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文
【摘要】本文主要在回顧過去話語分析的基礎上總結(jié)了2010年到2016年近十年話語分析的研究趨勢,以及話語分析的不同特點。從各個不同時對一些理論問題的不同看法,諸如話語分析與其他學科的劃界、話語分析的研究對象、研究領域等,也作了介紹和歸納。話語分析是近些年語言學研究的熱點。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其理論被引入我國以來,受到了國內(nèi)學者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話語分析;文獻;課堂教學;文學
一、話語分析與課堂教學應用
關于話語分析的模式和理論與課堂教學關系,我國學者在這方面的討論很多,也取得了不少成果。馬博森(1995)、張仁杰(2005) 陳廣萍(2017);孟醒(2015)等認為話語分析的模式和研究方法為閱讀理解提供了新思路、新框架。一些學者討論了話語分析在聽力教學的作用:陳靜(2003)、齊燕榮(1996)等認為其為聽力教學提供了模式。孫桂英(1999)、路揚(1996)等認為話語分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莫愛萍(1999)討論其在英語寫作中的作用。戴軍熔(2000)等認為話語分析能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胡建軍(2003)等認為其對語言教學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何安平(2003)提出話語分析研究能促進英語教育和教學改革。范栩(2004)、孫倚娜(2003)從話語分析的角度提出有必要關注教師話語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張衛(wèi)紅(1995)討論其對語言課堂教學的啟示和影響。這一些系列的研究為我國外語技能的培養(yǎng)拓寬了視角,促進推動了我國外語教育的發(fā)展。
二、話語分析與文學
話語分析不僅僅是語言學家所關注的焦點,同樣還是文學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一些文學家結(jié)合話語分析的理論分析文學作品已成為研究文學的一種方法。鮑昌寶(2003)、李劍波(2005)、趙波(2014)、張秀婷(2013)等認為詩學理論和流派中有共同的話語規(guī)則。一些學者運用其理論分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劉安軍(1998)、孫洪麗(2004)等認為通過話語分析能再現(xiàn)人物。張一瑋(2003)、劉向紅(2003)、候濤(2011)、禾苗(2013)提出散文批評正經(jīng)歷著一個由文體研究走向話語研究的過程。李華東(2001)、王虹(2001)、周興杰(2011)認為話語轉(zhuǎn)換是新興的戲劇文體研究方法。孫文憲(2000)提出通過話語分析能把握和闡釋文學言說的文化選擇。話語分析在文學作品分析中的應用,日益顯示出其多學科的融合性,同時也為文學研究和發(fā)展提供了手段和方法。
三、話語分析在翻譯、傳媒、語篇及漢語研究中的應用
隨著話語分析研究的不斷深入,將會對翻譯研究帶來更多的啟示和發(fā)展。丁和根(2004)、李建利(2005)等闡述了大眾傳媒話語分析理論,對象和方法以及話語分析為新聞報道語言做出的貢獻。話語分析的理論也擴展到漢語研究當中,林書武(1999)評介了Text“漢語話語分析”專刊。蕾莉(2002)等對漢語中的話語進行了分析。胡建軍(2003)、張菊芬(2002)等討論了話語分析與語篇的關系,以及語篇的特征。任靈玲(2016)分析了話語分析在茶葉術(shù)語翻譯中的應用,高穎(2017)分析了華語分析在茶葉外宣翻譯中的應用,夏晴晴(2015)討論了多模態(tài)話語下電影字幕的翻譯。話語分析的理論與方法在這幾個方面的應用和研究還處于初始階段,具有廣闊的前景,有待于我國學者的共同努力和積極探索,以推動在這些方面的研究。
結(jié)語
近幾年來我國對話語分析研究發(fā)展迅速。從研究方法來看,本文所收集的關于話語分析的文章中,基于理論性研究的文章有15篇,占總數(shù)的5%。其他研究多與實踐應用結(jié)合起來,提出了其應用的理論模式。從此項的研究來看,基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描寫性和實證性研究的文章很少。一方面,理論的介紹與探討的文章為話語分析在國內(nèi)的研究以及理論的應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基于試驗的實證性探討彌足珍貴。采用實證性的定量定性的分析研究是不足的,對話語分析的實證性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
參考文獻:
[1]Fowler R, Hodge B, Kress , Trew T. Language andControl [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79.
[2]Fairclough. Language and Power [M]. Longman GroupLimited,1988.
[3]Fairclough.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M].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2.
[4]李桔元,李鴻雁. 批評話語分析研究最新進展及相關問題再思考[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4): 88-96.
[5]錢毓芳.語料庫與批判話語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3):198-202.
[6]田海龍.語篇研究的批評視角:從批評語言學到批評話語分析[J].山東外語教育.2006
[7]田海龍.趨于質(zhì)的研 究 的 批 評 話 語 分 析 [J]. 外 語 與 外 語 教學,2013(4):6-10.
[8]唐麗萍.語料庫語言學在批評話語分析中的作為空間[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4):43-49.