導作用,以增強讀寫結合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以生為本”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